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淮旅游经济圈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经济圈是当前旅游区域合作的重要形式。合肥和淮南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具有建立旅游经济圈的适宜的条件。本文通过对合淮旅游经济圈建立的条件分析,进而对其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合作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以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横店影视城景区为例,通过对两景区区域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两景区市场区域合作的策略分析,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山一水生态旅游圈的开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综合法、SWOT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伏牛山、武当山(两山一水)及其周边旅游地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发现,建设该旅游圈具有明显的地缘和区位优势,同时旅游圈的生态旅游资源不但丰富,而且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基础良好,极具发展潜力;劣势在于区域经济发展落后,跨区域发展协调难度大。但是,国家对水源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不断建设的交通网为本旅游圈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提出发展该生态旅游圈一体化、点-环-圈、整体联合促销的发展战略,设计了6类旅游产品21条旅游线路,并针对开发的劣势和挑战提出:政府要积极发挥在生态旅游圈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培育区域旅游产业联盟,合理定位市场,联合宣传促销,开发特色产品,建立区域品牌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广州市城乡旅游资源方面阐述了广州市构建生态旅游圈的条件优势,并分别以从化市和增城市近年来城乡旅游产业互补共生生态蒯建设为实例,针对未来发展趋势,从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市城乡旅游产业构建互补共生生态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在江西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环鄱阳湖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区城协调开发以及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旅游线路和区域的相对完整性,提出了建立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空间战略构想,并就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开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苏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玉国  张春丽  沈淮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96-11598
分析了苏北合作具有的地脉一致和文脉相通的资源基础,探讨了区域合作的主要利益冲突,提出了成立政府引导的苏北区域旅游合作委员会、编制区域联合旅游规划、建立市场主导的企业合作机制、注重社区参与等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要通过建立区域旅游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品牌创新、营销战略创新、旅游线路创新、搭建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平台,塑造具有特色的长三角旅游整体形象,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是全球化背景下统筹我国区域发展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选择。京(北京)津(天津)冀(河北)在区域合作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区域协调管理机制和统一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内部产业发展差距过大,影响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湘赣鄂中三角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这为三省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带来机遇。围绕湘赣鄂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可行性以及合作中的困境展开分析,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院校主体"五位一体"合作框架,建立新的办学机制和运行机制,以区域职业教育合作集团为载体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沿海第四个国家级经济发展区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将会日新月异,该区域也必将成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新的增长极。在分析"海西"区域旅游合作背景的基础上,探讨"海西"区域旅游合作的理念与机制以及本区域旅游合作的运作对建立海峡两岸旅游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机制构建与路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已成为福建区域旅游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也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从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背景入手,明确了实验区设立的政策优势、旅游发展优势及愿景等各项背景,从目标约束、组织协调、技术保障等方面构建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的“三维”机制,分析指出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的路径发展取向,即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人才无障碍流动,最终将实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成渝区域乡村旅游基地构思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爱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79-4780
通过分析成渝乡村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成渝中国最大乡村旅游基地的构思,指出加强成渝区域合作,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品牌、增强竞争力和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10-111
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出中部地区的优势。九江和小池一江之隔,分属湖北省和江西省。近年来,九江市的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省内的核心位置有所下降、区域的地位不高以及城市发展的用地不足,这对九江市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而小池的生态环境良好,并且用地充足。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发展的背景下,江西和湖北两省也大力支持省际间的区域合作,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主要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视角,从分析小池和九江区域经济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入手,探讨了小池和九江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旅游经济的巨大潜力可以有效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百姓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以闽东地区为例,指出旅游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依赖关系,结合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闽东旅游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具体路径,包括政府主导、市场合作、企业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传统的合作剩余模型中嵌入区域旅游合作的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背景等特征,在决策相互影响的传统锦标赛模型中加入旅游合作以促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条件进行的分析表明,区域旅游合作决策不仅决定于合作剩余,在决策行为的相互影响下,还决定于主体间合作效用的权衡.因此,需要从改善约束条件获得更高合作剩余、改革政府的考核机制等方面寻求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飞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飞地经济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模式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对实现跨行政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飞地经济内涵的延伸,分析飞地合作模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并对长三角现有飞地进行分析,发现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由于飞地建设并不成熟,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明确组织领导、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等方式推动其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基本单位,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选取2001—2010年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分析探究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先升后降,相对差异缩小态势不明显,总体差异巨大;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旅游资源禀赋与丰度、交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系统升级,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最后提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减小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效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二者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实际效果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支持;在探讨制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因素分析基础上,从旅游业运作机制、景区一体化管理、旅游产品开发、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徐燕  韦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72-14375,14482
通过对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和其他发展条件等的分析,对比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并从合作意识、政府主导、旅游设施、旅游市场,旅游品牌、旅游人才、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荔波县和独山县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这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已成为旅游业界共识。环渤海地区现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后我国又一具有巨大潜力的旅游开发区。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对该区域的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SWOT分析以及对策几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