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对济宁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与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从部分养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和生化试验,得到大肠杆菌和里默氏杆菌各20株,并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鸭里默氏杆菌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重庆养鸭场雏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重庆市部分县养鸭场雏鸭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从部分乔鸭场分离出的细菌通过形态染色特征、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得到15株大肠杆菌强毒株。对15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养鸭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鸭巴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14年8—9月对苏北和皖南地区部分规模化鸭场送检的4例疑似鸭巴氏杆菌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涂片镜检、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鸭胚接种试验,最终确诊为鸭巴氏杆菌病。分别对4株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分离菌株对相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多数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安徽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治疗情况表明: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用药效果均比较吻合;发病原因可能与苏皖地区2014年秋季雨水较多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鸭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米泉某鸭场12日龄雏鸭大量发病死亡,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鸭大肠杆菌病。对该菌的1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唑林、诺氟沙星对分离菌株敏感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0~21 mm;链霉素、恩诺沙星中等敏感;硫酸新霉素低敏感;其余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山东一养鸭场发生疑似传染性浆膜炎,实验室经过病原分离、镜检、血清学鉴定、生化鉴定、PCR特异性鉴定、药敏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发现,该病原为革兰氏阴性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在TSA培养基生长,与鸭疫里默氏杆菌7型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经PCR特异性鉴定出现800bp左右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生化试验发现,分离菌不发酵乳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甲基红、硫化氢产气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阴性,明胶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符合该菌的特性。将分离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接种20日龄樱桃谷鸭,攻毒后10d内雏鸭全部死亡,剖检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符合该菌的致病特性。根据实验室诊断,确定该养殖场导致鸭群发病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7型,同时,通过药敏试验给养殖户提出了良好的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中以鸭疫里默氏菌2型对我国养鸭场造成的危害最大。本试验通过从山东、广西、四川等地分离的20株2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的生理生化、药敏试验发现:这20株2型菌分离株其生理生化特性一致;分离株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绿都肠乐、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敏感度较高。将20株分离菌株培养物分别接种15日龄健康雏鸭,每只颈部皮下注射1.0×106CFU/ml,观察10天。结果表明:20株分离株对15日龄雏鸭致病性差异较大,致死率从0到100%不等,其中sd-5株致病性最强,致死率为100%;其次分别为sd-4(致死率80%)和hy-2(致死率70%)。  相似文献   

9.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20份病料中分离到84株鸭里氏杆菌疑似病株,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里氏杆菌.培养特性试验表明,TSA平板是鸭里氏杆菌的良好候选培养基;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后均能复制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控制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离自泰州某规模化养鸭场的大肠杆菌菌株TZY1作为菌种,制备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结果]通过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和动物保护力试验发现自制疫苗无外源性微生物污染,对雏鸭安全性好.对雏鸭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100%,该疫苗的免疫剂量为0.5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保护率达95.1%.[结论]成功制备了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  相似文献   

11.
清流县某鸭场发生一起雏鸭以嗜睡、软脚、排绿色稀粪,个别出现背脖等神经症状的病例,经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细菌培养与染色、药敏试验等诊断为鸭传染性桨膜炎病,采用药物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某鸭场饲养的雏鸭发生精神沉郁、咳嗽、头颈部肿胀以及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丁胺卡纳霉素、新霉素和菌必治高敏,通过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月15日百色市温氏养鸭场出现鸭传染病疫情;临床观察主要表现为雏鸭精神沉郁,咳嗽,打喷嚏,眼、鼻分泌物增多,病理剖检主要以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经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在防治上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和进行药物治疗的措施;通过不同药物对比治疗试验表明,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达93.3%以上,可以有效降低病鸭死亡率,提高存活数。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1月份,诸暨市大唐镇一养鸭专业户8000只8日龄的雏鸭突然发病,部分雏鸭出现食欲下降和张口呼吸等症状,不到5d共死亡1900多只,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问诊、临床剖解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1临床症状发病雏鸭精神萎靡,闭目昏睡,羽毛松乱,缩颈怕冷打堆,食欲减退及至废绝,饮欲增加,随着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山东地区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单抗Dot-ELISA鉴定、氯仿敏感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地区雏鸭所患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从江苏某养鸭场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菌落观察、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2株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通过对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振荡培养、培养基中加2%初生牛血清的条件下长势最好,且振荡比增加培养基营养更能促进RA的生长。动物回归试验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但可能因为单一病原侵染的原因,动物回归试验雏鸭病死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雏鸭细小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2004年4月福州市郊城门镇某养鸭场饲养的一批半番鸭,3日龄出现病死鸭,经笔者诊治,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雏鸭肝炎病毒江西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病毒肝炎 (DVH)在世界主要养鸭地区均有爆发 ,我国包括江西省在内的很多省份也时有发生。为了调查研究江西地区雏鸭病毒肝炎发生情况和病原血清型 ,作者将江西农业大学实验室收集的我省部分地区鸭肝炎病料制备生理盐水悬液 ,通过鸡胚接种分离到三株 (FCD、QYPD、ZSD)病毒。经动物试验显示 ,3个病毒分离株的致死率分别达到 :6 9.2 % ,80 .0 % ,73.3%。经过观察临床表现、剖检变化、血清被动保护试验 ,初步确诊所采集的病料均为鸭肝炎病毒。经和鸭胚中和试验证明 ,该病毒的血清型为I型  相似文献   

20.
雏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发。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7-20日龄的雏鸭发生率和死亡率特别高。我县为养鸭大县,年饲养量为130多万只。近几年雏鸭病毒性肝炎屡有发生,且无特效药可治,成为我县鸭的主要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对养鸭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进行快速诊断,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笔者现将多年来用特异性疗法结合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