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粱幼苗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0份高粱品系为材料,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耐盐性分析,旨在对高粱品系苗期的耐盐指标进行筛选及评价,为选育耐盐高粱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0.6%Na Cl是进行高粱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高粱品系的耐盐指标变幅不同,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0.295~0.808。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与平均隶属函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20个高粱品系分成高度耐盐型、耐盐型、中等耐盐型、盐敏感型和高度盐敏感型品种5大类。相对芽长、相对植株鲜质量和相对植株干质量可以作为高粱苗期耐盐程度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谷子萌发期耐盐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盐种质,并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苗期盐胁迫对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为谷子大规模耐盐性鉴定、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鉴定方法和优异资源。【方法】 以不同生态区的54份谷子种质为试验材料,用1.5%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蒸馏水为对照,采用培养皿发芽法在人工气候培养箱内进行谷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测定谷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长、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比以及发芽率、盐害率等指标;通过对指标值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谷子萌发耐盐评价指标。采用筛选出的3个不同耐盐性谷子品种,以0.5%NaCl溶液进行苗期盐胁迫,测定盐土盆栽条件下苗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析盐胁迫下3个基因型间生理响应机理的差异。【结果】 在1.5%NaCl溶液胁迫下,谷子的相对发芽势与相对发芽率(r=0.51,P<0.01)、相对胚芽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相对胚芽长与相对胚根长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发芽率盐害率与相对发芽势(r=-0.37,P<0.01)、相对胚芽长(r=-0.51,P<0.01)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萌发期盐胁迫处理的6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将54份谷子品种分成高度盐敏感品种、盐敏感品种、中度耐盐品种、耐盐品种以及高度耐盐品种5个不同类型。其中,高度耐盐品种有4个,分别是华北夏谷区的济谷16、矮88,西北春谷区的陇谷3号和延谷13。苗期盐土盆栽试验表明,盐胁迫条件下谷子叶片SOD、POD、CAT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耐盐性强品种济谷16的SOD、POD、CAT酶活性上升幅度显著大于耐盐性弱的品种鲁谷1号。【结论】 54份谷子种质材料在耐盐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萌发期各指标,全面地评价谷子种质资源萌发期的耐盐性。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叶片保护酶系统对NaCl胁迫响应能力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谷子耐盐能力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25-131
为确定花生苗期耐盐鉴定的适宜NaCl浓度和评价指标,本试验以4个耐盐性不同的花生品种白沙1016、丰花2号、山花18号和ICGV86699为材料,将种子置于生长室进行萌发,后利用水培法培养8 d再进行不同浓度NaCl处理(100、200、300 mmol/L),以Hogland营养液培养的为对照,观察、记录盐处理下不同花生植株的萎焉程度,测定主茎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性状指标,并对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相对值,及其与耐盐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培法鉴定花生苗期耐盐性适宜的NaCl浓度为200 mmol/L,植株性状测定适宜时间为NaCl胁迫处理7 d;丰花2号、白沙1016、山花18号和ICGV86699在2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7 d时,耐盐系数分别是0.77、0.72、0.64和0.53,耐盐指数为0.85、0.89、0.60、0.39,品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耐盐系数、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根长与耐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5、0.90,因此,耐盐系数、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根长可作为花生苗期耐盐鉴定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干旱和盐胁迫是限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抗旱耐盐指标的鉴选对抗旱耐盐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小麦粒型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等参数,是较为容易测试的性状。本试验以173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谷物种子图像分析仪测得其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的数据;用20%PEG溶液(模拟干旱)和15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碱)分别处理种子,于萌发期测定其相对胚芽鞘长、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发芽率和相对鲜重,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品种(系)的抗旱耐盐能力,用SPSS 22.0软件进行粒型与抗旱或耐盐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与抗旱性、耐盐性均不相关。因此,不能简单通过小麦粒型来判定其抗旱或耐盐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外部形态和基本特性相似、而耐盐性有显著差异的3组共6个水稻基因型苗期对NaCl胁迫的不同反应,以盐害程度评级,相对生物量和鲜/干值等作为生长指标进行比较,证实耐盐基因型的耐盐程度显著地高于其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析了水稻植株的Na~+、Cl~-含量,发现在NaCl胁迫下,耐盐基因型地上部的Na~+、Cl~-含量分别显著地低于其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了稻株地上部的Na~+、Cl~-含量分别与上述三项生长指标高度相关,表明植株地上部Na~+、Cl~-含量可以作为水稻苗期耐盐性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耐盐性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个耐盐品种劳博、WL323、苜蓿王、游客、创新进行耐盐筛选试验,通过对不同盐浓度下植株萌芽率、株高、植株鲜质量、植株干质量生长指标的测定和综合加权分析得出:劳博在0.8%盐浓度胁迫下抗盐性最强,表现出萌芽率高、植株生长快、干物质积累多等特点;其次是WL323和苜蓿王,耐盐性中等;游客和创新苜蓿耐盐性相对较差。劳博在1.0%盐浓度胁迫下抗盐性仍然最强;其次是创新,耐盐性中等;WL323、苜蓿王和游客苜蓿耐盐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耐盐花生种质并为花生耐盐遗传基础研究提供材料,选用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和盐害率为指标,以0.5%NaCl为胁迫浓度,对128份花生种质进行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盐胁迫的抑制效应因种质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128份种质中,高耐盐种质仅占5%左右。在耐盐评价指标方面,除盐害率或相对发芽率以外,相对发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之一。此外,盐胁迫条件下,地方品种的发芽速度高于育成品种。本研究筛选出JS011、JS024、JS125、JS491、JS523、JS524、JS525等7份高度耐盐种质可用于花生耐盐性基础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盐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虽是较耐盐碱的作物,但不同品种间耐盐性差异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各年代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盐特性,挖掘棉花本身耐盐遗传资源,筛选耐盐性快速鉴定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棉花耐盐性数学评价模型,为棉花耐盐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品种耐盐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17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按NaCl盐与草炭、蛭石复合基质重量比设置0(CK)、0.6%两个处理水平,棉种经消毒、催芽后播于复合基质,通过苗期盐土栽培持续胁迫的方式,可反映棉株在大田条件中的实际胁迫环境及真实抗逆机制。对各处理下各品种出苗率(ER)、幼苗鲜重(FW)、干重(DW)、植株含水量(PWC)、第一片真叶面积(LA)、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相对电导率(REC)等11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盐系数作为衡量耐盐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并分析各耐盐类型棉花品种生理表现特征。【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本试验将盐胁迫处理下棉花幼苗叶片的11个单项指标转换成6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到不同棉花基因型幼苗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棉花品种划分为4种耐盐类型,其中盐敏感型3个品种,弱耐盐及中度耐盐型各6个,高度耐盐型2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可靠的棉花幼苗耐盐性评价回归模型D=-1.192+ 0.402REC+0.119LA+0.274FW+0.086Pn+1.019Chl,方程决定系数R2= 0.9921,同时筛选出显著影响棉花幼苗耐盐能力的5个单项指标,即Pn、Chl、LA、FW和REC,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进行评价,各品种估计精度均大于94.44%,表明所筛选鉴定指标对棉花耐盐性影响明显,该方程可用于棉花耐盐性评价。本研究对逐步回归与聚类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得到各耐盐类型棉花幼苗的生理表现特征。结果发现,与盐敏感品种相比,强耐盐棉花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REC较低,Pn、Chl、LA和FW则能保持较高水平,且其幼苗真叶面积可达其它类别品种近2倍。【结论】强耐盐棉花品种幼苗叶片在盐碱环境中受到伤害较轻,能保持较高的真叶面积和光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植株耐盐能力和光合产物积累,降低土壤中离子毒害,增强植株耐盐性。在相同逆境中,通过测定REC、Pn、Chl、LA和FW等5个鉴定指标,可进行品种耐盐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大麦芽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芽期对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 (系 )进行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 ,一定盐浓度下 ,耐盐性强的品种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脂数及相对萌发活力指数大于盐敏感品种 ;耐盐性中等品种 (系 )的各个指标介于耐盐性强的品种和盐敏感品种之间。上述三指标综合起来可反映植株芽期耐盐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下不同粳稻品种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际水稻所标准营养液培养60个粳稻品种,发芽14 d后加入125 mmol/L NaCl胁迫处理,于盐胁迫后第3、6d分别取样测定叶片伤害率、叶片丙二醛含量;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时(盐胁迫6d后),根据盐害症状评价水稻耐盐级别,分别测定株高、地上部和根的干鲜重等耐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片伤害率、叶片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均与耐盐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耐盐品种的相对干鲜重极显著高于盐敏感品种,而叶片伤害率、盐胁迫6d后叶片丙二醛含量则均极显著低于盐敏感品种;利用耐盐级别将各品种分为耐盐组(T)、中间组(M)和盐敏感组(S)3组,3组品种盐胁迫3d叶片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耐盐组(T)的叶片伤害率(盐处理3、6d),盐胁迫6d叶片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盐敏感组(S)和中间组(M),且在分布范围上与盐敏感组没有重叠部分.表明这两个指标能有效区分苗期耐盐和盐敏感水稻品种,可作为定量生理指标评价水稻苗期耐盐性,为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鉴定,耐盐基因发掘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花生耐盐种质的筛选对于盐碱地的开发有潜在重要意义。选取了41份花生种质,研究其萌发期与苗期的耐盐性。结果表明。花生发芽与生长受盐害抑制,在0.5%盐浓度下,以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作为萌发期耐盐指标,以根长、苗高等指标作为苗期耐盐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在两个时期分别筛选到9个和3个耐盐种质,其中有两个种质在两个时期耐盐能力都比较好,可以作为相关育种与基础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棉花苗期耐盐形态指标,为棉花耐盐鉴定、耐盐资源筛选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份不同的棉花品种(系)为材料,利用盐池盐碱原土鉴定法,探讨了棉花苗期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叶绿素5个形态指标相对值的变化情况,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和相对叶片数3个耐盐鉴定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10份棉花材料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耐盐性强弱顺序为:枝棉3号09-7豫棉21号邯棉802冀668滨棉5号辽棉15号运93抗354新研96-48鲁棉6号,与以盐害指数为指标评价的结果一致,所筛选的3个形态指标可用于棉花苗期耐盐鉴定。[结论]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和相对叶片数3个形态指标可以准确反映棉花苗期耐盐能力的强弱。但是如果要全面系统地评价棉花耐盐性,最好还是用盐害指数、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综合评价陆地棉的耐盐碱性并筛选出关键鉴定指标,以90份不同来源的陆地棉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不同品种萌发期、出苗期和苗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鉴定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受到胁迫,棉花下胚轴、株高、叶片数及第1片真叶面积降低,出苗率和叶片SPAD值升高。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出苗率显著正相关,与下胚轴长、叶片数和第1片真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对90份品种的综合评价D值排序,军棉1号的D值最高,耐盐碱性最强;中棉所49的D值最小,耐盐碱性最弱。根据D值进行聚类,将90份品种划分为4类:强耐盐碱品种3份、中耐盐碱品种18份、弱耐盐碱品种52份和盐敏感品种17份。依据最佳回归方程筛选出4个关键鉴定指标:出苗率、叶片SPAD值、第1片真叶面积和株高,为棉花进行初步的耐盐碱性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棉花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枝棉3号(耐盐对照品种)、鲁棉6号(敏盐对照品种)、邯98-1、邯4849和滨棉6号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采用盐池原土鉴定法,在0.1%(CK)、0.2%、0.3%、0.4%、0.5%、0.6%、0.7%盐分浓度胁迫下,调查出苗率、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长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盐度胁迫处理下各指标相对值的变化情况,以确定棉花苗期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耐盐鉴定的最佳形态指标为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和相对叶片数;适宜鉴定的最佳盐分浓度为0.4%。该结果为棉花苗期耐盐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盐逆境是重要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限制了作物生产的发展,研究盐分对玉米幼苗生长、产量组分的效应有助于改进滩涂玉米生产措施以及加深对玉米耐盐机制的理解。选用耐盐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苏玉10 号’和‘苏玉30’,利用盐池设施测试不同盐分逆境下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随着盐分的增加,籽粒产量呈线性下降,在1.5 g/kg 的盐分逆境下‘苏玉10 号’和‘苏玉30’的籽粒产量为非逆境的54.2%和64.3%;在减产的因素中,穗粒数比百粒重对盐分逆境更为敏感。拔节期生物量(鲜、干重)与籽粒产量均表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相对鲜重、相对干重、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籽粒产量等耐盐性指标中,以相对籽粒产量表征耐盐性较好,不同盐逆境间差异均达达显著水平。在1.5 g/kg 土壤盐分下,玉米产量仅为非逆境的60%左右,应加强耐盐玉米尤其是增强苗期耐盐性的品种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类型的14个甜高粱品种,设置4个不同浓度(0、0.3%、0.6%、0.8%)水平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盐胁迫对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高粱品种的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差异显著,籽粒产量和鲜重产量均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杂交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常规种,表现出较高的耐盐优势;在高浓度条件下甜高粱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对盐胁迫下最敏感的性状依次为籽粒产量、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出苗天数、茎重、叶重、单株鲜重、鲜重产量;由逐步回归统计得出,影响籽粒产量的主要因子有穗粒重、穗重、千粒重、穗长、穗粒数、穗粗,影响鲜重产量的主要因子有单株鲜重、茎重、叶重、鞘重、茎粗、株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4个番茄品种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耐盐性比较,确定最耐盐番茄品种。[方法]以4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耐盐性。[结果]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4个不同番茄品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相对盐害率增加;植株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降低,盐害指数和干鲜比增加,根冠比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4个番茄品种在Na Cl浓度50 mmol/L以下的盐碱土可以正常生长,齐达利耐盐性最强,可在Na Cl浓度100 mmol/L正常生长,4个番茄品种耐盐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齐达利、粉宴1号、美贝、3684。[结论]该研究为盐碱地番茄品种栽培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棉花种子吸胀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多指标鉴定和综合评价萌发期供试品种(系)耐冷性,分析耐冷材料和冷敏感材料萌发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为进一步解析棉花耐冷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53份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种子吸胀阶段的低温吸胀速率和低温相对吸胀速率,以及低温胁迫下萌发期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芽鲜重、芽干重、胚鲜重、胚干重、物质效率和物质增长率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吸胀萌发期的15项形态指标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同时测定低温胁迫下不同耐冷性材料的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浓度的变化以及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吸水量和吸水速率呈下降趋势,53份材料萌发期的各个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吸胀阶段的两项指标相关性较强,它们与萌发阶段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或负相关;芽鲜重、芽干重、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和平均发芽时间能较好地反映各个材料萌发期的耐冷性强弱。主成分分析表明,15项耐冷指标通过简化可得到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5.17%、18.27%和8.79%。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3份材料根据萌发期耐冷综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4类:强耐冷(5份)、耐冷(13份)、不耐冷(26份)和冷敏感(9份),其中新陆中4号为耐冷性最强的材料。耐冷材料种胚内的SOD、POD和CAT酶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接近对照水平或超过对照,可溶性蛋白浓度始终显著高于冷敏感材料。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POD酶基因和SOD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酶活力测定值变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陆地棉萌发期鉴定指标呈多元化,胚芽鲜/干重、活力指数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正向指标,而平均发芽时间和平均发芽速度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负向指标。POD、SOD和CAT酶活力及可溶性蛋白浓度可作为棉花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综合评价棉花品种(系)出苗期耐冷性,建立可靠评价模型,筛选鉴定指标,为耐冷品种选育鉴定提供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以200份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恒定低温、昼夜变温和适宜温度3个处理,测定其出苗率、下胚轴长、根长、百粒重等指标,采用耐冷系数差异分析、频次分析、降幅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群体进行耐冷型划分,并建立耐冷性评价模型和确定鉴定指标。【结果】 各指标在适宜温度下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为3.12%—18.89%,各品种(系)出苗率在85.00%以上,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可用于后续耐冷性分析。在低温胁迫下群体内各指标变异幅度增大,为7.14%—108.33%,在恒定低温和昼夜变温下,变幅最大的指标依次为根长和萌发指数。主成分分析将14个低温相关指标和百粒重转换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4.98%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冷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冷性强弱将200份陆地棉品种(系)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属于强耐冷型共2份,第Ⅱ类群属于耐冷型共42份,第Ⅲ类群属于中耐冷型共69份,第Ⅳ类群属于较敏感型共83份,第Ⅴ类群属于敏感型共4份,其中,新陆中16号为耐冷性最强的品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棉花出苗期耐冷性预测模型为Y=-4.10+0.58X4+0.40X14+0.32X1+0.22X5(R2=0.92),筛选出4个耐冷性鉴定指标,分别为恒定低温下的棉苗总长、出苗率、干物重和昼夜变温下的萌发率。田间早播试验中各品种(系)的出苗率,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采用恒定低温和昼夜变温处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棉花出苗期耐冷性评价是可行的,恒定低温下的棉苗总长、出苗率、干物重和昼夜变温下的萌发率,可作为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