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结节或溃疡,影响肉牛增重、奶牛产奶量等,对牛养殖业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疫苗防控动物疫病是一种高效、可控措施,对疫病的预防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行综述,为后续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结节性皮肤病俗称牛疙瘩病,是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呈地方流行.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引起牛的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与黏膜的局部呈疙瘩性结节,造成奶牛和肉牛生产性能明显降低,且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于2020年7月15日下发给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关于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中指出:7月14日,我区百色市乐业县两养牛户的牛病被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牛结节性皮肤病,这是我区首次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该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  相似文献   

4.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暂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该病可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9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新疆伊犁,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通报,截止2020年7月我国已在5省6市发生6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虽然,目前辽宁省并未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但根据该病传播特点,不排除该病零散发生的可能,仍需畜牧兽医部门加强认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  相似文献   

5.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传染性疾病,本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同时也被列为我国进境动物检疫的一类疫病.农业农村部暂对其按二类动物疫病进行管理,要求各部门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防控,确保养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俗称牛皮肤疙瘩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的亚急性、热性、接触性的虫媒性传染病。OIE规定的须通报的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573号公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牛结节性皮肤病新增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从综合防控的紧急覆盖排查、严把产地检疫关口、加强调运监管、宣传培训指导、驱虫灭疥及消毒灭源到紧急免疫接种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工作成效等多方面入手,简述紫云县牛结节性皮肤病综合防控工作措施及取得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2019年8月首次在我国出现,成为影响各个地区动物养殖成效的疾病问题,被OLE列入到必须要通报疫病当中,我国也将牛结节性疫病列入到二类动物疫病当中,将其当作二类动物疾病展开管控。牛类养殖作为经济收益重要来源,已经成为大多数农民非常重要的致富措施,在养殖时牛结节性皮肤病极易出现,造成公牛和母牛无法孕育,降低牛类养殖成效。  相似文献   

8.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疙瘩皮肤病和牛结节性皮炎,是一种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skindiseasevirus,LSDV)引起的疫病,以全身皮肤出现结节性病变为显著特征[1]。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的农业农村部将其暂列为Ⅱ类动物疫病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将其列为I类传染病。2019年8月该病首次在我国新疆伊犁地区确诊,随后扩散到多个省区,对我国的养牛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减少该病对我国养牛业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一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7月,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排查发现一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疑似病例.三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发病牛的口鼻拭子、抗凝血、结节创口拭子样品送检.经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结合流行病学特征,证实此次疫病为牛结节性皮肤病.调查结果显示,此...  相似文献   

10.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2019年在我国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近几年我国也偶有暴发,对养牛业危害较大。该病是OIE要求通报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诊断措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分享了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该病不传染人,不是人兽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定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牦牛一旦感染结节病,不仅会抑制产肉增重,而且会对生殖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牦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趋势,然后着重探讨了牦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疫措施,以期为广大牦牛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 disease,LSD)是牛类“天花”,是由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山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疫病,又称为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结节疹,最显著特征是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病变。LSD能跨国界传播,WHO规定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2022年2月我国将其由一类动物疫病调整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3.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传染病,给养牛业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概述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机理、流行概况、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综合防控措施包括严格限制病牛活动、做好病媒防治、实施免疫措施、改进饲养管理、加强检疫监管等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有效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感染牛只死亡率虽然比较较低,但是会使牛只生长发育不良,牛皮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养殖业经济效益。笔者探讨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动物疫病.感染该病的牛会出现高热、皮肤结节等症状.该病的致死率较高,感染后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母牛流产,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归纳总结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流行特点、诊断治疗及防控措施,以期更好的预控牛结节性皮肤病,减少我国养殖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养殖户不科学地引种行为,造成该类疾病从其他国家引入本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者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为必须通报的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牛结节性皮肤病首先发生于新疆地区,随后由于不科学的运输和引种造成该类疾病,呈现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需要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确保我国牛养殖安全。该文主要论述牛结节性普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控。  相似文献   

17.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病牛持续高热、皮肤出现大量疙瘩样结节为特征.该病于2019年8月首次传入我国新疆伊犁州,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通报的疫病.2022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将牛结节性皮肤病由一类动物传染病调整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本文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  相似文献   

18.
牛结节性皮肤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牛结节疹或牛疙瘩皮肤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出现水肿、消瘦、淋巴结肿大、局部溃疡、可形成坚硬的结节为主要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该病潜伏期长,病毒流行传播快不易发现;发病急,是严重影响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加强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措施,强化动物检疫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生,早诊断、早处置,对控制疫情的蔓延极为重要。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应建立内部疫情通报制度,落实疫情报告责任,使疫情地区接壤的相关区域尽快建立免疫隔离区,防止疫病的蔓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以皮肤出现结节为典型临床特征,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要求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进行管理. 1 国内流行现状 2019年8月,新疆伊犁州发生了LSD疫情,是我国首次确诊的LSD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认为经虫媒传入的风险最高.2020年以来,我国福建长汀、江西赣州、广东潮州、安徽黄山、浙江金华等地先后确诊了6起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各地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该病的散发流行对我国的奶牛和肉牛养殖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结节性皮肤病(LSD),是一种新兴的跨界病毒性痘病,影响所有年龄和品种的牛。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传染病,牛和亚洲水牛均可感染,是牲畜的病毒性疾病,可引起皮肤和内部损害,影响牛奶产量,生皮质量,并可导致被感染动物死亡。采血液,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实验室对死亡和怀疑感染的动物和牛的内脏或病变进行测试。对其可采取包括行动限制,病媒控制和疫苗接种在内的预防措施,以减缓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