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梨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性能,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个不同梨品种的果皮、果肉、果心中的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5个梨品种中总酚含量为112.0~835.9 mg GAE/kg,黄酮含量为68.2~6 099.2 mg RE/kg,且果皮中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心,果肉中最低;同时,果皮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最高,表明其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果心、果肉;"圆黄"梨的果皮、果心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高,"雪花"梨果肉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高,"红香酥"果皮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玉露香"梨果心中总酚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且5个梨品种的果皮、果心中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均具有差异性;"圆黄"梨果皮和果心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强,"雪花"梨果肉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较强;5个梨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或FRAP值)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以及乙醇与氯仿(体积比分别为1:1,2:1,3:1)混合溶液对花生壳进行浸提,得到一系列花生壳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溶剂可以提高花生壳中提取物的质量及提取物中有效抗氧化物质总黄酮的含量;并且花生壳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与油脂抗氧化性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海藻铁钉菜提取物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采用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不同浓度的铁钉菜甲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绘制Lineweaver-Burk 曲线推断其抑制类型;福林酚法分析其总酚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AlCl3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铁钉菜甲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其半效应浓度IC50为1.823 g/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型抑制;化学分析发现该甲醇提取物具有较高含量的总酚、多糖与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1.37±2.77)、(35.92±5.27)、(43.16±0.33) mg/g。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60%甲醇和60%乙醇提取杜仲愈伤组织与杜仲叶和杜仲皮的活性成分,测定其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比较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及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最高,杜仲愈伤组织次之,杜仲皮最低。杜仲叶中60%甲醇和60%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83.738 mg QuE/g DM和285.065 mg Qu E/g DM,总酚含量分别达到59.100 mg GAE/g DM和66.720 mg GAE/g DM。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60%甲醇提取物DPPH·和ABTS+·清除能力均为叶>愈伤组织>皮,对Fe2+络合能力为愈伤组织>叶>皮。60%乙醇提取物对DPPH·和ABTS+·清除能力均为叶>皮>愈伤组织,对Fe2+络合能力为叶>愈伤组织>皮。60%甲醇和60%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均为叶>皮>愈伤组织。相关性分析表明,杜仲总黄酮、总酚与DPPH·清除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72,与ABTS+·清除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86,表明总黄酮和总酚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总黄酮、总酚与Fe2+络合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1、-0.514,说明总黄酮、多酚与Fe2+络合能力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总黄酮、总酚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0.883,说明总黄酮、多酚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为传统药用部位杜仲皮的替代品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环境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凤军  张永成  田丰 《种子》2006,25(12):24-27
对马铃薯参试品种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维生素C含量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间、品种间以及试点和品种的互作间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6个品种平均维生素C含量为15.04mg/100g,陇薯3号最高,为18.68mg/100g,90-2-10最低。为12.23mg/100g;7个地点平均维生素C含量为15.04mg/100g,青海西宁最高,为16.75mg/100g,青海海南最低,为12.93mg/100g。中薯36这个品种的回归系数〈1,是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傣族药竹叶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叶兰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竹叶兰提取物分为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分别测定其活性物质多酚、黄酮、皂苷含量,考察其对羟自由基(?OH)和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抑制活性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并且与芦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竹叶兰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稍微有点差异。相同质量浓度的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与芦丁相比略高于芦丁对照,水相则低于相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竹叶兰提取物的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溶剂对高粱米糠提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80%的乙醇、甲醇、丙酮为溶剂在60℃水浴条件下分别提取高粱米糠提取物,并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活性与体积分数呈正相关;3个品种对Fe3+的还原能力、OH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乙醇甲醇丙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甲醇和乙醇法及蒸馏水法超声提取杜仲叶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杜仲叶总黄酮用甲醇提取效果较好,且在浓度为60%效果最佳,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207.006 mg QuE/g DM;杜仲叶总酚用乙醇提取效果较好,其浓度为60%最佳,提取物总酚含量为38.439 mg GAE/g DM。杜仲叶的60%甲醇提取物具有最佳的DPPH·清除能力和最佳的ABTS+·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2.86μg DM/mL和169.55μg DM/mL。50%乙醇提取物具有最佳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其IC50值为94.98μg DM/m L。相关性分析表明,杜仲叶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891和-0.873,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通过筛选提取杜仲叶的活性成分的方法,为杜仲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降血糖能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品种鲜食玉米间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筛选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鲜食玉米品种,以京紫糯219等19个不同品种鲜食玉米为试验材料,测定参试鲜食玉米各品种的6项生理指标,即花青素含量、原花青素含量(OPC)、还原能力、类黄酮含量、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酚含量(TP).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鲜食玉米各品种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参试鲜食玉米不同品种在抗氧化各单项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单项指标间:花青素含量以黑珍珠最高,为1809.12 mg/kg,其余品种为1482.75~12.49 mg/kg;原花青素含量以黑糯5008最高,为0.47 mg/g,其余品种为0.24~0.10 mg/g;羟自由基清除率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为0.96%,其余品种为0.95% ~0.79%;类黄酮含量以京紫糯219最高,为1.28 mg/g,其余品种为1.23~0.12 mg/g;还原能力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为445.87 U/g,其余品种为335.41~85.47 U/g;总酚含量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含量最高,为54.67 mg/g,其余品种为52.19~21.02 mg/g.通过对参试鲜食玉米品种6项生理指标综合评价D值的比较得知,抗氧化能力综合D值以涿紫花青素甜玉米最高,D值为0.87,其次是京紫糯219(0.67)和黑珍珠(0.66),综合评价D值均在0.60以上.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参试鲜食玉米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涿紫花青素甜玉米、京紫糯219和黑珍珠的抗氧化能力强,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藜麦苗生长过程中功能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藜麦苗这一新型苗菜产品的开发,以筛选的高黄酮(0.72mg/g)、高多酚(1.97mg/g)藜麦种子(YY22)为材料,对藜麦苗生长14~48d过程中总黄酮、总多酚和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分别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藜麦苗初期生长较为缓慢,约20d后生长加快,藜麦苗株高在第48天达37.37cm;藜麦苗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在生长期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种子中的含量;总皂苷含量呈动态变化,在第48天时最低,各生长时期的皂苷含量均较种子的低;藜麦苗抗氧化活性随生长进程降低,且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48d时,藜麦苗生物产量高,品质较为鲜嫩,总黄酮(3.19mg/g)和总多酚(4.36mg/g)较高,具备一定的DPPH和ABTS清除活性,总皂苷含量(2.28mg/g)较低,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夏枯草生殖生长期总黄酮积累规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淼  白月梅  苗芳  周乐 《华北农学报》2012,27(2):170-174
通过测定夏枯草生殖生长期各阶段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揭示夏枯草各器官总黄酮的积累规律。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根、茎、叶中的黄酮含量随着生长进程而升高,至终花期达到最高;花穗中的黄酮含量在花盛期最高;各器官相比,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夏枯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对照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并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较显著的相关性。夏枯草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在夏枯草花终期或果穗干枯期采集叶或全草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前处理对苹果渣中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苹果渣中酚类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渣用0.1%柠檬酸浸泡抑制酚酶活性后,干燥和提取条件与烫漂处理的相同,类黄酮的含量为6 127(μg芦丁/g干重),黄烷醇的含量为3 481(μg儿茶素/g干重),抗氧化活性抑制率88.461%.  相似文献   

13.
对9个广西主产鲜食、野生葡萄品种的葡萄皮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中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野生葡萄“野酿2号”毛葡萄和鲜食葡萄“温克”,含量分别为22.63 mg/g和19.77 mg/g。所有品种葡萄皮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在85%以上,抗氧化效果显著,但品种间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差异较大,清除率最高的是“夏黑”(98.3%),其次是“野酿2号”毛葡萄(85.7%),最低的是“甬优一号”(35%)。果皮总酚含量高,同时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品种的是“野酿2号”毛葡萄、“温克”“、新株系Y137”毛葡萄和“夏黑”4个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红枣枣果在成熟过程中相关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成熟度(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和成熟全红果)的狗头枣枣果为研究材料,探究其不同成熟阶段酚类物质、有机酸、三萜酸、VC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4个不同成熟度红枣共检测出8种酚类物质、4种有机酸、3种三萜酸,其中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为主要的酚类物质,柠檬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的有机酸,白桦脂酸和熊果酸为主要的三萜酸。4个成熟度红枣总酚含量为556.7~963.7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412.7~866.7 mg/100 g,VC含量为335.5~665.5 mg/100 g,这3种物质含量皆在青白果时期最高,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枣果的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未成熟青白果>四成熟微红果>八成熟半红果>成熟全红果。枣果在未成熟青白果时的VC、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可作为获取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不同产地22种芝麻为原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素、芝麻林素和芝麻素酚三糖苷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芝麻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22种芝麻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素酚三糖苷、总木酚素及总酚含量范围依次为2.16~7.37,1.09~3.73,0.46~2.76,3.93~12.43,3.13~3.97 mg/g;黑白2组芝麻相比,黑芝麻中各木酚素含量显著低于白芝麻,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木酚素含量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2种芝麻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范围为65.34%~81.44%,黑白2组芝麻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差异不显著;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木酚素含量没有相关性,但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芝麻生物活性成分的保健作用及合理开发芝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苦瓜营养成分分析及采收期对苦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适合鲜食或药用加工专用苦瓜品种及明确其采收期,以22个不同苦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苦瓜品种(系)的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等营养品质及采收期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苦瓜营养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干物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平均分别为5.48%、8.34 mg/(100 g·FW)、10.24 mmol/(100 g·FW)、2.33%、8.8 mg/(g·FW)、105.99 mg/(100 g·FW)和53.46 mg/(100 g·FW)。同时,研究表明:采收期对苦瓜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纤维素含量、多糖含量、黄酮含量和皂苷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苦瓜采收期以授粉后16~17天为宜,此时苦瓜品质佳。  相似文献   

17.
刘晓辉  杨明  宋东光  杨泉女 《种子》2012,31(9):48-52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来源不同地区的4个甜高粱品种叶片不同部位的抗氧化物质黄酮、SOD、维生素C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不同品种均表现为叶肉中黄酮、维生素C含量高,叶脉中SOD活性高。甜高粱品种间引4叶肉、叶脉黄酮含量高,引26叶肉、叶脉维生素C含量高,吉甜杂1叶肉中维生素C含量高,叶脉中SOD活性强。发现甜高粱各品种及叶不同部位抗氧化物质在甜高粱发育中后期猛增而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含量低和存在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TI)’降低了甘薯作为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我们开展了选育高蛋白和/或低活性胰蛋白酶抵制剂(TIA)甘薯品种的工作。本试验于1998年至2003年对800个甘薯育种品系的粗蛋白含量和TIA进行了测定。选育出15个高蛋白(27.8~44.6mg/g干重)和7个低TIA(11~137U/mg干重)甘薯品系。  相似文献   

19.
明确酚类物质在籽粒不同层次的分布规律及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为小麦品质改良及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紫麦(冀紫439)和白麦(鑫华麦818)为材料,于2019—2020年分别在郑州和原阳设置高氮(HN, 210 kg N hm–2)和低氮(LN,105kgNhm–2)处理,采用分层碾磨方法将籽粒从外向内依次分为5层(LY1,LY2,LY3,LY4,LY5),测定不同层次籽粒中的总酚、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中的总酚、总类黄酮、花青素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TEAC、FRAP)从籽粒外层到内层呈下降趋势。紫麦籽粒不同层次抗氧化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高于白麦,但两品种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磨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籽粒LY1~LY3中总酚、总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原阳LY1总酚除外),而内层LY4~LY5对増施氮肥的响应较弱,且存在地点间差异。小麦籽粒酚酸组分中阿魏酸占全部组分93%以上,且表现为在低氮条件下含量增高。综上所述,紫麦具有较高的酚类等抗氧化物质,但与白麦之间的差异随着研磨程度的加深而下降;籽粒外层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对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1-MCP处理对山芹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在常温(25 ℃)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1、2、4 μL/L)山芹,测定其褐变度、黄化率、叶绿素、总酚、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比较外观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显著延缓山芹叶绿素、总酚及黄酮含量的下降,抑制黄化和褐变,有效保持山芹货架期品质,货架6 d时仍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其中4 μL/L 1-MCP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1 μL/L和2 μL/L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