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粮食生产中,不少农户只注重前期施肥,后期基本不施或少施肥料,特别是在水稻幼穗分化后不重视施用穗粒肥,导致早晚稻特别是晚稻出现早衰现象,因此,探索水稻防早衰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在两安乡进行了晚稻喷施叶面肥小区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水稻覆膜旱作栽培效应的研究表明,水稻覆膜栽培具有良好的节水效应,较常规栽培每公顷至少节水1500t;产量以覆膜每公顷施N187.5kg的最高,比常规栽培增产6.8%,比无膜每公顷施N187.5kg增产8.1%;覆膜每公顷施N150kg较常规栽培增产5.5%,较无膜每公顷施N150kg增产14.7%。覆膜栽培能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稻始穗期喷施几种抗旱性物质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CaCl2、S-磺基水杨酸、FeCl2和EDTA能提高旱作水稻后期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延缓旱作水稻早衰;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及灌浆速度,增加旱作水稻的产量,其中以CaCl2增产最显著,较对照增产14.42%。  相似文献   

4.
水稻叶面施肥防早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喷施叶面施肥,可使示范区水稻因后期缺肥产生的早衰现象基本消除,平均增产稻谷823.5 kg/hm2,增产10.62%,增产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6—BA对干旱胁迫水稻幼苗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在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下,研究水稻幼苗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适宜浓度6~BA(0.1~1.0μg/L)增加水稻的鲜干重及根冠比,使叶增厚,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及叶绿素含量增加。在PGE胁迫下,适宜浓度的6-BA可使叶内形成气腔,促使叶增厚,叶硅质细胞增加,运动细胞群增大,减少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及叶绿素的降解。表明适宜浓度的6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5,(8):124-126
水资源匮乏是阻碍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种植水稻的重要因素。为给该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综述了水稻旱作的生理生态效应。分析表明,旱作会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光合速率降低、游离脯氨酸增多、质膜透性增大、保护酶增加及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8.
9.
10.
通过在宜兴市湖父镇大东村的水稻磷肥不同用量试验,了解了宜兴市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和磷肥增产效应,掌握了水稻需磷和土壤供磷的规律。在本试验中,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故在水稻生产上不宜过多施用磷,水稻磷肥(P2O5)临界值出现在2.5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总施氮 (尿素 )量 6 0 0kg·hm-2 条件下 ,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旱作水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低基蘖肥的氮肥用量 ,增加穗粒肥用量 ,可以延缓旱作水稻衰老 ,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粒重 ,提高旱作水稻产量。当旱作水稻的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按 3∶1∶0 75∶0 75∶0 5施用时 ,齐穗期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全部作基肥施用的提高 8 4 6 % ,开花后 30d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 1 6 8mg·g-1,开花后 2 4d剑叶丙二醛含量降低 16 2nmol·g -1,每穗实粒数增加 14 3粒 ,千粒重提高 2 3g ,增产 14 %以上。  相似文献   

12.
早稻叶面肥防早衰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种叶面肥品种在早稻上进行防早衰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叶面肥均可延长早稻功能叶寿命,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且以喷施富万钾和磷酸二氢钾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2优6号和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2优6号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产量显著下降15.2%。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产量提高。内2优6号对水分胁迫较Ⅱ优7954敏感。中度水分胁迫下内2优6号干物重平均下降22.0%。水分胁迫使Ⅱ优7954干物重高于对照,轻度胁迫处理平均高8.4%,中度胁迫处理高4.7%。水分胁迫抑制内2优6号茎鞘物质向籽粒运转,促进Ⅱ优7954茎鞘贮存物质向穗部运转。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氮肥、钾肥、插秧密度对寒地超级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插秧密度,最后为钾肥;同时采用频数分析法获得产量最优栽培方案.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与氮肥呈二次曲线关系,钾肥和氮肥与直链淀粉含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胶稠度会随着施肥量和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都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胶稠度是直接和间接影响食味评分的最主要因子.因此在最优方案内,应尽量降低肥料和密度来提高稻米的食味评分.  相似文献   

15.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在节氮20%的条件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及调节后期施氮比例,益阳、湘阴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43.55%、18.85%,增产4.20%、4.80%;益阳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80.85%、94.00%,增产16.60%、18.75%;湘阴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23.64%、22.91%,增产10.10%、6.75%;不同地力环境条件下,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是促进早稻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研究了钮翠绿叶面肥对超级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显著提高超级早稻产量,影响的效果与品种有关,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分别提高了12.16%、11.86%和11.66%,增产主要原因在于喷施叶面肥,提高了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单茎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协调库源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杂草稻在稻田呈蔓延趋势,稻田中杂草稻的大量存在对栽培稻产量及品质造成危害,进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指导农民区分杂草稻与栽培稻并及时防治,文章对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不完全叶长于松粳系列品种的栽培稻,与龙稻系列和东农系列的栽培稻无差异;有叶舌、叶耳及叶毛,与栽培稻无差异;杂草稻有芒,呈褐色、黄色、紫色,长26~79 mm,栽培稻无芒或芒很短;杂草稻的颖壳色有褐色、稻草色、黄带黑斑等多种颜色,栽培稻的颖壳呈黄色;千粒重较栽培稻轻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群体根系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群体地上部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化肥无肥。地上部茎群体干重均表现为习惯施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叶群体干物重均以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穗群体干物重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秸秆还田+化肥和化肥水稻次之。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重的比例均以习惯施肥水稻最高,茎的比例均以无肥水稻最高,叶和穗的比例均以秸秆还田+化肥水稻最大。早稻主要生育时期,各施肥模式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晚稻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间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早稻和晚稻主要生育时期,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108.2、3592.2、3409.4和1917.7、2797.5、2635.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化肥相比,秸秆还田+化肥和习惯施肥模式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旱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1 m20株、1 m22株、1m24株、1 m26株、1 m28株)的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大,栽培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及灌浆期的穗增重速率和净同化率均降低。不同密度杂草稻处理下的栽培稻产量分别比对照(1 m20株)处理降低了24.94%、31.40%、33.69%、60.14%。表明,杂草稻密度越大,栽培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越低,产量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