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方法和指标,以济麦19、钱交麦、泰山1号、济麦20、中国春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偏春性和春性对照,对2014—2016年山东省区试的108份小麦品种进行冬春性室内春化鉴定、田间错期春播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对幼苗习性、抽穗率、抽穗期等指标的观察确定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室内鉴定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室内春化鉴定法检测小麦冬春性的检测指标体系:春性、偏春性、半冬性、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品种在2℃条件下完成春化所需时间分级分别为0 d、0 dt≤20 d、20 dt≤30 d、30 dt≤40 d和t40 d。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适用于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通过2006~2008年度连续试验,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春播法,对小麦不同播种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对苗穗期、春播抽穗率、幼苗习性、成熟期等指标和鉴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春播综合顺序分类法检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春化是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直接影响着小麦品种的种植范围和利用效率。本文从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鉴定指标、春化相关基因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小麦冬春性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目前常用小麦冬春性鉴定方法并总结了依靠自然低温春化鉴定的利弊。对目前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小麦冬春性分子机理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小麦冬春性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5.
小麦通过春化的形态指标及温、光组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3个品种的萌发种子在1-3℃条件下春化处理。根据抽穗所需的低温处理最低天数,可划分成春性(0天)、偏春性(10天)、弱冬性(20-30天)、冬性(40天)和强冬性棱(50-60天以上)等五种类型。对未能抽穗的处理幼穗镜检结果,大多停滞在伸长期及单期。证明双棱期是幼穗通过春化的形态指标。在人工控制的生长室(箱)中几个代表品种的试验结果表明,麦苗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后,移入20℃、24小时照光的生长室内不仅能抽穗,而且种子直接播种在20℃、24小时照光条件也能抽穗。这证明冬性小麦除低温春化途径外,也可通过适宜的温光组合,在无低温的条件下,促进幼穗发育而抽穗。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冬春性鉴定指标在国家和河南省小麦区试中的应用效果,依据2009—2013年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水地组、河南省南部组与春水组小麦区试冬春性鉴定结果,对小麦冬春性鉴定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春播抽穗率可作为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最佳指标,为小麦品种审定、应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8.
低温在小麦春化过程中生理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不同品种小麦,在1—3℃下进行种子春化处理0—60天。结果表明:(1)春化中的低溫有两种效应,即启动幼穗分化和抑制生长。对于春性小麦,低温只有后一种效应。(2)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幼穗内ABA的含量,结果发现,春性小麦>偏春性>冬性>强冬性,而与各类小麦对低温的需要程度顺序相反。此外,种子经春化处理过的幼苗,其幼穗ABA含量均比对照高。所以,可初步认为:冬、春性或冬、春性强弱不同的小麦在温度要求上的差异,是体内抑制型激素水平存在差异的反映,春化处理所产生的效应,是由于低温诱发体内产生ABA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一、越冬期冻害 小麦越冬期发生冻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品种春性较强.冬小麦需要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起身拔节,我们称这个低温阶段为春化阶段.品种通过春化所需的温度越低、时间越长,该品种的冬性越强;反之,春性强.小麦通过了春化阶段,发育进入二棱期,抗寒能力大大减弱.春性强的品种在冬前遇到冷空气后通过春化,冷空气过后小麦迅速发育,甚至起身拔节.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冬春性鉴定在区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2019年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黄淮冬麦区旱地区域试验参试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田间春播鉴定法,依据对参试品种(系)春播苗穗期和抽穗率的计算,进行冬春性鉴定。结果表明,黄淮南片冬水组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参试品种(系)共鉴定出春性类品种(系)32份,占参试品种(系)的4.78%;黄淮南片春水组参试品种(系)共鉴定出冬性类品种(系)18份,占参试品种(系)的21.43%。从鉴定情况看,近10年播期的设置,即依据当地春季气温的候平均气温,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3℃后的次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7℃后的次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10℃后的次日的鉴定方法来确定播期,不受时间的限制,3个播期相互印证,相互参考,结果准确可靠。参试品种(系)中鉴定为冬性类的品种(系),其春播第二播期抽穗率均小于30%,成熟期时植株未成熟;鉴定为春性类的品种(系),其春播第二播期抽穗率均大于30%,成熟期时植株基本成熟,苗穗期大于45 d,说明田间春播鉴定法的检测指标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河南省传统栽培作物。据统计,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已达5.33×106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总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5%左右,商品量占全国的30%左右,已多年保持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水平、收购量全国第一[1]。研究及生产实践均证明[2-5],选好、用好小麦品种,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是确保小麦稳定增产的前提。而河南省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是通过河南省小麦区试推荐审定的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秋暖冬寒和春季倒春寒频繁发生,造成小麦冻害时常发生,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6-9]。冻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品种选择不当[10],每年都存在不了解品种冬春性,选用春性品种早播,出现一定面积的春性品种早播麦田,因此,品种审定前对其进行冬春性鉴定,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和推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采用春播鉴定法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进行冬春性鉴定,以期为小麦品种审定和推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的发育特性,以4个春小麦品种(系)和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20、30、40 d六种春化处理,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时期、穗分化进程、株高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作用可促进小麦二棱期的出现和通过,缩短苗穗期,不同春化处理下,冬小麦苗穗期的变异系数较春小麦的高;适度延长低温春化时间能够限制小麦主茎的顶端优势,促进小麦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有利于小麦穗长的增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春化作用与器官建成的关系,采用Excel,DPS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3个播期对4个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京841、川麦107、扬麦16、高原602)幼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在春季播种幼穗分化可正常进行,而冬性品种不经过春化作用无法正常进入二棱期;春性小麦品种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的前提下,随着播期推迟,进入二棱期推迟,但整个幼穗分化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同一小麦品种,无法进入二棱期的处理植株干物质量、植株含氮率、植株氮素积累量均明显低于幼穗可正常分化的处理;同一小麦品种可完成幼穗分化的处理中,随着播期推迟,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地区连续三年(1983—1985)进行的早期春播试验中,参试的九个冬小麦品种均能抽穗、开花和成熟。与同一播期的春型品种相比,表现为中熟和晚熟。它们有一定的产量性状。较宽的低温范围和一定的日长条件相配合,保证了田间春化反应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以冬性小麦在张家口地区春播试验为依据,阐明了冬性小麦品种在张家口地区能够通过春化反应正常成熟,为本地区利用冬性品种,解决降水集中盛期和春麦需水盛期不吻和的矛盾,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同时也表明:低温并非冬小麦田间春化的唯一条件,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短的日照长度相组合,也能保证田间春化的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四年观察研究 ,中英冬小麦在我国晋中晚熟冬麦区主要差异是 ,英国冬小麦春季起身拔节明显晚于中国冬小麦。表现为内部穗分化开始晚 ,单棱至二棱期延续时间长 ,主茎叶数增加 ,春季分蘖期延长 ,导致抽穗推迟达 1 0~ 1 5d。结果三段生长失调 ,后期灌浆处于高温迫熟状态 ,最终因粒重明显降低而减产。初步分析发育推迟的原因之一是英国品种春化发育期远较中国品种为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2014年驿城区冬小麦高产的有利气象条件。播种-出苗阶段,底墒水充足,小麦出苗率高,生长整齐;返青提前,使返青期长,穗分化时间加长,可能造成小麦小穗数增加,穗粒教增多;拔节-抽穗期,虽然降水比常年偏少,但能够基本满足小麦开花灌浆对水分的需求;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降水和日照条件,对小麦的抽穗、灌浆非常有利,也是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