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对京海黄鸡配套系繁殖性能进行选择育种,对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系(B♂×(F♂×J♀)简称:FBJ)繁殖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数据来自连续四个世代配套系孵化成绩数据记录,对产蛋周、种蛋合格率、毛蛋率、种蛋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等孵化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同时对后4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种蛋受精率对孵化率、健雏率等的回归方程6个,结果表明:杂交配套系FBJ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与受精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18,且相关极显著;入孵蛋孵化率与受精蛋孵化率之间相关系数为0.938,相关极显著;产蛋周与种蛋合格率、受精蛋孵化率之间为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9、-0.398,且相关显著,研究结果为京海黄鸡繁殖性能测定和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不同品种鸡种蛋在高海拔地区的孵化性能,选取4个品种蛋鸡的种蛋在海拔3 780 m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孵化试验,观察并比较高海拔环境下各品种鸡种蛋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拉萨白鸡种蛋的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94.32%、76.70%、81.33%、94.41%;北京藏鸡种蛋的受精率最低,为74.00%;北京油鸡种蛋的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都是最低的,分别为0.84%、1.00%、50.00%。  相似文献   

3.
仙湖肉鸭A系种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仙湖肉鸭A系种蛋按蛋重分为7组、按蛋形指数大小分为6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不仅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较大,而且对受精率亦有影响。当蛋重在95~99g(D组)时,孵化效果最好,种蛋受精率96.18%,受精蛋孵化率高达83.86%,入孵蛋孵化率达80.66%。当蛋重大于110g时,种蛋受精率下降至89.74%,受精蛋孵化率下降至71.43%,入孵蛋孵化率下降至64.10%;当蛋重小于85g时,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分别下降至73.02%和71.88%。蛋形指数对孵化率、死胚率影响也较大,当蛋形指数为0.66~0.74时,受精蛋孵化率达80%以上,入孵蛋孵化率达76%以上,死胚率小于15%,孵化效果较好,且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即在同一孵化条件下进行试验,测定其在同一孵化条件下的孵化效果;同时对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的受精蛋和白蛋失重进行了测定。将鸡、鸭种蛋清洗、消毒后装入孵化机进行孵化,采用变温孵化,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翻蛋1次/2 h,孵化中后期对鸭种蛋进行凉蛋处理,每隔3 d对鸡、鸭种蛋的重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孵化结果进行测定。鸡、鸭受精蛋失重率分别为10.84%、11.12%;鸡、鸭平均每天失重为0.60%、0.41%,鸡、鸭种蛋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96.8%、86.0%,健雏率分别为97.3%、96.5%。鸡、鸭种蛋进行同机孵化是可行的,蛋重对失重率有一定影响,鸡、鸭种蛋失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产蛋后期母鸡脂肪沉积量与繁殖性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究脂肪沉积量对产蛋后期繁殖性能的影响,为提高种鸡繁殖效率提供基础。选择65只43周龄健康北京油鸡,测定43~65周龄产蛋数,分别在53和63周龄进行孵化性能和蛋品质的测定,根据65周龄腹脂率分为高腹脂组、中等腹脂组和低腹脂组,统计分析3组产蛋数、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差异。结果显示,中等腹脂组产蛋数比高腹脂组高17.02%,比低腹脂组高8.29%;中等腹脂组受精蛋孵化率比高腹脂组高4.70%,比低腹脂组高10.10%,中等腹脂组入孵蛋孵化率比高腹脂组高6.98%,比低腹脂组高10.47%;3组间蛋重、蛋黄重、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腹脂组蛋形指数显著高于低腹脂组(P=0.05)。综上表明,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母鸡脂肪沉积量利于后期产蛋性能、蛋形和孵化性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44~48周龄北京油鸡的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颜色,并分析其对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油鸡蛋重、蛋形指数和蛋色均较一致;蛋重对孵化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随着蛋重的增加孵化性能有增加的趋势;蛋形指数对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显著(P0.05),蛋形指数0.75~0.80的种蛋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蛋壳颜色对北京油鸡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健雏率均无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为北京油鸡的选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贵妃鸡和雉鸡同机恒温孵化死胎率、弱雏率都高于贵妃鸡单独恒温孵化 ;同机孵化贵妃鸡受精蛋孵化率为 :第一批是87.3 %,第二批是 87.5 %,平均为 87.4%;单独孵化贵妃鸡受精蛋孵化率为 :第一批是 91.7%,第二批是 91.2 %,平均为 91.45 %;贵妃鸡和雉鸡同机孵化比贵妃鸡单独孵化平均孵化率低 4.0 5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肉种鸡种蛋大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明 《中国家禽》2008,30(12):51-52
养殖肉种鸡的管理者都清楚,在种鸡产蛋前期,有很多小蛋不能孵化,即使勉强孵化,孵化率也很低,而且孵化出的雏鸡质量也较差;在产蛋中后期,有时蛋重会很大,破蛋率升高,孵化率也有所降低,影响了种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藏鸡作为父本和母本对杂交种蛋胚胎低氧发育的影响。在模拟常压低氧的条件下对纯种藏鸡(TT)、纯种茶花鸡(CC)、藏鸡♂×茶花鸡♀(TC)、茶花鸡♂×藏鸡♀(CT)种蛋进行孵化。而后对种蛋的低氧孵化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13%氧浓度(约海拔3 980m)条件下,藏鸡与茶花鸡正反交种蛋孵化率(36.41%、39.57%)显著高于茶花鸡(16.97%),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失水率显著低于茶花鸡为母本组,且蛋重较大。本研究说明了种蛋的蛋重、孵化期失水率主要由母本决定;茶花鸡与藏鸡的杂交种蛋低氧孵化率显著提高,表现较强杂种优势,但正反交组间种蛋低氧孵化率差异不显著;藏鸡作为母本的种蛋低氧孵化胚胎发育前期优于藏鸡作为父本组,后期则藏鸡作为父本的种蛋胚胎发育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我县某乡兽医站对分批入孵的星杂288种蛋采用恒温式孵化。孵化温度为37.8℃,相对湿度为50~60%,通风和翻蛋等条件均按常规的标准掌握。于1989年1~2月已顺利孵出3批雏鸡,其受精蛋平均孵化率为90.13%,但第4批受精蛋孵化率陡然下降到71.40%。且健雏率低。  相似文献   

13.
王忠  宁中华  张瑾 《水禽世界》2003,(10):10-12
孵化器开启风门时间对孵化质量的影响试验使用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种蛋共33600枚,放入两台相同的孵化器中各16800枚进行孵化。一台5d正常开启风门,一台10d开启风门,中间测定孵化箱内的CO2浓度。测定延期开风门对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孵化过程中10d开启风门,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提高,差异极显著(P<0.01),健雏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不同施温方法的孵化效果表明:恒温孵化的死胎率及残次雏率均高于变温孵化。恒温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5.1%,变温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8.4%。变温孵化比恒温孵化的孵化率提高3.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和淅川乌骨鸡纯繁组3个组合的F1代的孵化性能和蛋品质,试验采用测定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等孵化性状和蛋重、哈氏单位、蛋壳重、蛋壳厚度、蛋白高度、蛋黄重、蛋白重、蛋形指数、蛋黄比率等蛋品质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重、种蛋重等孵化性能及蛋重、蛋黄重、蛋黄比率等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显著低于纯繁组,但仍在AA级蛋的范畴。说明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在孵化性能和蛋品质方面体现了较好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乌鸡养殖的生产效益,试验在常规孵化条件下研究了乌鸡种蛋蛋重、蛋壳厚度以及蛋形比例对其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重≥54~57 g、蛋壳厚度0.20 mm,蛋形指数≥0.79~0.82时,受精蛋孵化性能最佳。蛋重45 g时孵化性能下降,与蛋重≥45 g时相比,受精蛋孵化率显著下降(P0.05);蛋壳厚度≥0.32 mm时,孵化率降低至25.00%,下降约56.50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蛋形指数0.73时,受精蛋孵化率比最佳受精蛋孵化率下降38.34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甘肃省静原鸡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肉用价值,本试验对静原鸡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静原鸡180日龄公鸡平均宰前重为2.85 kg,母鸡2.22 kg,差异显著(P0.01)。180日龄母鸡的腹脂率高于公鸡,而宰前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1)。总之,静原鸡具有较好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AA+肉种鸡种蛋在长期存蛋的情况下,利用短时孵化操作规程看其对孵化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6周龄父母代AA种鸡种蛋7560枚(45串),为同一批次种蛋,每组2520枚(15串)种蛋,分为3组。储存时间分别为第Ⅰ组3~4d;第Ⅱ组12~14d(进行短时孵化操作);第Ⅲ组12~14d,其他储存条件相同。孵化后对其捡雏时间、受精率、死胎率、毛蛋率、残死率、受精蛋孵化率、受精蛋A雏率、受精蛋健雏率(包括AB雏)等孵化指标进行两两分析,结果显示:(1)第Ⅰ、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Ⅲ在保存时间上的处理结果明显差于第Ⅰ组,即存放时间为12~14d种蛋的孵化结果明显差于存放时间3~4d的种蛋,具体表现为存放时间长的种蛋,捡雏时间长4h、死胎率升高1.9%、毛蛋率略高、残死率一致、受精蛋孵化率低3.7%、受精蛋A雏率低4.3%、受精率蛋健雏率低2.3%;(2)第Ⅱ、Ⅲ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检雏时间短1h、死胎率低于第Ⅲ组1.9%、毛蛋率略低、残死率略高、受精蛋孵化率高于第Ⅲ组3%、受精蛋A雏率高于第Ⅲ组2.8%、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Ⅲ组2.4%;(3)第Ⅰ、Ⅱ组比较可以看出,第Ⅱ组捡雏时间长3h、受精蛋孵化率低于第Ⅰ组0.7%、受精蛋A雏率低于第Ⅰ组1.5%、受精率蛋健雏率高于第Ⅰ组0.1%、毛蛋率略低于第Ⅰ组,残死率略高于第Ⅰ组、死胎率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存时间超过10d以上的种蛋进行短时孵化操作,可有效的保持种蛋的孵化成绩,对孵化场技术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籽鹅种蛋为研究对象,在种蛋孵化至20、24、27胚龄时,随机选取部分种蛋,从孵化器移至摊床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出雏完毕。比较上摊孵化与全程机器孵化的效果,并研究最佳的上摊胚龄。通过试验证明,籽鹅机器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5.84%,上摊孵化的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89.23%,提高3.39个百分点(P<0.05)。籽鹅在20,24,27胚龄上摊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7.41%、91.03%、89.19%(P>0.05),可见机器孵化鹅胚蛋至24胚龄时上摊孵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失重对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同一鸡场同一天入库的种蛋,按蛋重区间分成10组,每组150枚,孵化时各组保留受精蛋100枚,测定失重率、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雏重。结果表明:种蛋的失重总趋势为快—慢—快,初生雏重随着蛋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