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莓根系自毒物质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羟基苯甲酸是导致草莓连作障碍的自毒物质,快速降解连作土壤中积累的对羟基苯甲酸,有利于有效控制连作草莓根部病害的发生。本研究筛选出对羟基苯甲酸降解菌菌株B3512,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其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B3512在48 h内的对羟基苯甲酸降解率达95.7%。在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的基质中接种B3512,能通过降解对羟基苯甲酸,增强根系活力、降低根系细胞膜渗透性,明显提高组培苗根长、单株叶面积、株高和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说明菌株B3512能有效缓解对羟基苯甲酸的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莓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根系产生的自毒作用,苯甲酸是草莓连作障碍的主要自毒物质之一。为减少苯甲酸对草莓的危害,选用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逐步提高苯甲酸浓度,以期筛选出草莓根际中降解苯甲酸的细菌,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苯甲酸的降解能力。随后,对筛选出的有效降解菌与3株草莓根腐病菌进行拮抗试验,同时对其显微形态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与分子鉴定。筛选出的菌株L501对苯甲酸的降解率为87.5%,表明其能有效减轻苯甲酸的自毒作用,同时L501对草莓根腐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经鉴定,菌株L50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解毒抗菌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2株放线菌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株放线菌对土壤中草莓根泌自毒物质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效果。【方法】以2株对草莓有促生作用的放线菌Act11和Act12为材料,将其接种于含有定量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土壤中,模拟自然条件下培养,定期测定其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量和相对降解率。【结果】①供试放线菌在模拟田间条件下对土壤中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培养150 d后,Act11和Act12对苯甲酸的降解量分别达到700~888和747~867 mg/kg,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量分别达到94~218和117~118 mg/kg。②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质对2种酚酸相对降解率的影响不同,其中有机质对苯甲酸的相对降解率无显著影响;但Act11在培养15,60,150 d及Act12在培养60 d时,加入有机质能显著提高对羟基苯甲酸的相对降解率。③所有接菌土壤中,苯甲酸与对羟基苯甲酸平均降解速度较CK均有所提高。【结论】供试放线菌对土壤中的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加入有机质对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既可降解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又能拮抗三七锈腐病菌的细菌菌株,为防治三七病害及克服连作障碍提供生防资源.[方法]利用连续稀释法从健康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可培养细菌,测定细菌菌株在以粗皂苷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对峙培养法测定细菌菌株对三七锈腐病菌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RS006的拮抗活性;结合16S rDNA测序和形态学特征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HPLC测定活性菌株在不同时间内对主要皂苷类自毒物质(R1、Rg1、Re、Rb1和Rd)的降解能力.[结果]从三七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1株细菌分离物,其中17株分离物能在以粗皂苷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14株分离物对菌株RS006具有拮抗活性;菌株41既能以三七粗皂为唯一碳源生长,又对菌株RS006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综合菌株41的形态特征和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将菌株41鉴定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编号为PM-41.菌株PM-41对三七主要皂苷类自毒物质R1、Rg1、Re、Rb1和Rd均存在较明显的降解效果.[结论]蒙氏假单胞菌PM-41既能拮抗毁灭柱孢菌又能有效降解三七皂苷类自毒物质,具有防治三七锈腐病和缓解三七连作障碍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设施农业的大背景下,连作障碍普遍存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林木及中药材等各种植物中,严重制约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研究表明自毒作用是导致重茬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统介绍了自毒物质的来源和种类、作用特点及机理,概述了自毒物质的提取、活性检测、降解功能菌株分离筛选等研究方法,系统归纳了土壤改良、耕作模式改良、生物防治等消减连作障碍的措施,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重点,为自毒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西瓜的化感作用,采用浸种、浸芽和浇灌幼苗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浸种处理使西瓜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浸芽处理使西瓜种芽的胚轴、胚根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用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浇灌的幼苗,根系活力、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浓度越高,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表明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对菘蓝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菘蓝幼苗的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质量随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电解质外渗率、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随处理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对羟基苯甲酸是菘蓝发生连作障碍并导致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自毒作用是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粮食生产。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重是枸杞园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枸杞残体的自毒作用及其物质基础目前仍不明确。为探讨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对比分析了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茎、根等组织浸提液对枸杞幼苗生长的影响。浓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高于根、老根皮及茎浸提液。向无枸杞种植历史的农田土壤中添加枸杞叶片干粉能够显著抑制枸杞幼苗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证实了枸杞叶片具有自毒作用。联合UPLC-QTOF-MS和GC-TOF-MS技术对生长季末期枸杞叶片进行代谢组分析,共鉴定出有机酸112种、醇类41种、氨基酸37种、醛酮类28种和糖类48种。对其中24种有机酸及衍生物的分析发现,20种有机物能够不同程度抑制枸杞幼苗初生根生长。其中水杨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豆素在浓度低至10μmol/L时仍具显著抑制效应。UPLC结果进一步显示,长期连作导致枸杞园土壤香豆素、水杨酸、苯甲酸、阿魏酸和香豆酸积累。此外,土壤总酚酸含量也随种植年限增加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利用有益微生物降解根系自毒物质、缓解香草兰连作生物障碍,并储备有益菌种资源,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筛选香草兰根际土壤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株,并测定其在液体培养基和连作土壤中对酚酸类物质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病原菌的平板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从香草兰连作种植园根际土壤筛选到6株可降解酚酸类自毒物质的菌株,分别为真菌BM-5、FD-21、BD-8和细菌ZD-4、ZH-19、ZH-20。菌株FD-21在摇瓶培养72 h时对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的降解率分别为78.87%、89.5%和93.62%;但在香草兰连作土壤中接种该菌株恒温培养7 d后降解率分别为43.5%、34.2%和67.28%。平板抑菌效果试验表明,该6株菌对香草兰土传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nillae)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菌株ZH-19、ZH-20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82.87%和82.94%;FD-21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为45.49%。16S rRNA和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ZD-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ZH-19...  相似文献   

10.
苯甲酸和肉桂酸对西瓜幼苗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毒物质肉桂酸、苯甲酸处理西瓜幼苗 ,表明 2种物质的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低浓度苯甲酸、肉桂酸 (0 .12 5mmol·L-1)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POD活性 ,降低枯萎病发病程度 ,而对幼苗生长、根活力无显著影响 ;随着处理浓度升高 ,其促进作用消失 ,转为抑制作用 ,1.0mmol·L-1浓度处理可使西瓜幼苗根活力、生长量分别下降5 0 %~ 90 %和 30 %~ 5 0 % ,POD活性降至或低于对照水平 ,且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提高 30 %~ 5 0 %和 30 %~ 4 0 %。在根活力、幼苗生长量和POD活性及发病程度上 ,苯甲酸、肉桂酸对高抗枯萎病品种卡红的影响明显大于低抗品系京父。认为自毒物质是诱发西瓜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介绍国内作物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基于1989—2018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连作障碍相关发文情况,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的年代、期刊、机构、基金、作者、研究对象和主题分布等基础信息,并采用CiteSpace V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连作障碍文献数量总体上与年度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受...  相似文献   

12.
以烟碱为惟一碳源,从湖北省襄阳市烟草种植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烟碱降解菌,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SCUEC2。在30℃下,180 r/min摇床培养,烟碱质量浓度为1.00 g/L时,发酵10 h后烟碱降解率达到88.80%。在30℃下,180 r/min摇床培养48 h,烟碱质量浓度为6.00 g/L时,烟碱降解率为82.59%;烟碱质量浓度为7.00 g/L时,烟碱降解率和菌株生长呈下降趋势,烟碱降解率为18.94%。SCUEC2菌株发酵液经HPLC检测,结果显示,烟碱的保留时间为5.25 min左右,在培养到16 h时,烟碱峰峰面积明显减小,并在保留时间为11.79 min左右处出现一个新色谱峰,表明有中间代谢产物产生。  相似文献   

13.
茅燕勇  时号  马涛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10-17811
从洪泽湖湿地淤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DDT的革兰氏阳性细菌2D-1。通过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将2D-1鉴定为蜡状芽抱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基础盐酵母培养基中,接种量5%,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温度33℃,pH值6.5的条件下,2D-1菌株在8d内能对总量为53.46mg/L的DDT进行95.64%的降解,对p,p’-DDT、p,p'-DDE、p,p'-DDD和o,p'-DDT的绝对降解浓度分别为5.32、22.98、6.66和16.17mg/L。结果表明,2D-1对4种异构体的适应性不同,p,p'-DDE是其最适底物,且2D-1瞻解DDT的主娶产物有6种。  相似文献   

14.
鱼类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40多种鱼的肝细胞被分离、培养并用于各种研究中。主要讨论鱼类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以及不同条件对细胞生理的影响;概括鱼类肝细胞体外培养在生理学、环境毒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建立更多的鱼类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应用于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