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由于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汽车法规越来越严,使得传统内燃机汽车面临巨大的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能够正确、合理选择汽车代用燃料,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几种汽车代用燃料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选取常用的汽车代用燃料甲醇、乙醇、氢气、二甲醚(DME)、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CNG)为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进行矩阵一致性检验,从而确定出各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通过计算这六种汽车代用燃料的综合性能评价值,比较得出氢气是综合性能评价值最高的燃料,是目前比较合适的汽车代用燃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二甲醚与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台四缸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DME)与柴油混合燃烧试验.在燃料供给系统中附加二甲醚燃料预混合供给系统,二甲醚通过混合器与空气预混合后随空气进入气缸,柴油由原燃油系统供给.研究结果表明:柴油与二甲醚混合燃烧时,随着二甲醚量的增加,燃烧始点提前,二甲醚早燃现象明显,导致发动机工作粗暴,燃烧性能恶化;在二甲醚中加入30%以上的着火抑制剂(LPG),可以有效推迟着火时间,控制燃烧始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车用代用燃料研发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现状,论述了开发车用代用燃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代用燃料的概念及对车用代用燃料的要求;分析了天然气、生物柴油、醇类及二甲醚等适合我国国情的代用燃料的特性、应用现状、发展前景。同时,提出了在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4.
乙醇、乙二醇二甲醚与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了将乙二醇二甲醚作为乙醇柴油燃料的一种组成成分,利用乙二醇二甲醚好的发火性来改善乙醇柴油燃料差的发火性。试验表明乙二醇二甲醚与乙醇、柴油互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三种比例混合燃料测试了柴油机在主要工况下的性能与排放特性,得出乙二醇二甲醚加入量以E20为最佳,此时,烟度降低了约80%,NOx略有增加,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此外考察了随着十六烷值的变化对混合燃料的排放特性的影响,得出随着十六烷值的增加,NOx排放逐渐增加,对烟度和经济性存在一个最佳值。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石油价格呈现上升趋势,环保压力加大,国家大力提倡推广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一些地区推广使用LPG(液化石油气)、CNG(压缩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二甲醚、生物质燃料、煤制燃油等做燃料。在这些燃料中,哪种燃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拖拉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造成汽油、柴油能源日趋紧张。汽油和柴油仅是石油产品的一部分,而作为石油副产品的液化石油气(LPC)和压缩天然气(CNG),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这部分能源只有一部分用做生活燃料,而有相当数量白白烧掉。如何充分利用这一部分能源,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是当今各国重点的研究项目。 一、国外发动机代用燃料现状 发动机燃用代用燃料主要是减轻对石油燃料(汽油、柴油)的压力,及降低发动机有害物的排放量。汽油机的代用燃料主要有甲醇、乙醇、压缩天然气和液化  相似文献   

7.
以生产规模为1000t/a的玉米秸秆气化合成二甲醚系统为例.计算了系统整体能量效率及产生的温室效应。以玉米秸秆气化合成二甲醚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常规能源对玉米秸秆气进行转化,使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LCA)对玉米秸秆的生长、收集、压缩、气化及二甲醚的合成和利用等过程的温室效应及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产二甲醚的总能耗为产出二甲醚总能量的25%,玉米秸秆固定的二氧化碳为生产和使用二甲醚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77%,说明在玉米秸秆气化合成二甲醚及二甲醚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与化石燃料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石油危机及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乙醇无疑是当今车用化石燃料最具潜力的替代品。使用乙醇燃料不但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同时可以降低汽车的有害排放。通过调查乙醇燃料及乙醇燃料汽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乙醇燃料的生产工艺、市场的合理价格,研究了乙醇掺合比例对燃料及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简称ASTM)已经对二甲醚(DME)替代柴油的卡车发动机出具了相应的标准规范。该规范ASTMD7901涵盖了专门设计的二甲醚(DME)燃料发动机、改装的使用二甲醚(DME)燃料的发动机以及与液化石油气混合使用的发动机等相应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二甲醚燃料特性及其应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二甲醚(DME)的理化特性和燃料特性,分析了DME作为压燃式发动机代用燃料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ME发动机炭烟排放非常低。对于自然吸气DME发动机,在中小负荷工况下,CO排放与柴油机相近,THC排放比柴油机低;但在大负荷工况时,由于混合气形成条件苛刻,燃烧不完全,易造成CO和THC排放较高。采用增压技术有利于降低排放和改善燃料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及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国外学者对替代燃料汽车生命周期分析和研究成果,对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完整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排放、能源转化效率及生命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与传统汽柴油汽车相比,燃气、醇类、电动和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在全生命周期内的排放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的改善。除醇类汽车外,新能源汽车能源转化效率分别提高6%至121%,而成本则相应增加1.5%至172%。  相似文献   

12.
废煎炸油制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一种以废煎炸油为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全生命周期各项指标与传统柴油路线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其化石能源消耗比柴油减少了65.7%,石油消耗较柴油全生命周期减少91.8%,常规排放也都明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CO_2排放下降88.1%,总的温室气体排放按全球变暖潜值折算后下降86.6%.表明废煎炸油制生物柴油是符合循环经济的环境友好型代用燃料.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机械产品能量消耗特性的基础上,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建立了能量消耗的抽象过程模型,并导出全生命周期能量模型。运用键合图等理论,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能量因素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给出各阶段能量的量化公式。并将模型进行扩展运用于方案优选。结合机床传动机构设计实例对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曹岁丰  杨平 《湖南农机》2011,38(9):73-74
柴油机的有效功率和燃油消耗率随着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环境状况的改变对柴油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介绍单缸风冷柴油机在产品质检中如何较为真实反映柴油机的有效功率及燃油消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LCA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粪便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规模化养牛场粪便处理工艺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之后对其进行生命周期对比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得出三种处理方案的综合权重。结果表明,在处理牛粪的生命周期内,厌氧发酵的环境影响优于好氧堆肥,其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0.0216和0.0244;厌氧发酵、好氧堆肥、未处理方式对经济、环境、技术、社会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95.41,83.42,67.58,可以看出厌氧发酵的分值最高,表明规模化养牛场畜禽粪便的处理最好采用厌氧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6.
使用掺入机油的柴油作为农用柴油机燃料,采用高负荷运行工况,以实现快速模拟机油大量消耗情况灰分所造成的影响加速老化过程,研究一种简单高效的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s,DOC)、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快速老化方法,缩短DOC、DPF的耐久性测试和评价周期。设置对照试验组,通过对比分析DOC、DPF的净化效率和劣化率,并结合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DOC、DPF的内部通道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加速劣化DOC和DPF,实现DOC、DPF的快速老化,缩短DOC和DPF的耐久性性能测试和评价周期,大大降低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7.
对新型能源在短期内无法成为汽车主要动力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分别介绍了汽油机在直接喷射技术(GDI)和均质混合压燃技术(HCCI),柴油机在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说明它们在节油、排放和高效方面还具有很大的潜能,在短期内仍是汽车的主流动力。  相似文献   

18.
罗富坤 《农机化研究》2007,(10):192-195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气排放污染,满足节能和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成为当今内燃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从柴油机的电控原理出发,探讨了柴油机的位置控制和时间控制技术,分析了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油系统的压力控制技术、喷油量控制技术、喷油率控制技术和喷油定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9.
非道路用柴油机使用后处理系统的成本较高,通过优化燃烧减少原机排放并保持合理的燃油经济性是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以一款处于非道路第四阶段开发的小型农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通过GT Powcr软件建立其一维仿真模型,在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之上,针对非道路用柴油机稳态测试循环八工况的前7个工况,采用响应...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Urea-S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然后在发动机台架上对装有SCR后处理系统的国Ⅳ柴油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稳态循环ESC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开环控制策略下的SCR技术能使NOx排放降低率达到65%以上。同时对尿素与燃油的消耗量以及氨气的泄露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表明,本套SCR系统消耗的尿素水溶液仅占燃油的5.8%,即柴油车运行100 km大约消耗2.5 L尿素溶液,且系统氨的排放小于10×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