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嫁接处理对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棉嫁接以本砧嫁木、不同嫁接季节和不同嫁接方法进行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扩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砧木和不同规格砧木嫁接木棉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差异。木棉嫁接以本砧嫁接成活率最高,成活率在76.67%以上,美丽异木棉砧木嫁接成活率73.33%以上;不同规格的木棉和美丽异木棉砧木嫁接木棉,其嫁接成活率以地径2~3 cm的砧木最优;嫁接后1年,其接穗直径、高和冠幅以地径5~6 cm的砧木最好;木棉枝条切接和楔接的嫁接成活率达86.67%以上,生长优良率以枝条切接方法最高;以地径2~3 cm木棉冬季和夏季进行本砧嫁接成活率80%以上,冬季嫁接的高生长是夏季嫁接的5.08倍以上。不同种类砧木嫁接美丽异木棉,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本砧嫁接成活率86.11%最高,发财树砧木嫁接成活率72.22%最低,本砧嫁接生长最好;以木棉为砧木进行冬季嫁接美丽异木棉,其成活率比夏季嫁接高37.57%,高生长是夏季嫁接的4.17倍,美丽异木棉本砧嫁接成活率80.77%以上,冬季嫁接高生长比夏季嫁接大3.97倍,冬季是木棉和美丽异木棉嫁接扩繁最好季节。  相似文献   

2.
美丽异木棉花形态结构特征和观赏类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嫁接繁殖栽培试验,对美丽异木棉的花期和花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美丽异木棉的花期、花型、花瓣大小和颜色等形态特征在产地和无性系间存在较大差异,花期8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花期延续时间可达190d,盛花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型分为直伸和反卷两种类型,直伸花型占82.47%;花瓣基部颜色分为白色、黄白色、浅黄色和黄色,黄色占54.55%;花瓣先端颜色分为白色(浅灰色)、浅红色、红色、深红色、紫红色,红色占59.09%;花平均长10.51 cm、宽11.91 cm;根据花瓣的长宽比,花瓣形状可分为长匙形(条形)、匙形和宽匙形,匙形占46.75%.聚类分析揭示美丽异木棉可分为直干早花大花宽瓣花型、直干迟花较大花型和大腹迟花较小花型等7个类型,其中直干早花大花宽瓣花型共25个无性系是较优良的观赏类型,是选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美丽异木棉栽培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丽异木棉(Chorisiaspeciosa)又称美人树,是木棉科异木棉属的落叶乔木,它原产于南美洲,20世纪90年代初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相关课题的研究,之后开始大力繁殖、发展、推广这个新树种。美丽异木棉是优良的观花乔木,其树形亭亭玉立,在广州的花期一般为10~12月份,盛开时花多叶少,满树缤纷,树冠整齐,飘逸飒爽,不仅适用于庭园绿荫美化,也可作为高级行道树。  相似文献   

4.
美丽异木棉是一种很难扦插生根的多年生高大乔木,用植物营养液进行系列处理,在全光喷雾条件下,扦插生根率达86%。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木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观赏植物,研究不同时期花蕾和花朵的花瓣基因表达差异,揭示花色变异的遗传调控机制,为建立花色定向育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木棉不同发育时期深红色花和黄色花的花瓣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HiSeqTM 4000开展转录组测序;分别采用DESeq2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测序共获得75 190个单基因,4 772个单基因能被公共数据库注释;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基因主要富集在基本功能预测、信号转导机制和转录后修饰、蛋白折叠、分子伴侣等通路。共获得不同时期差异表达基因10 397个,显著富集在29个生物学通路,主要包括光合作用、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等。其中,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2个,参与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5个,这些通路和基因均与花青素的生物合成相关;另有4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甜菜碱的生物合成通路中。qRT-PCR数据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  结论  (1)光合作用、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及能量代谢等通路相关基因可能参与花瓣的发育过程。(2)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在深红色花发育的花蕾中期与花朵期显著高表达,可能是花色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3)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关键合成酶基因的部分家族成员在黄色花发育的花蕾期和花蕾中期显著高表达,可能是导致花色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木棉科植物根及根际周围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分布状况,为筛选对干热河谷木棉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AMF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筛沉淀法,从云南干热河谷的元阳、元江、东川、元谋、宾川和怒江6个地区的木棉须根及其所带土壤中分离AMF孢子,在体视镜下观察记录孢子的颜色、大小、连孢菌丝的特征、孢子果形态等;在此基础上,用微吸管挑取孢子置于载玻片上,加浮载剂(蒸馏水、乳酸、乳酸甘油、Melzer’s试剂)在Nikon显微镜下观察,对孢子颜色、大小,孢壁颜色、类型、厚度等指标进行鉴定。【结果】从云南干热河谷6个地区的野生及人工栽培的木棉中,共分离鉴定出AMF 3属6种,分别为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何氏球囊霉Glomus hoi、缩球囊霉Funneliformis constrictum、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和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MF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和不同栽培环境下的分布规律不同,旱季较少,雨季较多;野生环境中多,人工栽培环境少。【结论】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幼套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较其他AMF出现频率更高,孢子数量较多,初步认为这2种是该区域木棉科植物丛枝菌根真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形成和调控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了解观赏植物颜色产生的机理及其调控,为培育和改良观赏植物颜色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前提.概述了常见花色素,尤其是花色苷的合成和种类;重点介绍了MYB转录因子调控花青素影响花色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观赏植物花色改良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花的颜色是组成观赏植物表型性状的重要指标,为充分了解花色的鉴定研究方法,对现有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分类,包括目视测色、仪器测色和化学测色,同时提出一种检测成本低、操作效率高、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辨别花色新方法,旨在为植物花色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分析各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对表型信息技术在花色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  相似文献   

9.
外源绿原酸对黑莓汁花色苷的辅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外源绿原酸对黑莓汁中花色苷的辅色稳定作用,本试验采用可见吸收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绿原酸不同添加浓度、pH值和温度对黑莓汁中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及花色苷组成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绿原酸辅色前后花色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黑莓汁花色苷产生了增色效应(△Aλmax>0)和红移效应(△λmax>0).辅色效应随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最适辅色pH值为3.6,低温有利于绿原酸的辅色.绿原酸辅色后黑莓汁中花色苷的组成不变,花色苷热稳定性增强.表明适量添加绿原酸有助于黑莓汁颜色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天然花色苷材料野外采集,共得到50种植物的花色苷样品,采用pH1.0/pH4.5溶液吸光值(△OD)差值法,对这些花色苷提取液进行了1年的测定和筛选,筛选出了花色苷颜色稳定性较好的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aA.)、蜀葵(Althaea.RoseaL.)、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L.)和日本红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等4种植物资源。对这4种花色苷进行酸碱性、光照、金属离子、热处理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测定,表明在pH4.0以下稳定,高于pH4.0稳定性则明显下降。日光、pH1.0条件下上述4种花色苷溶液的半衰期分别为339d、255d、226d和234d。钙、镁离子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影响,铝、铜、锡和铁的存在降低花色苷的稳定性,其中铝影响较小,铜锡影响较大,铁影响最大。在100℃20minpH1.0热处理下色素损失率分别为2.7%、29.2%、20.0%和7.1%。桔梗花色苷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余3种花色苷。结果表明上述4种花色苷有希望开发成为食品色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11.
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花色是进行芍药品种分类的重要依据,而仅基于目测的传统芍药花色分类主观性较强,不能明确界定芍药花色,需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基于花色表型的芍药品种分类体系。方法本研究以175个芍药品种为材料,利用色差仪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根据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各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颜色命名,同时结合系统聚类和生产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将所测芍药品种花色划分为白色系、黄色系、浅粉色系、粉色系、红色系、紫色系、墨色系、橙色系8个色系。各色系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对不同芍药品种花色的定量描述,色系分类合理。同时,发现芍药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芍药品种群的花色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本研究对芍药品种的花色进行了科学分类,应用中可直接根据L*、a*、b*值确认芍药品种的色系,对芍药品种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芍药市场流通和科学研究中的花色描述进行了规范,并对芍药花色方面的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山茶芽变花色与花青苷的关系,为山茶花色的芽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CIE L* a* b*表色系法测量山茶及其芽变品种的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花青苷与花色之间的关系。结果 山茶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7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O-β-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Cy3G)、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半乳糖苷(Cy3GaECaf)、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葡萄糖苷(Cy3GECaf)、矢车菊素-3-O-[6-O-(Z)-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ZpC)、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半乳糖苷(Cy3GaEpC)和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EpC)。山茶各系列芽变品种中,白色花瓣中均未检测到花青苷,红色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粉色花瓣相同,但红色花瓣中各成分含量及花青苷总量均远高于粉色花瓣;红色和粉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成分为Cy3G和Cy3GEpC;红色花瓣中Cy3G和Cy3Ga所占比例大于粉色花瓣,而Cy3GEpC等花青苷比例小于粉色花瓣。结论 山茶各系列芽变品种中各种花青苷含量及花青苷总量越大,花瓣红色越深;Cy3G、Cy3Ga和Cy3GEpC是决定山茶芽变花色的主要花青苷成分,其含量的积累增加花瓣红色程度。  相似文献   

13.
Peel color is an important breeding objective for eggplant.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are the most common colors in commercial eggplant cultivars. A co-dominan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marker 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eel color (each in coupling phase to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was found in study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58 eggplant accessions (contained cultivars and wild relatives). The maker bands were sequenced and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 this polymorphism in sequence was from an inserted/deleted (indels) mutation. And DNA from 136 eggplant materials (inbred lines, F1, and wild relatives) were amplified with the designed SCAR primers as templat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R marker and peel color (dark purple and purplish red) was found. Then, bulked line analysis (BLA) combined with AFLP was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polymorphic fragments, and another six AFLP markers were tested and verifi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peel color,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BLA was an useful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olecular markers of interested traits. In conclusion, these markers will facilitate the MAS (ma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eggplant breeding for peel color.  相似文献   

14.
西南牡丹品种起源的IS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西南牡丹21个品种、中原牡丹18个品种、江南牡丹1个品种和1个野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了解西南牡丹品种群的遗传背景,为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对41份材料抽提总基因组DNA,采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从60个哥伦比亚大学(UBC)开发的通用引物中筛选27个进行PCR扩增差异比较,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据Nei’s遗传距离,运用NTSYSPC进行UPGMA聚类构建不同品种群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结果】利用27个ISSR引物对41个牡丹样本扩增,共获得的317个条带,其中304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5.4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11.74;41个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3-0.811,云南牡丹‘丽江紫5’和‘大关粉4’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11;云南牡丹‘大关粉4’和中原牡丹‘彩绘’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为0.483;UPGMA聚类结果显示41个样本在阈值为0.625时,聚为四支:第一支由19份样本组成,其中包括5个中原牡丹品种和14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大关粉4’亲缘关系最近,而云南牡丹‘丽江紫5’与中原牡丹‘首案红’的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仅为0.609;第二支包括10份样本:有‘乌龙捧盛’、‘豆绿’等5个中原品种和‘四川粉紫’、‘昭通粉’、‘丽江粉1’等5个西南牡丹品种,其中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四川粉紫’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70;天彭牡丹‘紫金荷2’与中原牡丹‘罗婺现瑞’亲缘关系最远,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25;第三支包括11个样本:1个江南品种,8个中原牡丹品种;3个西南牡丹品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中原牡丹‘菱花湛露’与‘朱砂垒’,其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79;亲缘关系最远的是‘朱砂垒’和‘凤丹白’;第四支为黄牡丹单独聚为一支。多数花色相同的供试中原品种表现出近缘关系,红色系的天彭牡丹‘胭脂楼’与紫红色系的中原牡丹品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供试的紫红色系的天彭牡丹分别紫红色、粉色、紫色和红色的中原品种有近缘关系;云南紫牡丹品种与紫色、紫红色系的中原品种有一定关系,粉牡丹则与紫红、浅红、浅紫红、浅紫色等不同色系的中原牡丹和天彭牡丹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天彭牡丹总是先与中原牡丹品种相聚,再与云南牡丹相聚;云南牡丹品种除‘狮山皇冠’、‘香玉板’外,不同产地、株型相似和花色相同的云南牡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较高,总是先聚为一分支后,才与其他中原品种相聚。【结论】西南牡丹品种栽培起源较复杂,天彭牡丹比云南牡丹与中原牡丹有着较近缘关系,云南牡丹不可能是天彭牡丹直接引种驯化产物,推测云南牡丹品种可能是由几个祖先品种演化的产物,但本地黄牡丹参与起源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与茄子果皮颜色相关联的AFLP及SCA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与茄子皮色或果皮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验混合品系法(bulked lines analysis)在筛选分子标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技术,以具有不同果皮颜色的茄子及近缘种为材料,采用单株检测和混合品系法分别筛选与茄子果皮颜色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对58份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单株检测(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到了1个与茄子紫红、紫黑果色相关的共显性标记。测序结果表明,片段长度分别为107和108 bp,为发生插入/缺失突变的同源序列;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对136份茄子材料进行验证,在其中111份紫红、紫黑皮色材料中,相关符合率为90%,在白色及绿色材料中表现为不规律分布。最后以混合品系法,在两池内进一步筛选到了6个多态性标记,对6个标记进行单株验证,确定了它们与紫红、紫黑果色相关。【结论】本试验所获得的SCAR标记、AFLP标记可以用于茄子果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为精确定义南方红豆杉假种皮的颜色,利用色差仪对37个南方红豆杉假种皮颜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不能完全表现假种皮颜色的分类特点;而用ISCC-NBS色名表示法对假种皮颜色的定义更为准确,可将假种皮颜色分为黄色、红色、橙色和橙黄色4大色系,其中红色系的样本数量最多,占86.49%。各色系与CIELab颜色系统(L*a*b*)参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实现对假种皮各种颜色的定量描述。同时,研究发现,南方红豆杉假种皮颜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假种皮颜色差异较为显著。此外,虽然整体上假种皮颜色的明度和彩度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明度和彩度二维坐标上可明显分为2个类群:第1类群包含橙黄色、红色和橙色系;第2类群包含黄色系。综上,仪器测色法与ISCC-NBS色名表示法相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定义和分类南方红豆杉假种皮颜色,为其假种皮颜色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木芙蓉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花色(AM、红色、粉红色)木芙蓉品种为试材,进行了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显示:木芙蓉不同花色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不含有查尔酮、噢哜、橙酮等;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粉红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植物常用颜色测定工具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Color Chart,RHSCC)的颜色特征及其在花色测定应用上的科学性,以884个RHSCC色号和150个盆栽香石竹品种花色为研究对象,采用色差仪测定法和色卡目测比对法进行颜色测定,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色差公式进行颜色分析。结果表明:RHSCC 884个色号在高明度、红色及黄色分量区分布密集;在a*b*二维分布上集中于第I和第Ⅱ象限;60个色号两两间最小色差值为0.50~1.50,其中4个色号处于不同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色组。RHSCC目测法结果显示,150个盆栽香石竹品种中,47个品种花色难以比对到准确的RHSCC色号(花色及其近似色卡色差值>6.00);部分品种花色可比对到2个RHSCC色号(色卡间色差值<3.00)。RHSCC目测法对品种分组的结果表明,粉色系颜色区间过大,白色和深紫色系区间过小;黄绿色、黄色和绿色3个色系难以在颜色阈值上区分;多数色系含有游离颜色等问题。综上,RHSCC在花色测定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包括部分色号间色差值过小,人眼分辨...  相似文献   

19.
岳桦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1-5544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鉴定重庆綦江皱皮木瓜果实有机酸特征性成分,解析果实不同发育期有机酸变化规律,为皱皮木瓜果实发育期有机酸代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以重庆綦江皱皮木瓜(‘大罗’木瓜)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提取、甲酯化衍生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进行不同发育期果实有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药典委2012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软件进行共有特征性成分峰匹配,SigmaPlot 10.0进行果实发育过程总有机酸、强酸味和弱酸味成分变化规律分析,Simca-P 11.5与SPSS 20.0结合进行果实发育期共有特征性成分PCA分析与HCA聚类。【结果】 经甲醇提取、甲酯化衍生、氯仿萃取和GC-MS检测,从綦江皱皮木瓜8个发育期果实中共分离出共有特征性成分41种,包括低碳羧酸10种、长链脂肪酸21种、芳香族有机酸5种、一元酚酸类3种和氨基酸2种,TIC图基线平稳,成分峰分布均匀且分离度高,分离效果好。綦江木瓜从盛花后90 d至果实完熟(160 d)总有机酸含量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倒“之”字型,总有机酸与强酸味(r=0.970)、弱酸味成分(r=0.998)极显著正相关;而强酸味成分与低碳羧酸极显著正相关(r=0.999),与一元酚酸显著正相关(r=0.747);弱酸味成分与长链脂肪酸极显著正相关(r=0.999)。綦江木瓜完熟期检出的强酸味有机酸以苹果酸、乙酰丙酸、柠檬酸为主,累计相对含量占检出总强酸味成分的90%以上;苹果酸在发育期经历了含量下降、略有上升然后再下降的变化过程,呈从盛花后90—120 d逐渐下降,到130 d略有上升,然后再下降的倒“之”字型;柠檬酸与苹果酸变化规律相似,但乙酰丙酸与苹果酸截然相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盛花后130 d增至最高点,之后略有下降(150 d降至最低),进入完熟期再次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强酸味有机酸总量与苹果酸、柠檬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乙酰丙酸、异柠檬酸和水杨酸弱负相关。弱酸味成分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果实发育期,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10-羟基-十六烷酸等多数弱酸味成分均经历了迅速下降、缓慢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而十九烷酸却呈缓慢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的相反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以油酸、亚油酸等多数弱酸味有机酸与总弱酸味有机酸极显著正相关,与十九烷酸和硬脂酸弱负相关。Simca-P主成分分析表明PC1和PC2分别解释了总变量40.00%和23.20%,样品主成分得分图显示,S1和S2聚为一类,α-酮戊二酸、苹果酸、奎尼酸、莽草酸、棕榈酸、亚油酸对样品此类有机酸组成起决定性作用;S3、S4、S5聚在一起,油酸、10-羟基-十六烷酸对这3个发育期样品起决定性作用;S6和S7聚在一起,丙二酸、乙酰丙酸、异柠檬酸、水杨酸是其主要贡献性成分;S8单独存在,琥珀酸、十九烷酸、二十四烷酸是其主要贡献性成分;该结果与基于SPSS平方欧氏距离的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綦江皱皮木瓜属苹果酸型水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积累模式由盛花后90 d的苹果酸-柠檬酸积累型向完熟期(160 d)乙酰丙酸-苹果酸-柠檬酸积累型转变,酸积累模式的转变在重庆皱皮木瓜果实酸度与风味品质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