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牦牛小肠黏膜组织结构的发育学变化规律,试验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法,对1日龄、30日龄、180日龄及成年大通牦牛小肠不同肠段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加,小肠黏膜结构变化显著,1~30日龄牦牛小肠各段的绒毛长度下降,隐窝深度加深,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增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下降,各指标变化趋势显著(P0.05)。30日龄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牦牛小肠各段的绒毛长度、黏膜厚度和肌层厚度增加,隐窝深度下降,V/C值上升。说明牦牛小肠消化功能在30日龄后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选用1日龄的雌性岭南黄肉鸡99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33只。对照组常规饲养,试验Ⅰ组和Ⅱ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012 mL/L和0.020 mL/L的茶树油,试验至45日龄结束。解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目。结果显示,2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段小肠的绒毛长度增加,肠壁变薄,隐窝深度变浅,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增加;2个试验组的上皮内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目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茶树油能够改善肉鸡小肠黏膜结构,增加小肠上皮内免疫细胞数量,提示茶树油对肉鸡的肠道吸收和肠道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素、0.5%天蚕素+0.3%合生素。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空肠和回肠、Ⅲ组小肠各段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Ⅱ、Ⅲ组小肠各段和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Ⅱ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Ⅲ组十二指肠和空肠、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宽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Ⅳ组小肠各段黏膜厚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十二指肠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Ⅳ组空肠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天蚕素、合生素单独或联合添加均能改善AA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促进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增殖,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同源益生素对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1日龄AA肉仔鸡1 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设10个重复组,每重复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饲喂含5种不同剂量同源益生素的日粮,每天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21 d。采用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21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等数值。结果显示,0.3%益生素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表现最佳,肠绒毛长度最长、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最大、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最厚,0.3%益生素对改善和增强肉鸡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生素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营养和能量水平调到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小肠黏膜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2)在44日龄时,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比对照组提高7.19%(P<0.05)。在44和75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4)在44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对照组提高17.18%(P<0.01)。5)在44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在75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综上所述,无抗发酵饲粮能改善小肠黏膜形态,增大吸收面积,从而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银杏叶复方对脾虚性断奶仔猪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2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成3组,即银杏叶复方组、脾虚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颈部注射利血平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性腹泻模型,银杏叶复方进行治疗。预试7 d后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银杏叶复方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十二指肠、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脾虚模型组(P0.05);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5),回肠V/C极显著高于脾虚模型组(P0.01);银杏叶复方组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空肠和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可知,银杏叶复方有修复脾虚性断奶仔猪的小肠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纤维源日粮对吉林白鹅生产性能和小肠发育的影响,选用21日龄吉林白鹅6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玉米秸秆和黑麦草目粮,饲养4周。结果表明:在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相同条件下,黑麦草组吉林白鹅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39、46、53日龄黑麦草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且在39日龄时,黑麦草秆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玉米秸秆组(P0.05),两处理组空肠和回肠隐窝深度与肌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与玉米秸秆日粮相比,黑麦草日粮饲喂吉林白鹅可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其可通过调节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进而影响十二指肠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成年牦牛小肠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成年牦牛小肠形态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小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小肠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最高、肌层最厚;空肠绒毛最高、隐窝最深;3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和肌层厚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牦牛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且差异极显著(P<0.01),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也逐渐减少,而浆细胞数量则由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递增,且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表明,牦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连接为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半桥连接,细胞游离面微绒毛丰富;上皮内淋巴细胞核大、胞质较少;杯状细胞呈典型高脚杯状,细胞顶端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而膨大;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沿核膜排列,胞质中有丰富的内质网;肥大细胞呈椭圆形,胞质内充满电子密度极强的大小不等的膜包颗粒.成年牦牛小肠结构特点能大大地提高了对高寒草地牧草的消化和吸收效率;而小肠各段有规律的分布了丰富的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显示牦牛小肠黏膜具有很强的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对高温下肉鸡小肠黏膜厚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影响。选用1日龄美国艾维茵白羽肉鸡180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高温对照组、中药1组、中药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为42 d,分两个阶段:1~21日龄和22~42日龄。在21、42日龄取材,采用组织切片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黏膜厚度、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结果表明:在21、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中药复方Ⅰ和中药复方Ⅱ后,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空肠隐窝深度在21日龄时有升高趋势,42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添加中药复方可显著改善高温应激条件下肉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银杏叶复方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及其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将3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灌服110 mL生理盐水)、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应激组(灌服110 mL生理盐水)、银杏叶复方组(灌服110 mL银杏叶复方制剂),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试验第23天采用腹膜注射LPS刺激断奶仔猪建立免疫应激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LPS应激组相比,银杏叶复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段的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银杏叶复方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LPS应激组(P0.05)。综上,银杏叶复方可维持和修复由免疫应激引起的断奶仔猪肠道损伤并能增强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21日龄断奶对仔猪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2×3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组别(哺乳组、断奶组)和日龄(22、24和28日龄)为2个主效应。选取6窝体况相近的健康大白仔猪,每窝选取6头平均体重为(6.1±0.2)kg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断奶组和哺乳组,每组18头,分别于22、24和28日龄时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及肠黏膜屏障。结果表明:1)28日龄时,断奶组仔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2)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哺乳组(P0.01),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哺乳组(P0.01);哺乳组28日龄时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极显著高于22和24日龄时(P0.01),24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1)。3)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的空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的空肠、回肠黏膜DAO活性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4)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闭锁蛋白(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空肠黏膜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哺乳组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P0.05);与哺乳组相比,断奶组回肠黏膜ZO-1、occludin和24日龄时空肠黏膜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4日龄时回肠黏膜ZO-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22日龄时(P0.05)。5)组别和日龄对仔猪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断奶组24和28日龄时空肠黏膜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哺乳组(P0.05),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哺乳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综上所述,哺乳仔猪22~28日龄时肠道发育趋于成熟,而断奶会破坏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引起肠道绒毛变短和脱落、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降低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形态和直肠菌群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9.65±0.38) kg的湖羊断奶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每组7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按照100 g/t的比例在精料中添加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的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和隐窝深度比值(V/C)极显著提高(P0.01),回肠V/C显著提高(P0.05)。2)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影响了湖羊羔羊直肠菌群的α多样性,使得直肠菌群在纲、目、科、属、种水平上呈现不同的丰度差异。综上得出,在饲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湖羊羔羊小肠各段的发育,增加直肠有益菌群的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制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6.39±0.42)kg的(21±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性别、体重和窝源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1组为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2组为益生菌组,每千克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 CFU活菌.试验期为21d.结果表明:1)28日龄时,益生菌组回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和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制剂,28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回肠隐窝深度(P<0.05);35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P<0.05),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回肠隐窝深度(P<0.05);42日龄时,显著增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0.05).3)28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5日龄和42日龄时,益生菌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益生菌制剂能改善断奶应激对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影响,提高肠道淋巴细胞数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肠道pH,从而缓解断奶应激对肠道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不同锌源的高锌日粮对断奶应激仔猪肠道黏膜免疫及黏膜上皮形态的影响。选用临床检查健康的(26±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0头,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3 000 mg.kg-1氧化锌和基础日粮+500 mg.kg-1蛋氨酸锌。试验期70 d。于试验结束时,每组选取5头仔猪放血致死,分别取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近端1/4处、空肠远端1/4处和回肠中段,用于测定肠黏膜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杯状细胞数量,粘液层厚度及肠道粘液中IgA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断奶后0~42 d,添加高锌日粮组仔猪的体重和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P0.05或P0.01),而在断奶后42~70 d,对照组仔猪日增重显著高于添加高锌日粮组仔猪(P0.05);两高锌组仔猪小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绒毛高度下降,隐窝变深,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肠道粘液层厚度变薄;上皮间淋巴细胞数、杯状细胞数和肠道黏液中IgA水平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高锌日粮长期暴露引起断奶仔猪锌中毒,改变了肠道黏膜上皮结构的完整性,并降低了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天蚕素抗菌肽对海兰褐仔公鸡小肠黏膜形态结构及免疫活性细胞数量的影响。选择336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仔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7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150 mg/kg金霉素),抗菌肽Ⅰ(饲喂基础饲粮+1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Ⅱ(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Ⅲ(饲喂基础饲粮+2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Ⅳ(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天蚕素抗菌肽)、Ⅴ组(饲喂基础饲粮+350 mg/kg天蚕素抗菌肽),饲养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各处理肠黏膜结构与对照组相比较完整,除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肌层厚度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不同添加水平的抗菌肽组绒毛高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隐窝深度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对照组,抗菌肽Ⅴ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抗菌肽Ⅴ组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肽Ⅲ、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显著改善海兰褐仔公鸡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同时也增加了小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其中抗菌肽Ⅴ组添加效果最好,天蚕素抗菌肽添加量为350 mg/kg。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4):70-75
通过口服血浆蛋白粉以及表达和传递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乳酸球菌(EGF-LL),以检验在断奶关键期重组猪EGF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增殖活性、改善胃肠道形态、降低肠绒毛萎缩的可行性,探讨EGF-LL替代血浆蛋白粉的可能性。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仔猪108头分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4个处理组按2×2分组设计,即高质量饲料+EGF-LL组(HE)、高质量饲料组(HM)、低质量饲料+EGFLL组(LE)和低质量饲料组(LM),以组织学方法测试各组小肠绒毛和隐窝长度以及绒毛和隐窝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结果:前3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LM组(P0.05),单独添加血浆蛋白粉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小肠隐窝深度的影响,则是添加EGF-LL较不添加的深度显著变小(P0.05),单独添加血浆蛋白粉对其影响不大。添加EGF-LL使得小肠隐窝PCNA含量显著增加,却使得小肠绒毛上皮PCNA含量显著下降。单独添加血浆蛋白粉显著促进小肠隐窝PCNA含量,但对于小肠绒毛上皮PCN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以乳酸球菌为载体向早期断奶仔猪胃肠道传递EGF,可以促进早期断奶仔猪小肠绒毛的发育和上皮细胞的分化,增强小肠上皮干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血浆蛋白粉也有上述作用,饲料添加EGF-LL可以替代血浆蛋白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肉兔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肉兔120窝,随机分成4组,每组30窝,分别在出生后21、25、28和35日龄断奶,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断奶日龄对肉兔28和35日龄胃、小肠和盲肠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增加趋势,断奶日龄对49和56日龄各消化器官重和各日龄小肠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2)断奶日龄对十二指肠(28、35和49日龄)、空肠(28、35、42和49日龄)和回肠绒毛高度(28、35、42和49日龄)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对56日龄各肠段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肉兔断奶后绒毛高度需要2~3周才能恢复,21日龄断奶组恢复最慢,35日龄断奶组恢复最快;3)断奶日龄对十二指肠(28和35日龄)、空肠(28、35和42日龄)和回肠隐窝深度(35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降低趋势,而对49和56日龄各肠段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4)断奶日龄对28和35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增加趋势,而对56日龄各肠段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断奶日龄对肉兔肠道49日龄前发育影响较大,对49日龄后影响变小;早期断奶降低了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增加了隐窝深度;随断奶日龄延后,断奶造成的肉兔小肠黏膜受损程度减轻,断奶后一般需要2~3周才能恢复小肠黏膜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选择60只初生重[(3.14±0.05) kg]相近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10日龄开始补饲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与淀粉比例分别为0.50 (Ⅰ组)、0.70 (Ⅱ组)和1.00 (Ⅲ组)的开食料,35日龄断奶,至56日龄屠宰,研究开食料NDF与淀粉不同比例对羔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Ⅱ组的瘤胃乳头高度、网胃初级皱裂高度、皱裂宽度以及肌层厚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 <0.05),Ⅲ组的瘤胃乳头高度极显著高于Ⅰ组(P <0.01)。2)Ⅱ组的十二指肠和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Ⅰ组和Ⅲ组(P <0.05),肌层厚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 <0.05),Ⅲ组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Ⅰ组(P <0.01)。由此可见,NDF与淀粉比例为0.70的开食料有利于羔羊消化道发育,该结果为羔羊开食料的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黏膜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75 m L/d灌胃)、低剂量杂合肽组(0.26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高剂量杂合肽组(0.52 mg/m L的杂合肽0.75 m L/d灌胃)。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1)2个杂合肽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段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个杂合肽组各段小肠黏膜内免疫球蛋白A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3)2个杂合肽组小肠黏膜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及IL-4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FN-γ/IL-4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2个杂合肽组盲肠内容物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灌胃能改善机体小肠黏膜结构;可促进免疫球蛋白A的表达来提高小肠黏膜免疫防御功能;可促进IL-2及IFN-γ的分泌来提高肠道细胞免疫水平,促进IL-4的分泌以提高肠道体液免疫水平并能够保持辅助性T细胞(Th)1/Th2的平衡状态;可有效降低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的数量并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