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羊脑包虫病又被称为羊多头蚴病,该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寄生在羊脑部所引发。羊一旦感染该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会严重干扰病羊生长,而且可能会因此造成病羊死亡。基于此,笔者主要就如何运用兽医方法对羊脑包虫病进行治疗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羊脑包虫病的发病几率与日俱增,其发病范围也非常广泛,大多数养羊地区都发生过该病。羊脑包虫病是指羊脑内长出类似鸡蛋大小的肿块,任何品种、任何年龄段的羊都可能被感染。该疾病在春秋两季最为多发。当多头绦虫的虫卵会随病羊粪便排出体外,病羊接触过的羊舍、食槽、饮用水都可能被寄生虫感染,若养殖户不能及时发现并隔离病羊,会引起羊舍内大片羊只的患病,增加养殖户的饲养成本。为了有效治疗该病,可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帮助病羊缓解病情,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3.
羊脑包虫病称脑多头蚴病,是由带科多头属的多头绦虫的中绦期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山羊脑部和脊髓所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病。该病主要危害2岁以下的幼龄绵羊,人偶尔也可感染。随着肉羊业的发展,我国从国外引进许多肉绵羊品种,这些肉绵羊品种对脑包虫病更加易感。如果不能及时对该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会造成羊只大批的死亡,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笔者多年来利用非手术法,即口服吡喹酮治疗肉绵羊脑包虫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羊脑包虫病也称脑多头蚴病,是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脊髓中导致的寄生虫病,且人畜共患.患病羊表现为脑膜炎、脑炎,呈周期性转圈运动,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较高,不仅会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本文阐述了羊脑包虫病的危害性,介绍了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意在帮助广大...  相似文献   

5.
羊脑包虫病也称羊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幼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该病发病范围广且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该病春秋两季多发,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都易感,年龄较小的羊发病后有一定的死亡率。对此,本文将对羊脑包虫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羊脑或脊髓引起的1种寄生虫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多发。常感染2岁以下的幼龄羊,以绵羊最为易感,也感染1岁以下的小牛。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药"槟贯散"治疗羊脑包虫病100余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病原及流行病学引起羊脑包虫病的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  相似文献   

7.
在羊养殖过程中,羊脑包虫病是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症。发病羊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症状方面,患病时导致意识消失最后死亡,羊脑包虫病的引发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羊类的生存,给羊类养殖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危害整个羊群的健康,所以,通过对该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羊脑包虫病对于羊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羊脑包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又被称为羊多头蚴病.该病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我国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患病羊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可出现大批量死亡.人在接触患病羊或食用羊头部、大脑等可被传染.为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本文针对羊脑包虫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  相似文献   

9.
<正>脑包虫病又名脑多头蚴病,当地牧民叫"转脑疯",其蚴虫有100~250个头节而得名,该病是其幼虫寄生于羊脑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无季节性,以春季为高发季节,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本文通过湟源县一起患脑多头蚴病藏系羊,论述及分析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对本病的不同临床症状、诊断、预防进行了介绍,并运用手术摘除法治疗,效果良好。1病因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其成虫为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犬科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蚴虫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里  相似文献   

10.
羊脑包虫病也称为羊多头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绦虫蚴病。本文就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羊脑包虫病治疗的49只病羊实施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共治愈47例,治愈率为95.92%。本文对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病因、症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提高羊脑包虫病的治愈率,保障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羊多头囊尾蚴寄生在羊脑中的现象,即为羊脑包虫病。该病多发于羊,尤其是幼龄羔羊,患病率相对较高。该病的最终宿主是狼或犬。羊脑包虫病的特征是出现鸡蛋大囊泡,泡内为透明状液体,囊泡壁相对较薄,形状呈白色栗粒大的结节状。本文对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案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羊脑包虫病主要是因为多头囊尾蚴寄生在羊脑或脊髓中,又称羊多头蚴病。羊脑包虫病不仅传染性较强,还是人兽共患病,且致病率较高,因此,饲养人员需要意识到该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其对养殖人员的危害。本文介绍了羊脑包虫病的治疗方式,供参考。1致病因素羊感染多头蚴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病症。多头蚴主要呈现鸡蛋大的囊泡,囊泡内具有透明状的液体。  相似文献   

13.
羊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一多头蚴寄生在羊脑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俗称“回旋病”。该病分布广,呈地方流行性,死亡率较高。2008年9月起,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实习门诊部先后收到8头大足种山羊就诊,通过流行病学分析、临床检查和手术治疗确诊为羊脑包虫病。  相似文献   

14.
正在羊的养殖过程中,脑包虫病是较为高发的一个病种。其病原为脑多头蚴,这些多头绦虫会在羊的大脑中寄生,进而导致病羊出现各种脑部症状以及神经症状,进而造成羊只的死亡,甚至会导致人类遭到感染。因而,对羊脑包虫病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羊脑包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乔燕 《山东畜牧兽医》2020,41(4):34-34,37
羊脑包虫病,即羊多头蚴病,属于寄生虫病的一种。在发病之后,病羊症状表现以脑膜炎和脑炎为主,致死率偏高,对养殖场的养殖效益会产生直接影响。在长期研究和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多种治疗方法。本文以吡喹酮治疗为例,在对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分别探讨后,选取多个患病病羊作为研究对象,对吡喹酮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羊脑包虫病的病程较长,且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通过手术将羊脑中的虫体直接去除,但此种治疗方法成功率较低,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治疗成本,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来说,难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用吡喹酮治疗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61只,为其提供口服吡喹酮与肌注吡喹酮两种治疗方法,探究两种治疗方法下对于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61只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共取得了7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 为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提供吡喹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羊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羊脑包虫病又被称为多头蚴病,它是由多头绦虫幼虫脑多头蚴寄生在羊大脑和脊髓中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脑包虫病发生后,患病羊以神经症状为主,防控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动物园1起实际案例,分析了盘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手术成功治疗1例山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相结的方法,用骨钻钻开病羊的头盖骨,成功取出包囊,病羊恢复良好。表明手术治疗羊脑包虫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羊脑包虫病作为一种寄生虫病,致病根源在于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多发生在病羊脑部及羊的脊髓内部,会导致一系列神经方面的症状,还有脑炎和脑膜炎等器质性病变。本文总结了羊脑包虫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措施,并提出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羊脑包虫病也被称之为羊多头迹病、羊多头蚴病、羊疯病.该疾病的发病机理是由多头绦虫寄生于脑及脊髓中引发脑膜炎、脑炎以及其他神经症状,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病羊死亡.在该疾病的治疗方面,主要包含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