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平坝蔗地的经济效益,尝试以宽厢宽幅种植模式3种规格设计,进行果蔗种植和在果蔗行间间作生育期短的矮秆作物,研究宽厢宽幅种植模式不同种植规格对果蔗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1a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宽厢宽幅种植模式3种种植规格的果蔗产量均高于CK,在宽行间种植间作物后土地利用效率高,最终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较常规种植增加40.3%~79.4%。其中,采用行距为200cm的宽厢宽幅规格种植,果蔗的农艺性状较常规种植表现好,果蔗增产率为35.54%,在宽行间种植作物的产投比为5.14,土地利用效率高,最终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到了83452.5元/hm2;采用行距为150cm的宽厢宽幅规格种植,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次之.纯收入为70230.0元/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产量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行深沟高畦种植模式对香蕉的生长发育及农艺经济性状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较双行浅沟种植模式和单行浅沟常规种植模式的香蕉生长快,月均抽叶多、叶面积大,抽蕾提早1个月左右,每穗果梳数、果个数多,果指长、单果重。2009年香蕉双行深沟高畦种植模式的产量为49 860 kg/hm2,比双行浅沟种植模式和单行浅沟常规种植模式的产量分别增加6 840 kg和7 920 kg,增长15.9%和18.9%,净增收益分别为7 660元和11 034元;2010年香蕉双行深沟高畦种植模式的产量为50 940 kg/hm2,比双行浅沟种植模式和单行浅沟常规种植模式的产量分别增加7 740 kg和8 460 kg,增长17.9%和19.9%,净增收益分别为9 388元和12 186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钾肥对香蕉果实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的各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果实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其中,以施用硫酸钾镁肥处理的效果最佳,各项品质与产量指标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处理,比增分别为果指围径9.7%、单果重6.0%、产量3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3%、Vc含量30.4%、可溶性总糖含量15.4%;每667 m2增加香蕉产值1698元、纯收益926元;产投比为2.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叶面微肥对香蕉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叶面微肥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用纯硼型、氨基酸型+微量元素(TE)、磷钾型+TE、高钾型+TE、微量元素型、高氮型+TE等6种常用叶面微肥在香蕉孕蕾期、抽蕾初期、抽蕾后期对植株整株进行喷施,分析喷施叶面微肥后香蕉产量和农艺及经济性状变化...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化肥用量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揭示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科早玉9号、科玉9572、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穗行数、穗长、秃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均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科早玉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科玉9572和先玉33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随着密度的变化,单株性状也有相应的变化。本试验选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品种(系)晋豆42号及3055-6,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结荚高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基本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茎高、茎围、叶长、叶宽的生长规律相似;各处理的茎围、叶宽、青叶数、果指数、抽蕾率、果穗轴尾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茎高、叶长、吸芽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直径之间除了D2(矩形单行植,株行距为2.0m×3.0m,种植密度为1666株/hm^2)与D3[矩形宽窄行植,株行距为1.5m×(3.0+1.0)m,种植密度为3333株/hm^2]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无显著差异,而且茎围、青叶数、吸芽数、果指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与尾部直径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现蕾期与果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延长且收获期较分散;单果重、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选取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为试验材料,采取7个处理密度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少;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容重先减少后增加。合理密植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中的关键技术。一般情况下,玉米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超过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后,不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容易发生倒伏、病虫害及空秆率增加等现象。因此,合理密植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德美亚1号、2号品种自身特性,合理提高种植密度才能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同株距条件下,选用陇糜11号和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与4种宽窄行距配置共5种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晋中地区种植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无论在品种内还是品种间表现都各不相同;陇糜11号和晋黍9号都是在T2处理(宽行40 cm、窄行30 cm)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 056.99,5 766.69 kg/hm~2;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有效穗数也都是在T2处理时最大;2个品种的千粒质量虽不是在T2处理时最大,但都与各自的最大千粒质量相近,各处理之间无差异。因此,适宜的宽窄行种植较等行距种植可有效协调作物群体结构与植株个体功能间的关系,通过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性,提高整体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使作物获得高产。从整体来看,晋黍9号比陇糜11号产量高,说明在晋中地区更适合种植晋黍9号。  相似文献   

11.
辣椒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品种天椒12号、天椒14号为试材,观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小(80 000~116 000株/hm~2)时,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与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当种植密度较大(116 000~140 000株/hm~2)时,株高与果实畸形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株幅、有效分枝数与单果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辣椒折合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变化。天椒12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04 000株/hm~2时最高,为92 045.4 kg/hm~2;密度为116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91 666.7 kg/hm~2。天椒14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16 000株/hm~2时最高,为86 931.8 kg/hm~2;密度为104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85 984.8 kg/hm~2。综合考虑,建议在天水市辣椒生产上天椒12号种植密度以110 700株/hm~2左右为宜,天椒14号辣椒种植密度以112 1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 ×104株/667m2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红花在新疆主产区塔城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每果球粒数等主要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单株有效果球数呈降低趋势;每果球粒数、千粒重在种植密度为2.1×104株/667 m2时最大;红花籽粒产量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果球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果球数达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达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显著.[结论]在新疆塔城地区,红花适宜种植密度为1.8×104~2.1×104株/667 m2.  相似文献   

14.
探讨种植密度对向日葵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向日葵生产上的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选用经葵809B作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盘径逐渐减小,产量有所增加,株高和百粒重先增加后减少,在密度37 500株/hm~2时商品性最好。因此,选择适宜品种并结合品种自身特性,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才能提高向日葵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菏豆28号、菏豆29号和菏豆33号大豆新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底荚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茎粗和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随密度增加都有所降低,而对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单产均先升高后降低,但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密度有所区别,菏豆28号每公顷密度21. 0万株时产量最高,为4 460. 0 kg/hm~2,菏豆29号25. 5万株时产量最高,为4 480. 0 kg/hm~2,菏豆33号16. 5万株时产量最高,为4 386. 7 kg/hm~2。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延胡索单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延胡索株高、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下茎数、地下块茎数量、地下鲜重、产量等指标,研究、分析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延胡索的生长状况、产量均有所差异,根据地上部分性状-株高;地下部分性状-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各小区鲜产由高至低的生态种植模式为延胡索与水稻水旱连作模式(Z3)>猕猴桃林下种植延胡索模式(Z1)>延胡索单作模式(CK)>柑橘林下间作延胡索模式(Z2)。相关性分析表明:延胡索叶面积与地上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地下块茎数与株高、叶面积、地下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地上部分株高以及地下部分的地下块茎数、地下鲜重、地下茎数可以作为反映延胡索生长性状的主要指标。以期为延胡索“南药北移”、规模化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其中之一,其种植面积以及种植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也是黑龙江居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的重要途径,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黑龙江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针对于马铃薯的相关研究较多,本文从不同的种植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其对马铃薯块茎农艺性状以及产量产生的影...  相似文献   

18.
甘薯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品种肥料对甘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专用肥Ⅱ号比规范施肥(CK1地方标准)增产14.0%(P<0.01),增收23.9%,而且可溶性糖、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85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和3.60个百分点;与习惯施肥(CK2)比较,效果更为明显,增产达极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76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增加0.41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增加2.9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分别比CK1和CK2提高23.9%和13.0%.说明施用甘薯专用肥Ⅱ号具有明显的增产增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发挥谷子(张杂谷10号)在大田生产中的优势,开展田间试验为张杂谷10号在延安旱地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本试验通过五种不同的密度处理,结果表明,1.2万株/亩的密度栽培时,其产量最高(产量为523kg/亩),因此,推广张杂谷10号在延安部分地区大田生产中以1.2万株/亩的密度种植栽培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良玉米品种特性,设置了2个密度水平,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对玉米的生育进程、出苗率、出苗整齐度无影响,对有效穗数、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茎粗及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适度增加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均有一定的增加作用,但不同品种增加密度后增产表现差异较大,仲玉3号、绵单1256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左右,中单901、绵单315稳产丰产性较好,适宜密度的弹性较大,密植可使二者获得更高的产量,协玉901、绵1304、蠡玉16号则需要适度密植。由此说明,合理密植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促进玉米增产挖潜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