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洁  盖萌 《食用菌》2010,32(3):11-13,17
对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的菌丝体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汁20g/L,麸皮3g/L,K2HPO41g/L,KH2PO40.5g/L,MgSO40.50g/L;最适pH为7,温度25℃,溶氧为250mL三角瓶装液150mL,接种量为15%。当培养基中加入表面活性剂Tween80时对羊肚菌产胞外多糖有促进作用,加入量0.2%,羊肚菌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677g/L,比未加时提高了33%。维生素VB6和VC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及产胞外多糖有促进作用,当加入维生素VB6,胞外多糖产量达到最大为2.189g/L,比对照提高了40.4%。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液体优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蛹虫草进行发酵培养基配方正交设计试验 ,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如下 :玉米粉4% ,黄豆粉 0 6 % ,酵母汁 0 3% ,K2 HPO4 0 0 5 % ,Mg SO4 0 0 5 % ,接种量 3% ,pH5 5。此培养基组合在 2 5℃培养 1 4 4h的胞外多糖产量可达 1 83g/L。碳源因子对胞外多糖的产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云芝胞外多糖含量为主要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对云芝摇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云芝胞外多糖发酵培养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宜碳氮比为20,最适宜的pH为5.0;优化后的云芝发酵生物量为12.1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2.49%;胞外多糖含量为3.3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20.58%。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氮源及其交互作用。在供试的多种碳、氮源中,最适合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合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氮源是黄豆粉,松乳菇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盐。碳、氮源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优良培养基为培养基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0.25%、黄豆粉1%、硝酸钠0.1%;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0生物量分别为0.923;g/100mL和80.1mg/100mL;培养基2:蔗糖1.5%、可溶性淀粉2%、牛肉膏0.1%、黄豆粉0.75%、硝酸钠0.3%;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量分别为0.927g/100mL和83.2mg/100mL。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g/L,蛋白胨3g/L,MgSO4 0.5g/L,K2HPO4 1.5g/L,KH2PO4 0.2g/L,ZnSO4 0.03g/L,MnSO40.03g/L;用此培养基培养所得菌丝体产量可达8.655±0.258g/L,是基础培养基的1.5倍。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液体培养菌丝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探讨了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初始pH及其正交试验对灰树花菌丝生长和产糖的影响。适合的碳源是葡萄糖+土豆,淀粉,葡萄糖+蔗糖;氮源为蛋白胨;初始pH为6.0。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土豆汁20%,蛋白胨0.6%,豆油0.1%,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05%,pH6.0。液体培养14d产糖量最高,达34.1mg/100m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鸡腿菇深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菌丝体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对液体培养时间、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各单因子进行了实验,结果:培养时间6天、碳源为葡萄糖、氨源为麸皮、初始pH6.0时多糖产量最高。对碳源、氮源、初始pH进行正交实验,确定液体培养基组成:葡萄糖4%、麸皮3%,酵母膏0.5%,KH2PO40.1%,CaCO30.2%,MgSO40.05%,pH4.5。与单因素实验结果有差别。在所试的因素中,pH对菌丝体产量影响较大,氮源对多糖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多糖,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血红铆钉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6、提取时间2h,浸提3次,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多糖的产率可达(7.64±0.15)%.  相似文献   

9.
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比较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酶法、酶-Sevag法对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Sevag法是较佳的脱除茯苓菌丝体胞外多糖中蛋白质的方法,酶用量1.5%,温度50℃,pH 6.5,脱蛋白2h,Sevag法脱蛋白3次,蛋白质脱除率为87.43%,多糖损失率为10.97%.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杨树菇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液体培养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磷酸二氢钾对杨树菇菌丝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基含有磷酸二氢钾时的菌丝最高生长量要比不含磷酸二氢钾的最高生长量高出 0 12 2g/ 10 0mL ;磷酸二氢钾对培养基灭菌前后pH的变化有缓冲作用 ;培养过程中含有磷酸二氢钾的培养基pH变化较不含磷酸二氢钾的变化明显 ;杨树菇液体培养的适宜pH为 5 0~ 7 0 ,最适pH为 6 5 9~ 6 87。  相似文献   

11.
秀珍菇深层培养条件及菌丝体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秀珍菇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秀珍菇菌丝体深层培养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佳发酵条件为:pH5.0,接种量10%;以菌丝体生物量、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适发酵周期为4 d。秀珍菇菌丝体中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7种必需氨基酸,菌丝体氨基酸总量为54.92 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0.24%;发酵液中含有11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其中包含5种必需氨基酸,发酵液氨基酸总量为3.97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占55.92%。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14.
从贵州安顺分离筛选到一株鸡Zong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对其产胞外多糖特性进行研究后,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获得产胞外多糖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如下:玉米淀粉1.5%,葡萄糖1.5%,酵母粉0.4%,蛋白胨0.2%,KH2PO40.2%,MgSO40.05%,pH4.8,最大胞外多糖产量可达1.75g/L。  相似文献   

15.
长根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氮比(C:N)试验表明最适合长根菇菌丝生长的C:N:10~20:1,在此基础上作了k6(45)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为7;且玉米粉、蔗糖、黄豆粉、蛋白胨和初始pH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依次减弱。菌丝生长拟合曲线表明,5~10d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此阶段的菌丝体是最好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6.
17.
姬松茸胞外多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深层发酵培养姬松茸菌丝体,滤取菌丝体后获得菌丝体培养液,经沉淀离心收集其胞外粗多糖,再用蒸馏水溶解,取可溶性部分.对接种S-180的小白鼠24h后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0d,剂量为10 mg/kg·d.5周后剥取瘤块,与对照组比较瘤重.结果发现,姬松茸深层发酵生产的胞外多糖对小鼠接种的腹水瘤S-180有较强的抗性,肿瘤抑制率达到44.53%,完全抑制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长白山树舌在浅层静置液体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生长、多糖得率、培养液pH值及培养液中残糖量等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5℃恒温静置培养条件下,树舌茵丝体生物量的鲜重在第35天达到最大值(37.3 g),干重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3.1 g);菌丝体中总糖和还原糖在第28天达到最大值(19.29%和9.68%),发酵液的pH值在整个液体培养过程中呈现升高趋势;培养液的残糖量呈下降趋势,在第42天后,糖含量达到最低值(0.03 mg/mL).  相似文献   

19.
菌核侧耳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菌核侧耳菌丝体发酵培养的培养基pH值、最适生长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及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最适pH6.5,最适温度为25℃,摇瓶装量为50mL/250mL三角锥形瓶,摇瓶转速为150r/min,最适培养基配方是以麦麸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杨树菇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定指标,筛选出杨树菇液体培养的最适氮源为蚕蛹粉,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确定了杨树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蚕蛹粉4%,可溶性淀粉3%,KH2PO40.1%,MgSO4·7H2O 0.3%;适宜装液量32%,起始pH 7.0,接种量15%,液体发酵周期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