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该试验以长白山野生牛皮杜鹃组培苗为材料,探讨了EMS处理对牛皮杜鹃耐热性的影响和可能的耐热机理,为牛皮杜鹃推广应用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奠定基础.结果表明,EMS浓度为0.1%处理2d时,叶片存活率48.92%.接近半致死剂量,可以将其作为耐热性突变体的筛选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诱变组植株叶绿素、MDA、Pro、SOD、POD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温度时,诱变组植株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ro,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EMS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牛皮杜鹃组培苗的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研究旨在缩短长白山牛皮杜鹃增殖、生根培养周期。[方法]以长白山牛皮杜鹃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以及椰乳对牛皮杜鹃组培苗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了牛皮杜鹃组培苗生根培养基、驯化移栽基质。[结果]改良MS+IBA 3 mg/L+ZT 1.5mg/L是牛皮杜鹃组培苗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且在培养基中加入150 ml/L椰乳可明显促进其增值倍数和植株平均高度。牛皮杜鹃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改良MS+IBA5.0 mg/L,接种后8 d即开始生根。沙培15 d进行催根处理,适宜基质为草炭土∶腐殖土∶珍珠岩=2∶1∶1,成活率为95.66%。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牛皮杜鹃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长白山小天池和敦化老白山的牛皮杜鹃叶片横切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生长在老白山的牛皮杜鹃叶片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度都大于生长在小天池的牛皮杜鹃;内部结构上,生长在老白山的牛皮杜鹃叶片主脉直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的测量值均高于小天池的牛皮杜鹃,上、下表皮的厚度和细胞层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宫宇  刘宪虎  李美善  许明子  张春影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34-6135,6196
[目的]建立牛皮杜鹃RAPD反应体系。[方法]以野生牛皮杜鹃的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影响RAPD扩增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结果]适合牛皮杜鹃的RAPD反应体系为:在20μlPCR反应体积中加模板DNA10ng,Mg2+浓度1.5mmol/L,引物OPC0515pmol/μl,dNTP0.15mmol/L,TaqDNA聚合酶1.0U。[结论]该研究为牛皮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不同海拔牛皮杜鹃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制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比较了长白山北坡9个海拔高度(1 700~2 600 m)牛皮杜鹃叶片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牛皮杜鹃叶片的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及叶片紧密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直径和叶疏松度呈减小趋势;叶片长宽比、表皮厚度及表皮细胞层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牛皮杜鹃植株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前人对杜鹃花研究的基础上,以长白山野生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 Pall)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TDZ对香椿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增殖生长等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已经连续培养 35~ 38代、其腋芽增殖生长能力已衰退的香椿试管苗为材料 ,研究了Thidiazuron(TDZ)对叶、叶柄、茎段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反应以及对腋芽增殖生长、生根的影响 ,结果显示 ,TDZ+0 .2 m g/ L NAA能使不同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显著提高 ,其中茎段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较强。 TDZ小于0 .0 2 mg/ L时对芽的增殖生长起促进作用 ,而且可恢复腋芽旺盛的分枝增殖能力 ;TDZ高于 0 .0 2 mg/ L 则全面抑制生长 ,并随质量浓度的升高变态苗增多 ;经 TDZ培养过的试管苗其生根率并未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继代次数对东方百合组培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继代次数对百合组培苗生长影响的研究,得出组培苗在继代3次时,每个芽可增殖6个左右,分化率较高,同时组培苗的长势最好,此时的组培苗最有利于移栽.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采自老白山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地不同(长白山和老白山)的牛皮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距离较大;而产地相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具有较小的遗传距离,即遗传背景相对相似;长白山不同海拔的4个牛皮杜鹃种群还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0.
在MS培养基中加入各类生长物质,对唐菖蒲继代苗根教增殖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配合使用生长物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单独使用SA的效果优于其他生长物质,单独使用BA效果最差。0.5mg/L SA+0.5mg/L NAA对唐葛蒲继代苗根教增殖的效果最好。0.5mg/L KT对唐菖蒲继代苗根教增殖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TDZ和6-BA对枣树继代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狗头枣和骏枣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TDZ和6-BA在枣树试管苗继代培养中的效应并筛选了适宜组合。结果表明,在枣试管苗继代培养中,TDZ与6-BA分别与IBA配合使用时,附加6-BA 1.2~1.6 mg/L比较适合;TDZ的活性高于6-BA,其诱导的不定芽比6-BA的多但芽苗质量显著降低。二者结合使用则可显著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并提高成苗质量,在CY TDZ 0.005~0.01 mg/L 6-BA 1.0 mg/L IBA 0.2 mg/L的组合培养基上可获得最佳繁殖效果。TDZ与IBA配合使用时能抑制试管枣苗生根,但可促使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说明TDZ具有强烈地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并且在枣试管苗继代培养中与6-BA具有很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试验确定长柄扁桃的抗寒程度,筛选出其抗寒鉴定指标,为长柄扁桃在北方的生产推广区域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方法】以沙地濒危植物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从美国引进的抗性较强的扁桃品种"先锋"1年生枝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扁桃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2个扁桃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抗寒性分析。【结果】长柄扁桃1年生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为-31.05℃,对照品种为-21.03℃,两者的抗寒性差异明显,这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2个扁桃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而呈现上升趋势,耐寒性强的长柄扁桃在低温时能保持较高的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较低的MDA含量。说明除相对电导率外,SOD活性、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长柄扁桃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结论】长柄扁桃可在"先锋"栽培的区域和陕北部分地区顺利越冬,温度可能不是造成其冬季在沙地自然死亡的惟一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伯利亚白刺红果、黑果果皮转录组数据,本研究筛选并克隆获得一个与西伯利亚白刺果实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的R2R3-MYB转录因子,命名为 NsMYB5。该基因ORF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 NsMYB5具有完整的SANT、MYB domain及HLH-MYB domain结构域,属于R2R3-MYB转录因子,与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香雪兰 FhMYB5同源性较高。过表达 NsMYB5烟草花瓣和雄蕊积累大量花青素,呈现深紫色,而叶片和茎仅有少量花青素积累,局部呈现淡紫色。转基因株系中花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结果表明, NsMYB5可以正向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合成,这为西伯利亚白刺果实果皮呈色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外源物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秦岭高山杜鹃种子为试验材料,运用水培法,设置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高山杜鹃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和相关生理指标,与不同浓度赤霉素进行的处理作比较,来探讨两种不同的激素对高山杜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清水对照组(CK)相比,0.05mg/L浓度的油菜素内酯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增幅分别为28.42%、23.80%、41.1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在200-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中,萌发率和根系活力也出现先增后降的现象,在300 mg/L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和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增幅分别为44.21%、28.78%、23.24%、39.09%。通过对比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影响,发现相较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对有效提高高山杜鹃种子萌发作用更为显著,在200-400 mg/L范围内促进种子萌发,油菜素内脂在0.05~0.1 mg/L范围内起促进作用,两种激素超过适当浓度范围会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明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药剂。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选用二氰蒽醌、吡唑醚菌酯、 溴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四霉素、乙蒜素、蛇床子素及宁南霉素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选择作用机制不同、抑菌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其对马缨杜鹃炭疽病菌菌丝的联合毒力。结果 病原菌在5~35 ℃、pH 5~11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最适生长pH为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SA。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四霉素、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102、0.118、1.107、1.202和2.101 mg/L;其次为蛇床子素,EC50为6.803 mg/L。选用四霉素与苯醚甲环唑进行混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增效最佳配比为7 ∶ 3,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ecient, CTC)达584.56,明显高于其他配比;配比为6 ∶ 4和8 ∶ 2 时,对应CTC均在500以上,仅次于最佳配比。结论 马缨杜鹃炭疽病菌的生长受温度、pH、培养基成分、碳氮源影响明显。四霉素和苯醚甲环唑不同比例复配活性增效明显,可选择7 ∶ 3复配比例进行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山刺玫叶总黄酮的抗衰老作用机制,为山刺玫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衰老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n=10),其中空白组小鼠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衰老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 D-半乳糖,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维生素E组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 D-半乳糖,灌胃维生素E溶液50 mg/(kg·d);山刺玫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125 mg/(kg·d) D-半乳糖,并依次灌胃山刺玫叶总黄酮溶液1.0,2.0,4.0 g/(kg·d),同样条件下饲养。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脑和肝脏组织中的SOD、GSH Px活性和MDA浓度,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的质量浓度。【结果】山刺玫叶总黄酮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衰老模型组小鼠脑、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脑、肝脏、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P<0.05,P<0.01),同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肝脏、血清和脑组织中的MDA浓度(P<0.05,P<0.01)。与衰老模型组比较,山刺玫叶总黄酮剂量组小鼠脑组织的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的坏死及变性情况减轻,且随着山刺玫叶总黄酮剂量的增加恢复程度逐渐增加,即存在剂量依赖性。山刺玫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的质量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而IL-6、TNF-α的质量浓度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衰老模型组小鼠(P<0.05,P<0.01)。【结论】山刺玫叶总黄酮对机体的衰老有延缓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过多自由基、预防脂质过氧化及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紫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外植体、激素、光照条件以及基因型进行筛选,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对增长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S+6 BA 3.0 mg/L+NAA 0.3 mg/L诱导紫苏下胚轴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而MS+6 BA 2.0 mg/L+2,4 D 1.0 mg/L诱导子叶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光照条件为12 h/d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供试10个不同基因型紫苏中,ZB 1愈伤诱导率最高。接种密度1.2 g/皿(直径10 cm 培养皿),培养时间24 d紫苏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增长量高,愈伤品质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美容杜鹃为试材,探讨了PEG模拟干旱渗透胁迫下美容杜鹃种子萌发情况及美容杜鹃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OD酶活性、MDA含量的变化,来评价美容杜鹃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渗透胁迫程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下降,200 g/L的PEG胁迫下,发芽率、发芽势只能达到对照的21.98%、22.73%,250 g/L的PEG下,种子完全没有萌发。另外,在用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幼苗时,各指标在250 g/L时变化最明显。MDA含量在处理第2 d、第8 d与对照相比增加104.73%、148.94%;总叶绿素含量在处理第4天与对照相比下降86.44%;POD酶活性在处理第4天与对照相比提高50.10%。总之,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美容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逐渐下降,美容杜鹃幼苗的渗透胁迫损伤程度变大,尤以250 g/L时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TDZ对仙客来不同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仙客来种子,并以无菌萌发植株的子叶节、子叶、叶片及叶柄为外植体进行芽分化诱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DZ对各外植体的诱导效果不同,用子叶节、子叶、叶片及叶柄均可诱导出再生芽,但以叶片为材料的诱导效果最佳,其中1.0 m g/L TDZ对叶片再生芽的诱导效果最好,而子叶以0.5 m g/LTDZ、子叶节和叶柄以0.2 m g/L TDZ诱导再生芽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