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求微分的方法计算负反馈放大器增益的相对变化量,由于在一定的条件下计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因而使用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通过全面考察推导增益相对变化量的计算全过程,根据所给出的另一种准确计算方法,重点提出了在要求准确地计算放大器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量时,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微分计算方法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增益改进的信息增益特征选择选择方法.首先对数据集按类进行特征选择,减少数据集不平衡性对特征选取的影响.其次运用特征出现概率计算信息增益权值,降低低频词对特征选择的干扰.最后使用离散度分析特征在每类中的信息增益值,过滤掉高频词中的相对冗余特征,并对选取的特征应用信息增益差值做进一步细化,获取均匀精确的特征子集.通过对照不同算法的测评函数值,表明本文选取的特征子集具有更好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辣椒单产与气候要素变化的相关性,为促进辣椒产业优质高效生产及为贵州省辣椒产量预报提供气象科学依据。【方法】在贵州省北部加工型辣椒产业带和南部鲜食辣椒产业带分别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3个县市区(北部产业带选择湄潭县、绥阳县和凤冈县,南部产业带选择盘州市、瓮安县和西秀区),对其在2010—2017年辣椒生育期内的气象条件和平均单产进行分析,构建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并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分区域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辣椒生育期内(5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累积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与辣椒单产丰歉值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基于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建立的北部和南部辣椒产业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回代检验表明,全省预报的平均准确率达88.35%,北部辣椒产业带产量预报模型准确率高于南部产业带;全省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及检验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8.35%和84.34%。【结论】建立的辣椒相对气候适宜度指数能够客观反映贵州省北部、南部两大辣椒产业带的气候适宜度与单产丰歉值的变化情况;建立的贵州省辣椒不同时段的预报模型可客观反映辣椒生长期内的气象要...  相似文献   

4.
在对ADS-B数据的实际滤波过程中,观测值中的野值是影响滤波效果的重要因素。分析野值对滤波以及数据处理精度的影响,以“新息”为基础,将基于“当前”统计模型的卡尔曼滤波算法用于数据处理,通过对自适应Kalman滤波方法中增益矩阵的改进,提出野值辨识和剔除方法。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性能可靠,简单易行,可以有效地消除野值对滤波的不良影响,提高滤波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两自由度控制器结构的最小拍无纹波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有步骤地解两个刁番都方程来直接确定控制器的各个参数。这样所得到的最小拍无纹波控制系统在经过有限拍时间后,可以精确地跟踪预先给定任意函数类的参考输入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环境中趋光性昆虫群落组成及其发生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为认识和了解该地区各种生境下趋光性昆虫的组成、分布及动态变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于2011-04-10,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对西藏林芝地区农田昆虫群落组成以及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得到的昆虫数量计算相对多度和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考察昆虫个体数量、物种数量和多样性指标的发生时间动态。【结果】在西藏林芝地区共收集到昆虫15 637头,隶属5目13科84种。双翅目和鳞翅目的相对多度较高,分别为57.82%和32.12%。大蚊科(Tipulidae)、夜蛾科(Noctuidae)和灯蛾科(Arctiidae)昆虫个体数量较多,其相对多度分别为57.82%,13.58%和6.31%。个体数最多的昆虫种类为西藏短柄大蚊(Nephrotoma xizanggensis Yang)和双突短柄大蚊(N.didyma Yang),相对多度分别为32.14%和25.68%。从时间动态来看,个体数量最多的时间出现在6月和7月,分别占总个体数的19.05%和25.89%。在调查期间双翅目昆虫个体数量最高,鳞翅目次之。不同昆虫类群物种数随时间动态也有较大差异,5月鳞翅目物种数最高,10月份最低;鞘翅目和毛翅目最大种数分别出现在6和7月。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动态变化明显。6月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而7月份均匀度指数最小。【结论】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环境中昆虫群落数量及发生时间动态是对其所处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两阶段框架的显著性提取方法.在第一阶段,使用颜色增强的Harris特征点检测算法和邻域扩展规则得到图像的粗略显著性区域;在第二阶段,首先经由独立成份分析从预先决定的显著性区域提取出稀疏特征,然后根据提出的信息增益方法确定显著性,图像某点的信息增益定义为以该点为中心的圆形邻域局部熵和环域局部熵的差.最后经过与两种代表性的流行检测算法在人眼跟踪数据库上进行实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能够在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之间折衷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建立带有时滞和不确定性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时滞区间进行分段,通过构造李亚普诺夫泛函,给出矩阵不等式作为使得闭环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并将此矩阵不等式线性化得到相应的反馈增益矩阵,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将时滞上界进行比较来证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信号调制色泵噪声和实虚部间关联量子噪声驱动的单模激光损失模型描述了单模激光系统.在计算其稳态平均光强相对涨落的基础上,在色泵噪声为长时关联的条件下,分析了单模激光系统的统计涨落与调制信号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系统的净增益和自饱和系数对激光系统统计涨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6-1990年,采用病菌致病性测定、毒性基因分析、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和品种布局调查等方法,对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进行研究。结果指出:1987年,与流行小种25号(19.3%)相比,1985年新发现的小种29号的出现频率仅9.5%,但它的致病范围广、毒性基因谱宽、相对寄生适合度值高、哺育品种面积达7000万亩,预测29号小种将发展为主要流行小种,这与1988年鉴定结果为优势小种(28.0%)完全一致。1990年基于条中29号频率达40.3%,感病品种面积超过1亿亩,秋苗菌源多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对该年条锈病大流行做了准确预报。为抗病育种、品种布局和条锈病流行的长期测报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农机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应用模型集成方法的基础上,将系统分析、信息处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GIS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是通过Visual Basic 6.0数据库开发平台与地理信息系统professional MapInfon7.0设计完成.系统具有信息输入、修改、查询、删除、统计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专题地图制作以及输出等功能,为农机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相似文献   

12.
席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33-9935
基于《河南统计年鉴》中2002~2011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分组数据和相对贫困线,应用常见的贫困指标体系,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实证分析了2001~201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规模在持续下降;贫困的深度在不断加深;收入的差距显著扩大;相对贫困的综合程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棵  于苏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33-5635
选取农业能耗指数、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作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投入指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粮食单产作为产出指标,构建了DEA模型对四川省21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3个地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有效,8个地市相对无效;劳动力资源过剩和土地资源利用不足是各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各地根据各自的问题调整投入,同时以"3R"原则为指导,采取各种措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将会有所提高;21个地市州中,眉山市和广安市规模经济递减,两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14.
采用TOPSIS法与信息熵定权结合的方法研究新疆各地市农业综合投入、综合产出及农业综合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疆、北疆区一(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与北疆区二(北疆其他地市)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大体上农业综合投入由低到高分别是北疆区二、南疆、北疆区一,农业综合产出由低到高分别是北疆区一、南疆、北疆区二;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则是北疆区一低,南疆中等偏低,北疆区二高。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投入与自然资源的丰缺程度有关,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农业投入相对低;二是投入高低受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农业投入相对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率高低则依赖于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大小。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实践中应尽量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投入,实现高效、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5.
Characterisation of soils in relation to a particular use or classification system is often heavily dependant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requiring detailed, time-consuming and often expensive laboratory analysis. If it were possible to gain even partial knowledge of the status of a soil in terms of parameters that normally require this kind of analysis, but instead to be able to do so, based on simple field observation information, then an observer in the field would be able to more effectively characterise the soil they were investigating. Using data from the NSIS (National Soil Inventory of Scotland) database, we have produced a neural network model that predicts a wide range of soil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varying accuracy levels. This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supplied with field observation inputs that require only a limited degree of training to determine, and limited field equipment. These inputs include colour, texture classification and site information (topography, climate and vegetation). Several model outputs are predict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including organic matter content, Mg, Ca, Ni, total base saturation and pH amongst others. We discuss the outputs that are predicted well and those that are not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to the model input parameter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within the soil, and consider possible use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predi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设计的知识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和提炼油菜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描述冬油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与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运用系统工程与动态建模的方法,以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动态生长度日为主线,建立了系统化和广适性的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动态设计的知识模型,它包括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和角果面积指数动态。利用不同生态点的常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产量目标资料对所建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模型对不同条件下冬油菜适宜绿色面积指数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定量分析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耕地的空间差异以及耕地数量与经济发展区位关系的基础上,剖析江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最后提出正确处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对策,探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和谐发展,保障地区间公平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期根据转录组数据挖掘柑橘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通过关联分析获得14个与柑橘溃疡病耐/感性关联的SNP。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利用柑橘杂交群体验证这些位点与柑橘溃疡耐/感性的相关性,以期获得显著相关的SNP,并对其相关的基因进行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和植物激素诱导表达分析。【方法】以抗病和敏感柑橘品种及其杂交F1代群体共143个材料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法进行溃疡病抗性鉴定;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对F1群体进行SNP分型;使用DPS软件对F1群体的溃疡病耐/感性表型和SNP基因型进行相关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其中一个SNP相关的柑橘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gene,CDPK)的诱导表达模式。【结果】供试杂交F1代群体的病斑面积在0.75—3.29 mm2;病情指数在30.2—100,而抗病品种‘金弹’病情指数为11.1,敏感品种‘冰糖橙’病情指数为100。病情指数较低的杂交后代,其亲本至少有1个为耐病性品种,母本耐病性强的居多。根据病情指数确定免疫材料1个,高抗17个,中抗31个,中感38个,高感56个。SNP分型结果显示,14个SNP位点在143个供试材料间均有多态性,可分为3种不同的基因型,2种纯合型和1种杂合型。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多个SNP位点的基因型与病斑面积及病情指数相关性显著。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其中5个SNP位点与病斑面积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2,其编号分别为HP31、HP42、HP85、HP87、HP170,可利用这5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预测柑橘溃疡病耐性的强弱。其中SNP位点HP31位于CsCDPK(CAP ID: Cs4g10370)的编码区,对柑橘离体叶片接种溃疡病菌诱导处理6、12、24、48和72 h后进行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金弹’(高抗)、‘新生系3号椪柑’(中抗)和‘冰糖橙’(高感)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在48 h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接菌处理后12 h,‘金弹’中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3倍,而‘新生系3号椪柑’和‘冰糖橙’中无明显差异。此外,CsCDPK受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脱落酸(ABA)诱导表达,且在不同溃疡病耐/感性品种中该基因诱导表达的模式不同。【结论】获得5个与溃疡病耐/感性显著相关的SNP,可用作柑橘溃疡病耐/感性筛选标记。SNP位点HP31相关的CsCDPK受溃疡病菌和SA、MeJA和ABA诱导表达,该基因可能在柑橘应答溃疡病菌侵染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更好地调控萝卜缨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进一步研究萝卜缨微波真空干燥的特性及其干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萝卜缨进行干制,通过对萝卜缨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微波功率、真空度和装载量与干燥速率的关系,并根据试验数据,分别作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度和装载量下的t与-lnMR曲线和lnt与ln(-hnMR)曲线,[结果]试验发现,萝卜缨的干燥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加速期、恒速期和降速期.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度和装载量下的t与-lnMR曲线和lnt与ln(-lnMR)曲线显示,前者呈非线性,后者呈线性,表明萝卜缨的微波真空干燥动力学模型满足Page方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方程显著(P<0.05),拟合度良好,相关系数R2=0.93.最后经验证,Page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拟合良好.[结论]研究可为萝卜缨的干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气象条件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关系,提高预报能力,利用1985—2015年化州市晚稻白叶枯病病情资料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9—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台风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日照时数、气温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影响白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8月中旬—9月中旬降水量、9—10月降雨系数、8月下旬降水强度和9月台风次数。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晚稻白叶枯病发病程度气象等级预测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000,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准确率为89.4%。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白叶枯病发生等级进行试报检验,平均试报准确率达93.3%。模型拟合结果和试报准确率均较好,为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及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