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节水灌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水资源的概念,指出水资源量不仅取决于水量,还取决于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水资源合理利用主要考虑水资源利用前后水的可利用程度是否充分发挥效用,而不是单纯考虑水资源利用前后水的总量的变化。节水灌溉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和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潜力与水资源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阐述了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着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输水设施简陋和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河套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依据内陆河流域不同区域在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水资源利用途径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时序上水资源的利用规律,提出了旨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法。通过在黑河流域的实例应用,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位于亚欧中部的中国新疆与土库曼斯坦是典型的干旱区,这两个地理单元的气候条件相似,水资源短缺,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制约着两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脱离水资源危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土库曼斯坦与新疆水资源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参考两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经验,提出两区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管理及发展建议,对两区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华  苏春海 《排灌机械》2003,21(1):33-36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辩证关系,结合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统计工作实际,突出以人为本,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建立了一个目标层,六个准则层,32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融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额济纳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至关因素,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对额济纳实现整体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在保证满足优势产业结构用水的基础上,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农牧业产业结构为主优化因子,并考虑其它产业用水情况下,给出了水资源在最枯状态、平均状态供水量及“甘蒙”分水方案实施后的配水量进行优化配置的方案集。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多目标线性规划给出的方案集做出最终决策,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洪水资源化是水利工作新的研究课题,最大限度的利用洪水资源不仅可能而且急需。就东台市堤东垦区的洪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在东台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堤东垦区的水资源现状及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表明:在50%、75%、95%保证率时分别缺水4291.4万m3、11291.4万m3、19464.1万m3,因而洪水利用和洪水资源化在水资源相对紧缺地区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取清淤河道,提高槽蓄量;治理洼地,提高蓄洪能力;科学调控,减少废弃水;利用洪水前峰清洗河道污染物;加速灌区改造提高抗灾能力等措施,平水年可以利用洪水总量42453.31万m3,必然会取得较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未确知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具有未确知性特征的复杂大系统。在未确知测度空间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通过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对各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与排序。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这为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西省孝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近年来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孝义市今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包括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强化执法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引入市场机制等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开封市农业节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开封市水资源短缺的唯一出路。在阐述开封市水管理状况、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利用趋势基础上。对开封市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及其节水潜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灌区农业灌溉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桓台县农业生产水平,以区域农业水资源评价为依据,利用非充分灌溉原理,以效益最大为目标,进行了桓台县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对本区域制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确定微观灌水定额指标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供北方灌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升级,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定量评价水资源生态承载状态,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川东南地区2005-2019年的经济、人口及水资源等数据,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模型,计算了川东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指标,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走势为先增后减;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其变化轨迹与降水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水资源量为生态盈余,水资源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2005-2019年,亿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表明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水资源负载指数处于在Ⅱ和Ⅲ级之间,表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暂不需跨区域调水;水资源可持续指数常年处于0.7~0.9之间,可持续状态处于中可持续与强可持续。(3)2015-2019年,各地级市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盈亏等指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乐山市、眉山市水资源量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关系较好;泸州市和宜宾市的水资源生态盈余处于中低值水...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供水保泉水资源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持济南市的“泉城”特色,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分析济南市水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资源必须坚持开源节流与保护并重,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综合治理。着重抓好管理体制转变和水法规建设,大力运用舆论宣传、经济杠杆、现代科学技术3种手段,全面实施“资源工程”、“民心工程”、“碧水工程”、“生态工程”4大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重庆市颁布并实施了《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该《条例》共7章42条,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取水许可制度、征收水资源费以及奖励与处罚办法。《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该市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已全面纳入法制轨道。重庆实施水资源管理条例@杨长军!四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深圳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深圳市水资源极度缺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提高深圳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城市雨洪利用成为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结合深圳市现状和雨洪利用的特点,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深圳市雨洪资源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衡定和底线约束是生态安全、区域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生产需要皆依赖于水条件的控制,水资源面临的形式愈发严峻。传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多基于静态描述并划分等级,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的认识还有欠缺。以秦岭山区某县为研究区,在阅读文献、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借助“以水四定”原则对水资源承载力做出评价,计算和分析了该县区2017-2020年的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以及水资源影响下的地区发展指标容量,并使用ArcGIS对生态足迹数据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选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识别,最后对水资源合理布局方向做出科学优化。研究表明,该地区水资源供给略大于需求;水资源生态足迹空间分布高值区多在中心区域;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污水生态足迹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优化方向上应根据水资源分布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特色产业。科学利用水资源对保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合理调度水资源利用导向,明确水资源承载力,提...  相似文献   

18.
节水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农、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节水农业包括农业水资源战略、工程节水措施、农业节水措施和管理节水措施四大方面。农业水资源战略指对特定区域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四水循环进行有目的的干预和调控,使有限的各种水资源得以充分高效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资源利用处于中、低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与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属性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模型不仅理论严谨、方法简便,而且评价结果精确可靠,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研究水资源的动态性,并针对传统TOPSIS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如评价值临近分级区间边界时,等级区分度不高,从而难以形成客观有效评价。利用D-S证据理论能有效降低数据差异性带来的损失,融合结果客观准确的优势,改进TOPSIS方法进行水资源评价。通过融合TOPSIS方法中的指标向量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获取水资源承载力各等级合成信度,基于具有较大区分度的合成信度值判断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在此基础上,引入指标增量计算历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时间权向量组合历年变化情况,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发展趋势。算例结果表明:改进TOPSIS方法后,2018、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与区间边界的区分度,由0.000 3、0.001 1提升到0.019、0.336 7。同时,利用提出的趋势分析法计算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趋势,与实际结果差距仅为0.001 9,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根据本文方法预测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为负向变化趋势,并采用障碍因子模型诊断主要影响指标为年降水量及人均水资源量,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建议。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更高的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