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肝的组织损伤及其病理机制,本试验人工接种ASFV(Pig/HLJ/18毒株,剂量为102 HAD50/m L),复制急性非洲猪瘟病例,观察13头死亡猪肝脏的剖检变化和组织学变化,采用原位PCR方法,对肝内ASFV病毒VP73蛋白进行定位,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FN-γ和凋亡因子Bax、Bcl-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SFV可对肝的组织结构造成明显损伤,随病程的延长病变逐渐加重,剖检见肝脏淤血、出血,灰白色花斑状炎症灶,胆囊水肿,充血出血。组织学病变以出血和病毒性肝炎为主,肝细胞水肿、坏死和凋亡,淋巴细胞浸润;ASFV主要分布于肝窦、肝小叶汇管区、小叶间质的巨噬细胞;TNF-α、IL-1β、IFN-γ主要在巨噬细胞、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随损伤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P<0.01);Bax表达升高(P<0.01)的同时Bcl-2表达下降(P<0.01),诱导了细胞凋亡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ASFV通过对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主要感染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淋巴细胞,通常会导致猪出现急性出血症状,体温升高,死亡率达100%。猪在人类食物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且猪的生理结构、免疫特性与人类相似,因此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问题与人类社会环境和疾病控制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宿主细胞对ASFV侵染做出的免疫应答,以及ASFV如何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希望对非洲猪瘟的免疫防控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SF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对猪胃肠道造成的损伤,试验选用体重为20 kg左右的长白猪18头,随机分为试验组(13头)和空白对照组(5头),试验组肌肉注射ASFV毒株Pig/HLJ/18,5 mL/头(病毒含量为1×102 HAD50/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试验期间死亡的猪全部进行病理学解剖和组织学观察,采集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系膜淋巴结等器官/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病变器官/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组织学分析,按照各器官/组织的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建立病变评分标准。结果表明:ASFV对胃肠道造成的损伤主要以黏膜充血、水肿,以及黏膜下层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坏死为主,肠系膜淋巴结呈多灶性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按照各器官/组织病变程度总分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回肠>空肠>胃>十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回肠病变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病变相对较轻。说明ASFV感染后,猪胃肠道出现的病理损伤主要表现为浆膜的出血与...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感染猪淋巴结的损伤作用和致病机制,试验通过对13头猪肌肉注射ASFV毒株Pig/HLJ/18建立急性ASF模型,然后每头猪采集5对淋巴结(颌下、肺门、肝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猪感染ASFV后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炎症因子、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SFV可对淋巴结造成明显损伤,剖检可见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变甚至血肿样;镜下可见淋巴结被膜下出血,形成广泛微血栓,淋巴细胞崩解、坏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ASFV可通过破坏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促使炎症因子和相关坏死性凋亡因子过表达,引起淋巴结出血性炎性损伤,淋巴细胞可能发生程序性坏...  相似文献   

6.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致命猪瘟感染。它是唯一可以通过软蜱载体传播的DNA病毒。野猪和家猪很容易感染,并且可以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水平传播。临床症状与猪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7.
翁善钢 《猪业科学》2012,29(7):25-26
引起非洲猪瘟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ASFV是一种有囊膜的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Asfarviridae)科,非洲猪瘟病毒(Asfivirus)属的成员。病毒具有高度的基因以及抗原变异性。ASFV的自然宿主是生活在非洲的野猪,但不同品系以及日龄的家猪也对ASFV高度易感。病毒也可以感染各种Ornithodoros属的软蜱,且可以在软蜱体内存活5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6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组织样品中ASFV抗原的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以杆状病毒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p6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p62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18株可稳定分泌抗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IFA检测,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与非洲猪瘟病毒反应,且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猪源常见病毒反应,特异性良好。抗体识别蛋白的鉴定结果显示,3株MAbs识别p35蛋白,15株MAbs识别p15蛋白。1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1型,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2a,轻链均为κ链。利用18株MAbs对ASFV感染猪的肺、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5株MAbs均能够与感染ASFV的组织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p62蛋白的结构功能等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猪病毒性疾病,家猪死亡率接近100%。它是一种长片段双链DNA病毒,并主要在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复制,也是唯一一种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成员。这种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野猪以及某些节肢动物。ASFV储存宿主不发病并不断传染病毒。如果没有有效的疫苗,家养猪的感染可引起致命的出血性发热。识别ASFV毒力相关基因以及研究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机制被认为是开发疫苗的关键步骤。此外,病毒在宿主体内的复制途径也为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仅有的病种,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致死率几近100%。ASFV传播途径极其广泛,健康猪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性接触均可导致感染发病,直接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非洲猪  相似文献   

11.
段志刚 《兽医导刊》2020,(6):108-10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接触性的猪传染性病毒病。可导致家猪接近100%的死亡率,且无有效疫苗和药物。ASF是由ASF病毒(ASF Virus,ASFV)引起的,ASFV是一种较大的双链DNA病毒,主要在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复制。ASFV的天然宿主包括野猪和软蜱等,ASFV在其天然宿主的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才能控制ASF。  相似文献   

12.
1前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非洲猪瘟疫,或疣猪病。该病在非洲的  相似文献   

13.
选择某疑似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临床发病猪场3头病死仔猪,系统观察其眼观病变、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显示:发病死亡仔猪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与肿大,其中以淋巴结与脾脏病变最为显著。内脏器官组织学病理变化以广泛性的充血、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显示脾脏、淋巴结、肝脏和肺脏中病毒载量较大,心脏、肾脏和脑次之。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与组织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证明ASFV感染猪体全身组织,可造成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与炎症反应,为该病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6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组织样品中ASFV抗原的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以杆状病毒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p6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p62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18株可稳定分泌抗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IFA检测,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与非洲猪瘟病毒反应,且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猪源常见病毒反应,特异性良好。抗体识别蛋白的鉴定结果显示,3株MAbs识别p35蛋白,15株MAbs识别p15蛋白。1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1型,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2a,轻链均为κ链。利用18株MAbs对ASFV感染猪的肺、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5株MAbs均能够与感染ASFV的组织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p62蛋白的结构功能等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是家猪和野猪被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virus, ASFV)感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动物疫病,是养殖业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ASFV的结构蛋白p72是ASFV的主要衣壳蛋白和重要抗原蛋白,占病毒颗粒总重33%左右,参与ASFV的形态发生、多聚蛋白组装和病毒复制等生理生化过程。p72结构构象稳定,含多种识别表位,是ASFV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分子的重要靶蛋白。探究p72在ASFV感染中的作用机理对于病毒致病机制分析、疫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72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p72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和展望,以期为阐明ASFV的致病机理和药物及疫苗研发等提供重要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危害性、强传染性高热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程短、致死率高的特点。ASF的临床表现以发热、皮肤发绀、内脏器官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点;原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虫媒DNA病毒,仅感染猪(含家猪、野猪),人和其它动物均不会感染,其具有基因组强大、基因多变、生存能力强等特点,猪场一旦感染发病,将长期难以实现彻底净化。  相似文献   

17.
正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临床上以高热、皮肤充血,淋巴结、脾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血,病程短,病死率高达100%为主要特征的非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性疾病。ASFV可感染家猪、野猪和软蜱,是唯一一种以节肢动物为生物媒介的DNA病毒。由于该病毒对养猪行业危害甚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猪业科学》2021,38(2):27-27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高烧(达40 ~42 ℃),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患猪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黏膜...  相似文献   

19.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致死性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速,以皮肤发红、坏死性皮炎和内脏严重出血为特征。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的非洲猪瘟病毒属,为双股线性DNA病毒。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200nm,外包囊膜,内部含有数个共同轴心的同心圆结构。非洲猪瘟病毒仅能感染家猪和野猪,其传播媒介和保虫宿主为软蜱。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在肯利亚暴发,至今已陆续在非洲各国、葡萄牙、意大利、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发的一种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SFV可感染家猪和野猪,并能通过软蜱传播.ASFV潜伏期往往不到1周,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萎靡不振、呕吐、便血、呼吸困难为主,母猪易流产或产死胎.病理剖检可见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充血、肿胀,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