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常常见到仔猪和育肥猪群有互相咬尾的恶习。猪群的咬尾不仅增加饲料的消耗,影响生长,增加管理的难度,严重的还可导致猪只受伤、病菌感染甚至出现死亡。笔者认为引起猪只咬尾的原因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2.
猪咬尾病分析及防治措施1原因分析1.1生理环境的因素猪群中社会地位低下者不能得到槽位;猪群密度过高及同栏猪数过多,秩序混乱槽位,饮水器不足或地面喂食;猪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而变得烦燥;猪只间荷尔蒙的刺激导致情结不稳定;卫生状况不良或并栏饲养;猪群...  相似文献   

3.
<正>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猪咬尾的现象,如果处置不当,轻者引起创伤感染,严重引起断尾、断耳、猪群互相撕咬,从而给生猪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1什么是猪咬尾症猪咬尾是猪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是异食癖中的一种。2发病原因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因素的变化均可造成猪只发生咬尾现象。临床上发生猪咬尾主要原因有5种:(1)品种原因;(2)生猪饲养密度过大;(3)生猪营养不良;(4)饲养  相似文献   

4.
猪咬癖症是指猪群相互啃咬为特征的一种恶癖。随着农村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猪群发生咬癖现象较为多见,特别是50千克以下猪群发生较为严重。(一)发生原因1.猪群密度过大,或公母同栏、大小同栏,为争饲粮和饮水位置而引起相互间的打斗;或小公猪的攻击性爬跨、猪只以大欺小引起的争斗。猪只最易受伤出血的部位是耳和尾,加上猪有嗜血癖,一旦有1头猪某一部位出血,将会引起其他猪的啃咬,并发展成相互间咬耳咬尾。2.舍内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使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以及舍内光照太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都将诱发猪之间相互争斗。3.矿物质…  相似文献   

5.
猪有自然站立的本能,好奇心强,当不吃、不喝、不睡的时候,它们就想找点事干。工厂化养猪常把它们置于一种过分拥挤、非自然的环境之下,这样常会导致休息不充分或低水平应激,引起咬尾现象。这种咬尾现象的发生大致有如下因素:回.饲养密度过大。2.通风不足,二氧化碳、氨气浓度过大,贼风也可激发咬尾。3.栏圈设置错误导致攻击。4.体重不一,均匀度差。5.猪只行动不敏捷。6.饲槽的设计问题。7.遗传因素。8.饲料中含盐量过高或不合猪只口味。9.饮水不足。良好的休息可大大降低猪只的攻击性,因此,减少应激是防止咬尾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养猪的集约化生产中,饲养环境不断变化,使猪常常在应激状态下生长。其中应激反应表现之一的,是群猪咬尾行为的发生。根据临床检查和调查分析,发生咬尾原因是: 1、密度过大,每头猪占地面积少于1米~2。2、猪只大小强弱过于悬珠。3、其它各种应激因素:如天气变化异常,湿度过高,受惊吓,猪乱窜群。4、猪舍光线过强。5、饲料中铁、钙、磷等矿物质不足或  相似文献   

7.
正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PSS)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是在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能引起猪感觉不适的各种环境、营养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不是单纯的"饲料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养猪户中,发生猪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较多。严重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永 《广东饲料》2006,15(6):9-11
猪的咬尾症是猪较常见的一种行为恶癖。发生咬尾症的猪群,胴体品质降低,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本文对其病因及防治措施作介绍。1引发猪咬尾症的因素1.1猪只自身的因素1.1.1猪某些习性的抑制。猪有探究行为,猪在自然状态先是拱掘后才开始采食。集约化养猪场多为水泥地面,其探究行为长期受到限制时,攻击行为会增加,有的猪就会相互咬尾。另外,猪还有群居、争斗和领域行为,当猪饲养密度过大,其领地受到侵占或威胁时,群内咬斗次数和强度增加、攻击行为增加。争斗形式一是咬对方的头部,二是在舍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在现代养猪业生产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猪只咬尾的现象,可能是一只猪咬其它同圈猪,  相似文献   

10.
1发病原因1.1营养因素舍饲条件下,猪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供给,如饲料营养不全,就会引起咬尾、咬耳等恶癖症状。1.2环境因素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过高,室温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光照太强,均易引起猪群不适而导致恶癖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猪互残是指猪群中猪只互相咬耳、咬尾残害对方,引起尾巴和耳朵伤残的一种病态行为,猪互残时轻者引起猪生长发育障碍、生产性能低下,重者可导致猪体残缺或死亡。据报道,有互残行为的猪群比正常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得用率均约下降20%。  相似文献   

12.
周彦飞 《猪业科学》2015,(12):130-131
<正>猪的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或"应激综合征"。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交替时期,当猪有感觉不舒服的各种因素时,如:环境应激、营养代谢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味觉异常、焦虑的心理等因素均可造成猪只发生相互咬尾现象。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相互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猪群中一旦发生,猪只相互模仿,很快蔓延至全群。体重  相似文献   

13.
每当巡视猪栏时,都会发现猪只充满好奇,不停地用鼻子嗅探周围环境,并自然而然不断咀嚼。这可能导致咬尾行为无缘故的出现,涉及到1到2头猪或整栏猪只。解决咬尾的问题可能很容易,只要移走被咬尾猪只;也可能很复杂,没有明显原因或解决办法。咬尾行为的发生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几乎不存在,要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问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防止或停止咬尾行为,可引起极大成本损失。Mark Whitney博士在咬尾主题会议文稿种提出了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养猪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猪只猪咬尾的情况。咬尾症的发生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猪肉的品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1病因分析1.1遗传因素猪咬尾症与遗传因素有关。公猪咬尾症发生率为11.80%,而母猪仅为2.60%;猪的年龄与体重与咬尾症的发生有关系,人们发现咬尾症的发生平均年龄为40.70 d,最大日龄为90~120 d,体重大约为40~50 kg。咬尾症的发生与猪的品种有关系。人们观  相似文献   

15.
每当巡视猪栏时,都会发现猪只充满好奇,不停地用嘴探究周围环境,并自然而然地不断咀嚼。这可能导致咬尾行为无缘故的出现,涉及范围可以是1~2头猪,也可以是整栏猪。解决咬尾的问题可能很简单,只要移走被咬尾猪只;也可能很复杂,没有明显的原因或解决办法。咬尾行为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几乎不存在,要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问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预防或阻止咬尾行为,可引起极大的经济损失。明尼苏达大学的Mark Whitney博士在咬尾主题会议文稿中提出了如下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一)原因猪咬尾咬耳症也叫反不适综合症,是一种恶癖行为,实际上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凡是引起猪只不舒服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咬尾咬耳症,在集约化养猪场最易发生。引起咬尾咬耳症的原因大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猪群发生咬尾现象比较严重,咬尾不仅对猪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管理和经济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各种研究表明,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的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8.
咬尾行为,又称"反不适综合症",猪在应激条件下发生的不适行为,包括啃咬耳朵、吸吮肚脐等,其中咬尾最为常见。据报道,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可降低20%以上。(一)病因多样 凡能引起猪群不适的任何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行为。导致猪群不适和咬尾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9.
1猪咬尾行为的原因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