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选址、布局的特点,通过调查寺院周围绿化树种,探讨了其配置方式及形成的园林植物景观,总结了傣族佛寺建筑的园林植物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灌溉历史的农业民族。傣族传统水利灌溉体系具有生态性、宗教性、灌溉技术的独特性等特点,而傣族传统灌溉制度体系具有系统的水利管理体系、常态化的水利管理、法规民约与无形管理相结合等的特点,它们为现今灌溉水源林的保护、灌溉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图2参12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土地制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农民内部具有平等假象,生活相对宽裕,与领主结成一种看似合理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由于对佛教宿命观的笃信,造成农民人身上对土地的长期依附,思想上对领主土地所有权的默认以及对不平等剥削的集体无意识。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其阶级矛盾较为和缓,形成一种恒定、和谐的社会结构与生产生活秩序,封建领主制更藉此稳定持续了近800年。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傣族与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傣族民族森林文化,如傣族传统的生态观、宗教信仰等。本文从铁刀木文化、贝叶文化、龙山文化和稻作文化4个方面综述了西双版纳傣族森林文化对当地植物多样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及现代文化的冲击下,这些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圣境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薪炭林大面积消失等方面。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指出了傣族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保护傣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制度是由“板闷”管理系统、“甘曼”组织系统、“波朗”监督系统和“怀罢滇”制裁系统组成的体系。该制度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其“拔多拔坑”的正义性价值取向、“澜召领召”的秩序性价值取向以及从“‘哈滚’走向‘甘勐’”的效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的稻作文化离不开其合理有效的灌溉制度。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傣族先民形成了垂直严密管理、水利设施岁修、公平合理分水、治水法规严格、山坝水源保护为体系的灌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稻作文化的发展。建国后,现代灌溉制度的引进给传统灌溉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在分析传统与现代矛盾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调适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傣族传统水利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水源与水渠、分水器、水田和水稻、计量标准。文章对这四个环节进行了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稻作农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管理内涵,并就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剑  刘宏茂  许又凯  李秦晋  许再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44-5846,5856
运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方法对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典型傣族村寨的传统森林资源管理及其保存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平面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龙舟运动的划桨起航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从启航时划桨的下浆角度、后拉力度、入水深度以及浆频和桨幅等几个方面探讨龙舟启航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申请入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和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龙舟运动项目申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从而为龙舟运动项目的申奥成功提供一些理论依据。龙舟运动项目具备"悠久的历史、拥有广泛的参与人群、成立了职业的竞赛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国际体育组织的支持等"申奥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奥运会运动项目的瘦身、其他水上项目的冲击、竞赛规则和形式的不统一等不利因素,建议结合龙舟运动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增加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度;进一步加强龙舟职业赛事的运营和监管,以赛事促宣传,以赛事促推广;丰富龙舟赛事的内容,创新比赛形式,从而进一步增强龙舟运动的观赏性;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沟通和联系,以得到相关组织的肯定和支持;进一步统一龙舟竞赛的规则和形式,打造高标准、规范化的龙舟赛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傣族生态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包括自然生态保护观念、稻作观念、建筑观念、生育观念、生死观念、道德观念等.提出应适度弘扬傣族生态学观念,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中,人们通常认为傣族水文化是民族性原始宗教遗留下来的产物。事实上,这种文化却有着现实的根基,在傣族竹楼上体现得尤其突出、深远。作为傣族人赖以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竹楼,科学认识和研究其所蕴含的水文化,对其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74-275
傣族的餐饮文化是傣族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家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被保留下来,这些特征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让更多的人了解傣族的饮食文化,不仅传播着傣族佳肴,傣家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将傣族特色餐饮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而且彰显出其中的伦理维度。少数民族农业伦理是我国古代农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傣族稻作生产及水牛养殖习俗的考察,梳理出傣族水牛养殖中蕴含的顺天性、合时宜、怀关爱的农业伦理。在当今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之背景下,传承其中的合理成分,对缓解日趋严重的农业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曾经对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西双版纳景洪市7个傣族村寨部分村民和管水员的调查和访谈,在分析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造和利用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价值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厦门龙舟三池水体、底泥和周围排污口进行了监测,监测指标主要为pH、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和叶绿素8个理化指标,并对龙舟三池氮磷污染状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舟三池水体呈弱碱性;水体和底泥中氮磷营养元素浓度较高,其主要污染物来源为外海来水;外海来水和内池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龙舟池和中池具有富营养化的潜在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方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81-12382
述评了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植物资源、民居建筑、人文环境、新建的景观设施,总结出其中的乡村旅游景观特色以及乡村民俗旅游活动,为新平的乡村旅游开发和对少数民族村寨现代化的推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