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坚 《中国蜂业》2009,60(7):19-20
实践证明,强群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浙江嵊州市是蜂王浆高产区,笔者调查了4个高产蜂场,350群蜂,箱均净收入620元;而一般产量的蜂场,箱均净收入仅为3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1999年春 ,南宁市宝生园养蜂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狠抓公司建设 ,确定办一个高经济效益的试验养蜂场来带动其它蜂场发展养蜂。1999年经过全体参加人员的奋力拼搏 ,试验蜂场70群蜂全年产值248600元 ,收入201600元 ,创出平均单群产值3551.43元 ,平均单群收入2880元。其中全年生产蜂蜜17.74t,收入123000元 ,平均群产达253.4kg ;收取花粉2.5t,收入30000元 ;蜂蜡50kg,收入1000元 ;蜜蜂授粉收入3300元 ,出售蜂群收入44300元 ,还净增加蜂群235群 ,折合产值470…  相似文献   

3.
荆楚养蜂第一家──赵溶养强蜂夺高产的经验介绍湖北省当阳市的养蜂佼佼者,今年40岁的赵溶师傅,出身于养蜂世家。他专业养蜂25年以来,以强群为本,精湛的饲养技术、较高的效益、对徒弟、蜂友真诚的帮助,誉满荆楚大地。1993年他养蜂70群,纯利3万元;199...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方法管理蜂群,是饲养强群、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高产蜂场之所以高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事实证明,蜂群饲养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蜂群的兴衰,产量的高低,收入的多少,乃至养蜂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蜂王浆价格一跌再跌 ,许多蜂友认为 :饲养“浆蜂”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我是长年定地饲养“浆蜂”的普通养蜂员 ,对于“浆蜂”的生产、管理、规模等都随市场变化进行了改革、发展 ,以求适应本地区蜜粉源特点 ,形成自己的养蜂法。但我认定 :饲养“浆蜂”仍有生存之路。第一 ,在当前浆价条件下 ,我的“浆蜂”场仍有较大盈余。以1999年收支情况为例 :1999年我地(合肥地区 )王浆最高价为82元/kg ,最低价为40元/kg,全年平均价为52元/kg。我全年群产浆5.5kg,每群产浆收入286元 ;全年每群喂糖40k…  相似文献   

6.
蜂王浆是目前养蜂生产中的主要项目,王浆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蜂场收入的多少,尤其是定地养蜂喂糖产浆的蜂场。我于1967年开始养蜂,当时王浆产量很低,年均群产王浆1.5kg左右。为使王浆高产,我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养蜂技术,掌握了蜂群生活规律,从而使王浆产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王浆群均产量一直在5kg以上。2003年养蜂57群,共产王浆375kg,年均群产6.5kg;其中19号群年产王浆10kg多。由于比周围蜂场产量高,来移虫、购王的蜂友较多。甚至数百千米外的东阳、绍兴等地的蜂场也来移虫。怎样获得王浆高产?现谈谈我的体会。体会之一:优良的蜂王是王浆高…  相似文献   

7.
翻开所有的养蜂科技书刊,几乎都强调强群分蜂、强群取蜜、强群越冬、长年饲养强群、及时合并弱群等饲养管理技术.笔者在养蜂实践中观察,强群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某些时候对养蜂生产是不利的,主要归纳有以下2点. 1 强群在流蜜期常有分蜂情绪,导致蜂蜜减产 从理论上来讲,群势越强,产量越高,可我在实践中发现并非如此.有些强群按产量来计不比中等群高,甚至不如中等群.其主要原因就是强群产生"分蜂热",导致产量锐减.笔者蜂场在2010年曾做一试验:按照某养蜂书介绍采用主副群饲养法,到了山乌桕流蜜初期,将主群两旁的副群移走,使主群成为一个采蜜强群.该群群势有中标框11框,巢门外到了夜晚形成一块"蜂帘",蜜蜂扇风之声昼夜不息.不到3天,该群出现分蜂,但并未结团,在蜂场周围飞行一段时间后,又陆续回到箱中.我提脾检查,没有发现王台.后来,我查阅了龚凫羌、宁守容二位先生合著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 (第2版)才知,这就是"假分蜂".其实,该群蜂王是当年新王,为了降温通风,还把活动巢门全部打开,箱盖留缝,可是还是产生了分蜂情绪,过了几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分蜂了(取蜜之后发生的),分蜂团也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8.
冯才 《中国蜂业》1992,(2):16-17
北方定地养蜂,因冬季时间长,春、秋季气温低,取浆时间短,给王浆高产带来很大困难。定地养蜂要想得到较大的收入,就必须在王浆高产上下功夫。要使王浆高产,必须饲养强群,采用先进的工具和高产蜂种,延长生产期。现将我的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一、饲养双王群我常年饲养双王群。一群蜂用两只王,在春季  相似文献   

9.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永康乡的候学义,刻苦钻研养蜂科学知识,采用继箱养蜂,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平均每箱蜂纯利润达142.08元。1983年初,侯学义买了40箱蜜蜂,全部改用继箱饲养强群,采取强群越冬、强群繁殖、强群取蜜的措施,彻底改变了过去养蜂收入不高,无利可图的局面。三年来,他共取蜜20610斤,生产蜂王浆55.83斤,蜂蜡221斤,纯收入为14085.44元。85年虽然气候异常,蜂蜜的价格又低,但他还是取得了好收成。这一年共收蜜10065斤,生产蜂王浆26.84斤,蜂蜡23斤,每箱蜂的平均纯收入150.1元。他深深  相似文献   

10.
戴元高 《蜜蜂杂志》2005,25(4):23-23
最近我从《蜜蜂杂志》上读到一些文章,不少作者都在关注中蜂改良饲养以后能否成为强群的问题,各抒己见,这是好现象。本人饲养中蜂多年,现就本人的水平提一点粗浅的看法。广东饲养中蜂由来已久,许多养蜂行家都一致认为:中蜂生命力强,适宜于山区、林区饲养;关于群势,8框蜂以上者为强群,5~7框蜂为中等群,4框蜂以下为弱群;强群繁殖力强,采蜜积极,度夏、越冬安全,容易管理;一个蜂场如能保持众多的强群,势必产蜜量高,经济效益大。目前,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在许多未经开发的山区、林区野生蜜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一些土法饲养的中蜂群势强大、产蜜量…  相似文献   

11.
蜂种是养蜂的基础,在相同的蜜源、气候、饲养管理条件下,一个生产蜂场的蜂群群势发展快慢、蜂产品产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该场蜂种的好坏。一个好的蜂种,蜂群繁殖快,产量高,直接关系到养蜂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蜜蜂7千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  相似文献   

12.
黄坚 《蜜蜂杂志》2002,(3):36-37
90年代起 ,由于浆蜂的问世和推广 ,蜂王浆产量不断提高 ,王浆收入在整个蜂产品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王浆产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蜂场的巩固与发展。从嵊州市的调查情况看 ,王浆年均群产在 5kg上下的蜂场 ,收入丰厚 ,养蜂积极性高 ,蜂场巩固发展。反之 ,王浆年均群产在 2~ 3kg的蜂场收入甚少 ,有的甚至亏损 ,严重影响了养蜂生产者的积极性 ,致使一些有文化、有技术的养蜂人弃蜂改行。由此可见 ,王浆产量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养蜂业的兴衰。从全国情况看 ,南方蜂场王浆产量大大高于北方蜂场。王浆高产的南方 ,产量也很不平衡 ,场与场之间…  相似文献   

13.
饲养双王群获得高产的体会我从事业余养蜂已多年,总在寻求最佳的饲养方法。学习饲养双王群也有两年多了。饲养双王蜂群不易发生自然分蜂,在整个生产季节都能较好地保持工作状态,这两年我都依靠这种方法,培育出强群生产蜂王浆、采蜜和强群越冬,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歙县养蜂业已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全县养有中、意蜜蜂1.75万余群。县国营蜂场1个,乡、村集体办蜂场14个,养蜂“两户”196户。其中养蜂上百群,产蜜超万斤,收入达万元的有7户。从调查的12个养蜂户看,他们连续2年夺得稳产高产,年均纯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他们主要经验有以下五点:一、坚持常年留足饲料蜜留足留好饲料是饲养强群的基础,安全越冬的保证。养蜂户罗谦达,80年从内蒙采葵花蜜后,转安徽采荞麦蜜,两组群势很好,平均12框以上,虽然蜂数量与蜜源场地基本相同,但由于一个组将蜜摇空,造成严  相似文献   

15.
双手打造一个农家中蜂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世俊  廖建平  黄革 《蜜蜂杂志》2006,26(11):22-23
饲养中蜂,是山区、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项目,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门路。这个项目投入少,可以白手起家;劳力轻,老弱妇病残都可经营;收入高,蜜源条件好的地方,一个强群年收入500元是常事。这里,根据我们几十年饲养中蜂的经验,设想了一个双手打造家庭中蜂场的方案,请有志于养蜂事业的农民朋友试试。办一个中蜂场除蜜源、气候等客观条件之外,还必须有三条:蜂种、蜂具和蜂技。这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做到的。1蜂种我国广大山区、丘陵地区,中蜂资源虽然日趋萎缩,但还是比较丰富的,在一个村的范围内,每年都会有几群野生蜂飞到农民家里来投居,或在…  相似文献   

16.
马仁公 《中国蜂业》2006,57(7):24-24
春去夏至,大型蜂场为了追花夺蜜,转战全国各地;定地饲养的小型蜂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减少无蜜源期白糖的饲喂量,降低王浆的生产成本,也放弃原来定地不动的饲养模式,就近选择有蜜粉源的地方,进行小转地放养。现在有的蜂场采取开放式运蜂,装车后将巢门打开,把易激怒不安定的采集蜂在途中放掉,这虽然可以解决因高温运蜂闷死蜂群现象的发生,但运输途中,绝大多数的采集蜂被丢失,到达目的地后,原来的采集强群也变成了采集弱群,需要7-10天才能恢复,对蜂蜜产量影响很大。采用简易防飞网罩.以上的难题即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影响蜂群产量的因素 ,我们在仙桃市马家垸选择4个专业养蜂场 ,即A、B、C、D场进行对比试验。D蜂场2月5日进入油菜场地 ,次日进行包装 ,包装时每王平均1.8框蜂 ,蜂群群势中等 ,而其它相邻的3个蜂场 ,其中A、B2个养蜂场1月20日包装 ,包装时每王平均2框蜂 ,群势强 ;其中C场为1月15日包装 ,包装时每王平均2.5框蜂 ,蜂群最强。到2月6日 ,这3个蜂场有的早已加脾 ,有的已有新蜂出房 ,而D场经过努力 ,春季获得了高于A、B、C3个蜂场的好收成 ,即平均每群产值110元 (分别比 :A场高6元 ,B场高27元 ,…  相似文献   

18.
养强群抗蜂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安水 《中国蜂业》2003,54(5):16-16
我一直是定地加小转地养蜂。全年仅有两个大蜜源可采 ,要想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常年养强群。我地刺槐花每年在 5月中旬流蜜 ,因春季繁殖期短 ,为了保证刺槐花蜜丰产 ,必须在上年秋季保证强群入冬。 2 0 0 2年在本县下良乡西故村放蜂采刺槐花 ,平均群产蜜 36千克 ,是沿途蜂场中最高的 ,获得高产原因是强群。1 997年我地白垩病暴发 ,来势迅猛 ,邻近的多家蜂场损失惨重 ,究其原因一是弱群抗病力差。而我 6 4群蜂一片药没有喂 ,群群蜂强壮 ,基本不染病 ,强群显威力。2 0 0 2年春季我场有 2群蜂染上爬蜂病 ,我一直坚持密集群势 ,并保持蜜…  相似文献   

19.
适时幽王、计划繁殖提高养蜂经济效益黑龙江省林口县农业局蜂管站徐令胜在养蜂生产中,抓好繁殖、培养强群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有效地利用蜜蜂进行计划繁殖,又是进一步提高养蜂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所谓计划繁殖就是人为地控制蜂王产卵,使群蜂在最佳时机哺育出...  相似文献   

20.
王桂桢 《中国蜂业》2000,51(4):11-11
我蜂场采用以定地饲养为主 ,结合小转地放蜂的方式 ,这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蜜粉源 ,全年饲养强群。一般越冬蜂在 8框以上 ;春繁群势 6框以上 ;油菜、刺槐花期 1 6框以上 ;荆条、芝麻花期有 2 0框以上。全年每群能取优质蜜 1 3 0公斤、王浆 2公斤、花粉 5公斤 ,还有蜂胶、蜂蜡、蜂蛹等 ,收入 1 0 0 0元以上。要想周年饲养强群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优质蜂王好蜂王是饲养强群的前提。优质蜂王每昼夜产卵2 0 0 0粒左右 ,能保证子脾在 1 0张以上 ,并能维持特大群。但是在养蜂实践中真正的好蜂王约有 60 %,对此 ,我们采取饲养双王群的办法 ,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