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时间不同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应答短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15和30μW/cm^2。的UV—B照射强度对冬小麦幼苗进行短时间照射处理。测定指标包括:①反射光谱值。用Unispec光谱仪测定反射光谱,并计算所得参数,评价UV—B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分含量以及光合强度的变化,每处理测定10片叶;②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牛血清蛋白作为对照;③荧光参数(Fn/Fm):将待测叶片暗反应20min后,用OS-30P荧光仪测定部位同叶色,每处理测定5片叶;④相对电导率。采用Martineau等的方法测定;⑤丙二醛(MDA):采用邹琦的方法测定。测定项目②~⑤均重复5次。[结果】UV—B处理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含水量都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30μW/cm。的降幅大于15μW/cm^2;UV—B辐射导致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下降,尤其是处理后2h下降幅度最大,2种剂量的UV—B处理间差异不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花色素苷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30μW/cm。处理的略高于15μW/cm。处理。UV—B辐射处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与花青素相同,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种剂量间差异不大;2种剂量的UV—B处理均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尤其是处理2h的抑制作用最大,4、6和8h的抑制有所缓解,且存在剂量效应;2种剂量的UV-B辐射均抑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加大;MDA和相对电导率在照射2h后明显增加,说明高剂量的UV—B处理对膜系统的损伤较大,低剂量的UV—B处理结果不明显。[结论]短时间的UV—B辐射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作用效果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有所减轻,该结果与长时间UV—B照射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2.
O/W型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W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的效果。[方法]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以及水和乳化剂的质量比,根据表面活性剂不同的HLB值进行复配,采用O/W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纳米乳液。[结果]选择蔗糖脂肪酸酯(HLB11)与蔗糖脂肪酸酯(HLB16)和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7.5)进行复配,体系的HLB值≥13.0,复配的3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全溶解于水性材料中,在水:丙三醇为1:1、乳化温度为60℃和pH值为6.0的条件下,形成的乳液最稳定。用O/W微乳液法制备的植物甾醇酯颗粒分布在200~300am,且分布均匀,分布集中在263.9nm,放置后稳定,无漂浮和沉降。[结论]该研究为功能材料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董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03-17805
[目的]研究了杨桃黄瓜复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制作工艺。[方法]以杨桃和黄瓜为主要生产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经驯化使其适应杨桃黄瓜复合汁的生长环境,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杨桃黄瓜复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和最佳口感调配方案。[结果]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杨桃汁:黄瓜汁=4:1(W/W),脱脂牛乳添加量为10%(V/V),接种量6%(V,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16h;最佳口感调配方案为:蔗糖4.0%(W/W),柠檬酸0.2%(IV/W),杨桃汁5.0%(W/W)。[结论]产品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短时间不同剂量UV—B辐射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应答短时间紫外线照射机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15和30μW/cm^2的uV—B照射强度对冬小麦幼苗进行短时间照射处理,并测定色素含量、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结果]UV—B处理导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含水量都降低,且存在剂量效应,30μW/cm^2处理的降幅大于15μW/cm^2;UV—B辐射处理对类胡萝卜紊含量的影响与花青素相同,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种剂量间差异不大;2种剂量的UV—B处理均抑制了PSⅡ的电子传递,尤其是处理2h的抑制作用最大,4、6和8h的抑制作用有所缓解,且存在剂量效应;2种剂量的UV-B辐射均抑制了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加大;高剂量UV—B处理对膜系统的损伤较大,低剂量UV—B处理结果不明显。[结论]短时间UV—B辐射处理对冬小麦幼苗叶片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作用效果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受害程度有所减轻,该结果与长时间UV—B照射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花叶玉簪的组培技术。[方法]以花叶玉簪为研究对象,采用浓度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6-BA和NAA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观察生长状况。[结果]MS+4.0mg/L6-BA+0.1mg/LNAA增殖效果最好,苗生长健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NAA+0.3%活性炭;20d后平均根长可达3cm,且根系比较粗壮,移栽后易成活。幼苗移栽时以蛭石:珍珠岩(5:1,W/W)、泥炭土:珍珠岩:蛭石(3:1:1,W/W/W)或腐叶土:蛭石(3:1,W/W)的成活率较高,小苗生长健壮。[结论]采用组培方法繁殖花叶玉簪,虽然具有繁殖系数高,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多花胡枝子再生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迪  杨晓红  刘雯  常默  王晓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03-15705
[目的]研究多花胡枝子(Lespedezafloribunda)组培再生体系。[方法]以子叶节为初代分化外植体,诱导不定芽,通过继代培养获得再生茎段,培养生根后获得再生植株。[结果]最佳种子消毒时间为0.1%HgCl2溶液消毒8min;初代分化选择子叶节为外植体时,最佳分化配方是1/2MS+6-BA1.0mg/L+NAA0.05mg/L+IBA0.2mg/L:最佳茎段继代配方是WS+6-BA0.7mg/L+NAA0.1mg/L+IBA0.1mg/L;最佳生根配方是WS+IBA0.3mg/L,生根率为74.8%。6-苄基腺嘌呤(6-BA)对初代分化与继代分化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n=O.05)。与萘乙酸(NAA)相比,吲哚丁酸(IBA)诱导多花胡枝子生根的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菜籽油作为原料,在常压下水解制备脂肪酸。[方法]研究在常压下温度(95±5)℃水解菜籽油制备脂肪酸,讨论油水比、催化剂(浓硫酸)、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和时间对菜籽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乳化剂用量4%(W/W),催化剂量15%(W/W),油水比1:2,水解时间17h。在该条件下,水解产物的酸值达180.3mg/g。[结论]利用菜籽油在常压下进行水解反应,能制备出工业上常用的脂肪酸,而且转化率可达93.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植物病毒表达载体pCIYVV/CP/W的构建及用pClYVV/CP/W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植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开发有效的植物病毒载体提供参考。[方法]用三叶草黄脉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pCIYVV基因组的NIb/CP基因之间的一段多克隆位点和两侧含有病毒蛋白酶NIa切割识别序列的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接头,构建pCIYVV/CP/W载体,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pCIYVV/CP/W中构建pCIYVV/CP/W/GFP载体,用反转录PCR对重组病毒克隆转录情况进行检测,并用Western杂交对重组病毒克隆表达的目的基因产物进行测定。[结果]pCIYVV/CP/W/GFP接种的蚕豆幼苗表现出与野生型CIYVV相同的症状,发病率达100%,表明重组病毒克隆pCIYVV/CP/W/GFP.有侵染性,外源基因的插入没有破坏载体pCIYVV/CP/W的开放阅读框;以感染叶总RNA为模板,对pCIYVV/CP/W/GFP表达GFP外源基因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从F0(重组病毒质粒最初转录出的病毒)一直检测到Fd子代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L子代病毒基因组中稳定存在;以从感染叶中提取的总蛋白为抗原,以GFP抗体为第1抗体,以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为第2抗体,用Western杂交对重组病毒克隆pCVYVV/CP/W/GFP表达外源蛋白进行了定性检测。从F0一直检测到F4子代病毒。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克隆pCIYVV/CP/W/GFP至少到F4子代病毒能稳定表达GFP。  相似文献   

9.
蛭石与人造沸石氨氮等温吸附理论式与判别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比较在高起始氨氮浓度C0点和介质用量W0点上,吸附理论通式Qr=W0qmC0[qmKu+W0(qm-qr)+C0]与其简化方程Q=W0qmC0/[qm(Kw+W0)+C0]的适用性.测定了给定pH值和温度条件下反应平衡时NH4Cl溶液中蛭石和人造沸石的氨氮吸附量(Qr).在该试验条件下确定的蛭石单位介质吸附容量qm和介质系数Kw值分别为22mg/g和15.5g/L,人造沸石的qm和Kw的值分别为45mg/g和8g/L,在整个试验氨氮浓度C0和介质用量W0范围内,用该通式描述两介质对氨氮的等温吸附过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而简化方程仅在有限范围内即C0相对小或W0相对大时才适用.若给定预测相对误差(Rz)),则C0/qm(Kw+W0)≤RD可作为简化方程应用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深入研究坛紫菜的光合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坛紫菜丝状体为材料,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类囊体膜和光系统Ⅱ(PsⅡ)颗粒。[结果]色素带B1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19、498、540、565和676nm,色素带B2、B3、B2.a、B2.b、B3.a.B3.b和B3.C的吸收峰分别位于419.436、485和676nm。类囊体膜B2的放氧速率和DCIP光还原活性分别为12μmol(O2)/[mg(Chl)·h]和2.3aeq/[mg(cm)·h];B3的分别为37μmol(O2)/[mg(chl)·h]和25ueq/[mg(Chl·h)];B3-b的分别为567Ixmol(O2)/[mg(Cra)·h]和168ueq/[nag(Chl)·h];B3-c的分别为8.1μmol(O2)/[nag(Chl)·h]和23ueq/[mg(Chl)·h];B2-b只有DcIP光还原活性(168ueq/[mg(Cra)·h])。[结论]该研究为坛紫菜丝状体类囊体膜和光系统Ⅱ的分离鉴定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藏药八味獐牙菜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33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在0.1656~2.3184μg范围内,盐酸小檗碱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7.30%,RSD为1.57%(n=6)。[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八味獐牙菜丸中盐酸小檗碱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闫生荣  杨春和  张跃群  花海蓉  孙家峰  蒋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460-15462,15534
[目的]为稀土农用拓展及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策略。[方法]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大豆幼苗(Glycinemax)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对UV-B辐射和稀土的响应。[结果]UV-B(T1-0.15W/m2和T2-0.45W/m2)辐射下,大豆幼苗叶绿素(Chl)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在胁迫期(1~5d)逐渐下降,在恢复期(6~11d)上升;丙二醛(MDA)和脱落酸(ABA)含量先增(1~5d)后减(6~11d)。20mg/LLa(Ⅲ)减缓了上述指标在胁迫期的下降/上升趋势,加快了恢复期的上升/下降速度。[结论]La(Ⅲ)对大豆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源激素的调控能提高叶绿素和IAA含量,改善活性氧的新陈代谢,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ABA积累,且对低剂量紫外辐射(T1)的防护效果优于高剂量紫外辐射(T2)。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苏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苏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谷氨酸棒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诱变和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进行诱变处理并筛选出AHV抗性突变株。[结果]用细菌选择性平板选出产酸菌株266株,用纸层析法从中选出产苏氨酸菌株3株,其产苏氨酸量分别为0.18、0.12和0.08g/L。在AHV浓度为0、1.5和3.0g/L的平板上,菌株X1的菌落多且大;在AHV浓度为4.5g/L的平板上,其菌落少且小;在AHV浓度为6.0和7.5g/L的平板上仅有几个小菌落。传代试验表明只有菌株UV-3能稳定产酸,产量比出发菌株高55.6%。在AHV浓度为4.5、6.0和7.5g/L的平板上,菌株UV-3的菌落多且大;在AHV浓度为9.0g/L的平板上,其菌落少且小;在AHV浓度为10.5g/L的平板上仅有几个小菌落。[结论]该试验成功选育出了一株稳定、高产并具有AHV抗性的L-苏氨酸产生菌。  相似文献   

14.
乌贼墨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奕文  杨最素  丁国芳  黄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71-10973,11025
[目的]研究乌贼墨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肽对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林-6-磺酸)二铵盐(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多肽对羟自由基诱导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甩。[结果]乌贼墨多肽具有明显清除ABTS自由基(半数有效浓度EC。为3.45mg/ml)、·DPPH自由基(EG。为4.34mg/m1)和羟自由基(E‰为3.30mg/ml)的能力;当乌贼墨多肽的浓度达到5.00mg/ml时,还原力达到0.387。[结论]乌贼墨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唐华丽  熊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26-20428
[目的]为防沙治沙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天然竹纤维为原料,先通过羧甲基改性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并进一步制备竹纤维基液体地膜,考察CMC用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CMC用量的增加,地膜溶液的粘度逐渐增大,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吸水率则先减小后增加。当CMC用量为5 g/100 ml H2O时,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最大,而吸水率最小。30 d后,沙粒表面的竹纤维基液体地膜大量降解,而沙粒硬化成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CMC与玉米淀粉(ST)或PVA大分子之间发生了交联作用,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结论]该研究成功研制了竹纤维基液体地膜,该地膜具有良好的降解和防沙治沙效果。  相似文献   

16.
Cu/Fe双金属去除四氯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u/Fe双金属去除四氯化碳的性能。[方法]以四氯化碳(cT)为靶污染物,采用分批试验研究了Cu/Fe双金属去除CT的可行性,并研究了铜化率、投加量及pH对CT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柱试验考察了Cu/Fe双金属去除CT的长效性。[结果]Cu/Fe双金属对cT有良好的去除性能,CT终去除率可达97.90%;在试验条件下,铜化率越高、投加量越大,Cu/Fe双金属对cT去除效果越好;偏酸性环境有利于Cu/Fe双金属对cT的去除;对于CT的去除,Cu/Fe双金属比零价铁更具有长效性,其寿命是零价铁的2倍以上。[结论]为双金属脱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连续流A/O/A工艺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种群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连续流A/O/A工艺富集反硝化聚磷菌,并采用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法对功能茵群进行跟踪和鉴定。[结果]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聚磷茵和反硝化聚磷菌分别增加了7.1×10^2、8.1×10^4和8.0×10^5倍;稳定运行时活性污泥中存在3种优势茵种,a菌群与产碱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6%,为反硝化聚磷茵;b菌群与副球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4%,同样为反硝化聚磷茵;c菌群与紫色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6%,既是一种反硝化茵,也是一种酵解茵。其中副球菌具有反硝化聚磷功能尚未见报道;稳定运行出水指标为:COD47.0mg/L、PO4^3-P0.2mg/L、NH4一N2.6mg/L和NO3-一N3.5mg/L。[结论]采用先启动膜法硝化池、后启动泥法反硝化除磷池(厌氧和缺氧)的功能茵富集方式是可行的,且A/O/A工艺是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敲除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5蛋白跨膜区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分离和纯化。[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IBDVVP5基因的胞外片段和胞内片段,然后将2个片段及pET-28b(+)同时相接,即载体-胞内片段-胞外片段-载体,构建了敲除跨膜区基因片段的VP5重组表达质粒pET-VP5-FC及改进后的pET-VP5-SC。将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IPTG诱导后经Ni亲和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得到可溶性表达的IBDVVP5。[结论]为进一步研究VP5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对其它跨膜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进一步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源  史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47-5949
[目的]优化TPA测定南疆冬枣质构特性条件,丰富鲜食枣果实品质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南疆鲜食枣果冬枣为原料,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并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试验法探索了测试条件对南疆冬枣质构性能的影响。[结果]南疆冬枣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Vc3038.00mg/kg,总糖30.300%,总酸0.367%,粗脂肪1.459%,环磷酸腺苷0.228mg/g。最终确定了冬枣的最佳质构特性测定的条件为:形变量20%,最大感应元300N,测试速度40mm/min,最小感应元0.3N。[结论]研究可使冬枣质地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为后续红枣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酰胺(AM)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C,过硫酸钾为引发剂I,在一定中和度下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共聚高吸水树脂PAMMAH.并进行了吸液性能研究,得到最优合成条件为:R(n(AM):n(MAH))=5:1,WM=25%,Wc=0.02%,WI=0.4%,N=130%,30℃(4h)→60℃(4h)→80℃(3h).最大吸液性能为,吸蒸馏水倍率Qw=3193g/g,吸0.9%NaCl盐水倍率Qs=213g/g.PAMMAH树脂的吸蒸馏水倍率、吸0.9%NaCl盐水倍率与吸液时间的关系为:Qw=1174.15f^0.2511和Qs=68.86t^0.2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