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7,(6):61-63
随着草地退化的日益加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从2011年开始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提出了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过程中,加强对草场的监管力度、牧区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项资金投入,提高牧民补贴,进一步促进牧民执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积极性等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支持与鼓励草原地区更多承担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责任,希望能够为政府制订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重点针对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的草原地区牧民进行补助补偿,有效解除牧民禁牧,休牧的后顾之忧,有效解决牧民在禁牧、休牧后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的矛盾.明年1月1日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将正式实施,有了这一真正关心牧民利益的机制,让我们有理由期待:将来的草原更美丽,农牧民的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一项基本政策,标志着我国草原工作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对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成效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奖补机制;建立健全草原执法监督体系;加大牧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草原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增收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草原生态加快恢复和牧民持续增收。在有关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  相似文献   

5.
热点扫描     
正财政部农业部部署新一轮草原补奖工作2月23日上午,财政部、农业部在京召开启动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政策")视频会。"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73.6亿元,实施了第一轮草原补奖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牧区生态恢复、牧业生产发展和牧民生活改善,基本扭转了过去草原利用无序、开  相似文献   

6.
一句话信息     
<正>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明年起,国家每年安排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等8个省、自治区的草原牧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实施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科学评估草原生态补奖实施效益,并在九师设置多个草原生产力动态监测样点,进一步掌握了草原生产力变化情况,为科学保护草原,合理利用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2年,青海将安排专项奖励资金19.47亿元,用于在全省牧区实施禁牧补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牧草良种补贴、草畜平衡奖励等草原生态补助项目,鼓励牧民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中国五大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持续增收,从2011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新疆130万牧民将获近20亿元生态保护补助。 据自治区畜牧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按照相关规定,首先对新疆1.5亿亩不适宜再放牧、生态环境恶劣的草场进行封育禁牧,通过这一项牧民就能得到9亿元禁牧补助;  相似文献   

10.
绵羊是新疆牧区畜牧业的主体畜种,历史以来主要养殖方式是放牧,随着2010年国家对天然草场"禁牧"、"限牧"、牧民定居政策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逐步落实,转变传统的养羊模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第1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以来,天然草原生态状况持续好转,草原植被加快恢复,生态效益显著。如何对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估,文章以炉霍县草原监测实践为例,从草原生产力、草原物候环境、政策因素、草原生态综合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信息,评价补奖机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省天然草原面积2.29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8.74%。自2011年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起,落实禁牧2731万亩、草畜平衡15069万亩,涉及全省15个州(市)、109个县(市、区)。补奖政策的实施,有力促进了草原生态持续向好和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推动了全省农牧民收入增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晓萍  恩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7,(31):219-222,258
基于牧民对第一轮和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简称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两轮政策的满意度,运用描述统计法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究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牧民对第二轮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所提高,总体满意度提高16.2百分点;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的牧民对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评价存在差异;补贴金额、牧业收入、草料支出等对政策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国务院前不久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阶段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已经连续执行了多年时间,通过对过去几年补奖政策的实践以及具体实施措施的整理和总结,可以得出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存在的不足以及欠缺,旨在为后续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推进我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就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2016,(4):42-43
正从青南草原到环青海湖地区,再到祁连山脚,一路走来,说不尽的是草原的变化,数不尽的是牧民群众的赞叹,这些变化得益于国家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这些赞叹正是牧民群众对这项政策的认可。这五年,是青海草原生态恢复最显著的五年;这五年,也是草原牧民群众最受益的五年;这五年,更是草原发展变化最深刻的五年。牲畜数量大幅核减袁草原生态得到显著恢复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五年来,实现禁牧2.45  相似文献   

19.
正从财政部农业司获悉,2015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66.49亿元,比2014年增加8.8亿元,用于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补贴,以及通过绩效评价奖励,支持草原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新一轮(2016—2020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正启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疆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气候干旱,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实践表明,从根本上保护新疆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遏制草原退化,加快草原生态补偿步伐。本研究基于新疆奇台县198户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主要通过牧户的基本信息、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调查二个层面,运用SPSS软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牧户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牧户的受教育程度、政策实施前草原退化程度、补奖标准的合理程度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牲畜总头数、对草原的改善程度的预期、对生活的改善程度的预期影响因素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