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刺桐姬小蜂在刺桐叶片上产卵危害及虫瘿分布特点,调查了鸡冠刺桐Erythrina cristagalli L.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近叶柄处主脉两侧中下部区域,单个和2个虫瘿团的形式出现频次高于50%,以1~15个虫瘿团形式出现的虫瘿数量是相近的;鸡冠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其分布形式符合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变化呈幂方程形式增大,平均为10.9个;虫瘿聚集程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即随着虫瘿密度增大,聚集强度也增大.虫瘿由均匀型格局向聚集型格局相互转化过程中聚集临界密度为每叶22.8个.  相似文献   

2.
金脉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结构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剖镜下观察研究了金脉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var.orientalis(L.)Merr.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结构比例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单个成熟瘤状虫瘿包括周围组织、内核、髓、内腔4部分.虫瘿的长、宽、高分别为4.13、3.59和3.49 mm,体积为29.000 mm3;内核的长、宽、高分别为2.63、2.50和2.81 mm,体积为12.400 mm3;内腔的长、宽、高分别为0.826、0.824和2.160 mm,体积为0.825 mm3.内核、内腔体积随着虫瘿体积增大而增大,两者占虫瘿体积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内核所占比例先迅速增大,后增大速度减缓,最终进入平衡状态;内腔所占比例先增大,再缓慢降低.随着内核体积增大,内腔占内核的比例表现为不断降低,降低速率逐渐减小.建立了用于描述虫瘿体积-内核体积、虫瘿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内腔体积、虫瘿体积-内核体积/虫瘿体积、虫瘿体积-内腔体积/虫瘿体积、内核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以及内核体积-内腔体积/内核体积等关系的多个方程.  相似文献   

3.
刺桐姬小蜂为检疫性害虫,为了研究刺桐姬小蜂危害对刺桐次生物质的影响,对未受害、轻度受害、中度受害、重度受害4个受害程度的刺桐植株健康叶片的黄酮、单宁、总酚3种内含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受害刺桐黄酮、单宁、总酚均呈现升高趋势,受害程度越轻的升高越明显。重度受害的黄酮含量比未受害的略有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中度受害刺桐叶片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重度受害,轻度受害也极显著高于中度受害。不同受害程度刺桐叶片单宁、总酚含量的变化与黄酮相同。  相似文献   

4.
桉树枝瘿姬小蜂是福建省新发现的外来入侵危险性害虫,为给该虫的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地理统计学的方法,对该虫虫瘿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虫瘿在林间呈聚集分布,空间聚集范围在7.377 8-10.462 6 m之间;虫瘿个体间相互排斥,且疏散在较大的斑块内。分别以1 m×1 m、2 m×2 m、3 m×3 m、5 m×5 m、6 m×6 m的样方划分样地,并结合虫瘿林间克里格插值估计结果,发现南→北方向上的相关距离均大于东→西方向,当间隔距离0-10 m时,变异函数值随距离的增加而变大,当间隔距离超过10 m时,变异函数值随距离增加而减小。说明南→北方向是虫瘿种群聚集和扩散的主要方向,成虫为获取最适宜其后代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因子或自然资源的供应,聚集在一起产卵且又保持相当的距离,以保证后代的食物和资源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区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刺桐种类危害程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了深圳刺桐种类,明确了深圳不同地区刺桐被害程度和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刺桐种类危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刺桐受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刺桐、龙牙花、金脉刺桐、鸡冠刺桐、火炬刺桐、劲直刺桐,象牙花、矮刺桐由于分布和数量极其有限,没有发现受害.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刺桐控制刺桐姬小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3%啶虫脒乳油、20%吡虫啉可溶液剂、16%虫线清乳油、20%阿维菌素乳油及三唑磷乳油5种药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刺桐姬小蜂幼虫效果不明显,而对成虫效果显著。防治效果以16%虫线清乳油、20%阿维菌素乳油和三唑磷乳油比较理想,死亡率较高,最高的死亡率为100%,且各浓度之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刺桐姬小蜂成虫感器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成虫触角、复眼、口器、足以及腹部末端感器的超微结构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触角上共有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多孔板状感器、剑状感器、耳状感器、乳状感器和带状感器;口器上则有2种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足上有3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在腹部末端也有4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腔形感器.并对雌虫和雄虫感器的差别进行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刺桐姬小蜂的适生性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新入侵我国的检疫性害虫刺桐姬小蜂对刺桐属植物的危害性,在我国的适生性以及防治措施,并探讨刺桐姬小蜂和刺桐属植物的内在化学联系,为防治该虫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省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出孔数调查,并结合6个关键气候因子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刺桐姬小蜂监测模型y=4261.76-39.21x1+35.44x3-32.35x4+0.23x6。该模型表明.刺桐姬小蜂出孔数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与月日照时数合计有极显著相关性,而与其他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 erythrinae Kim)是近来入侵福建省的重要入侵害虫之一,入侵后在福建省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潜在威胁。2005年首次在福建省厦门市发现,为掌握该虫及其寄主在福建的发生现状和分布范围,防止进一步扩散蔓延,开展了该虫的普查工作。经普查发现,刺桐姬小蜂在福建省主要分布在厦门、泉州和漳州3个地市,其中厦门和泉州的刺桐东方变种(Erythrina variegate var orientalis)和珊瑚刺桐(E.caffra)上危害率高达100%,虫瘿密度最高达34.6个.叶-1,发生时间为4-12月,漳州轻度发生,其他地市目前属于非疫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刺桐姬小蜂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在我国高适生区包括海南岛东北岸大部分地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局部地区、台湾岛西北岸局部地区和东南岸局部地区;中适生区包括海南局部地区、广西与广东接壤的临海部分地区、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和台湾的局部地区;低适生区包括海南岛西北岸至内陆局部地区,广西大部分地区,广东、福建以及云南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刺桐姬小蜂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刺桐姬小蜂雌虫的逐日产卵量、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及在不同寄主上子代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雌蜂在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第3天达到产卵高峰.刺桐姬小蜂对不同寄主具有产卵选择性差异,在黄脉刺桐与刺桐东方变种上产生的虫瘿量最多,其次是刺桐,在鸡冠刺桐上未发现虫瘿.雌蜂最喜欢产卵于长1-2 cm的未展开或半展开的刺桐幼嫩叶片上,当新梢叶片大于3.5 cm时不产卵.刺桐姬小蜂一般在新梢叶片、叶柄上产生虫瘿,偶尔也在刺桐东方变种的嫩茎上产生虫瘿.黄脉刺桐和刺桐东方变种上虫瘿的出瘿率分别为49.73%和53.32%,虫瘿重量分别为32.90和38.67mg.个-1,在刺桐上虫瘿的出瘿率为0,且虫瘿重量仅为8.99 mg.个-1,虫瘿在幼虫期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防治重要检疫性害虫刺桐姬小蜂的有效药剂和施用方法,采用了打孔注药、喷雾法和药剂灌根3种不同施药方式,不同化学药剂防治刺桐姬小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法防治刺桐姬小蜂效果明显优于打孔注药和灌根法,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乳油)喷雾处理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防治药剂喷雾处理,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稀释200倍喷雾处理10d和15d后刺桐姬小蜂成虫羽化率分别为2.79%和9.41%,成虫死亡率分别为97.21%和90.60%。采用喷雾法施用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后1d和10d,叶面中残留的喹硫磷含量分别为287.45和221.57mg·kg-1,丁硫克百威的含量分别为225.64和187.62mg·kg-1,药剂的残留量与防治效果和持效性相关。生产上,防治刺桐姬小蜂可采用16%喹硫磷·丁硫克百威EC稀释200倍喷雾处理,其防治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刺桐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21、24、27、30、33℃ 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剌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刺桐姬小蜂危害情况调查及防治药剂初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海南省18个市县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情况,发现除东方县、白沙县外,其余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选用6种不同杀虫剂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药效大小顺序为:48%毒死蜱EC〉70%吡虫啉WP和25%噻虫嗪WDG〉20%啶虫脒WP〉乙酰甲胺磷EC和1.65%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W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