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凌宇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337-340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总量、结构增长及土地财产性收入现状的分析,采用Log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从而研究影响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结果表明: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大,呈现高离散性;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在财产性收入中占比最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非农劳动力占比、人均年收入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家庭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目前土地财产化、市场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制度障碍,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关键还需要从制度创新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杜一馨 《农学学报》2017,7(5):76-81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京郊农民财产性收入虽有一定提高,但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基于北京市2011—2015年农民财产性收入数据资料,并结合对京郊3个区县实证调查,分析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及增长潜力。结果表明: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制度、集体分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农民财产拥有量、受教育程度、与增加财产性收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因此增加京郊农民财产性收入需要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和个人形成合力,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盘活农村现有宅基地、创新农村金融模式等途径,让农民的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手中的钱财流动起来,共促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民的四大收入来源中,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较小,已受到国家及各地区的重视。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当下,农民主要依靠土地来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从而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状况主要表现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低;省内地区间农民财产性收入不平衡;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不同收入组之间财产性收入不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研究,分别对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权和收益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及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望晓东  江华  魏玲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4):223-228
随着广东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鼓励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对如何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的研究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采用结构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及其差异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分析财产性收入和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结构及其变化,论证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并进而深入分析制约其增长的一系列瓶颈因素,为实现农民土地财产的增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缩小差距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和财富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缩小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的背景下,农民如何实现增收已成为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刚实现全面"脱贫摘帽"的贵州省,如何利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来帮助农村居民增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也是一个迫切的课题。根据贵州省相关数据定性分析城镇化与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关系,可以发现,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就地城镇化相比较异地城镇化更能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城镇化发展阶段不同对农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安徽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一是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总量低且不稳定,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二是地区间差异大;三是财产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率极低。剖析了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一是财产性收入来源单一;二是总体收入水平低;三是土地流转及配套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金融体制等相关机制不健全。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是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三是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9.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通过调查我市农民财产性收入情况和现状,分析影响我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提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考建议:一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建设,扩展农民投融资渠道,三是完善农村住房和土地制度,四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在之前占比微乎其微的财产性收入近年来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已逐渐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贵州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财产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检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制度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具体表现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宅基地缺少退出补偿机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限、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抵押功能受限。所以必须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集约利用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改革创新宅基地流转机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资产,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2.
十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加快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流转和确权发证工作.在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如何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在已有的政策和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以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促进土地流转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实现农民财产收入的有效持续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全国层面的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为对象,分析其时空特征,从区域因素、土地数量因素、资源禀赋因素3大方面深入探讨制约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保障农民土地完整的产权内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提高市场交易水平等建议,为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其收入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006年至2011年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量水平不断增加的同时,财产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及住宅制度的不合理、征地补偿不公和财产权保护等问题是制约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因素.完善土地流转等制度内容是实现北京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广西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根据1980—2010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水平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对消费的弹性不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弹性最小。因此,要拉动广西农村的消费需求,必须改革农村生产经营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性问题,而我同的农民收入普遍存在地区间不均衡、城乡差距过大、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阐述我同农民1993-2008年收入及其结构和各种收入增加前景的基础上,指出财产性收入增长的现状和增长重要性,分析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少的原因,进而引出农民拥有的集体土地是财产性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最后就宅基地财...  相似文献   

17.
新苏南模式下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苏南地区"两个率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在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新苏南模式下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小,地区差异大,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增加苏南地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征地补偿和土地流转制度;三是要保障农民房屋的用益物权,培育农村房屋产权市场;四是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开发针对农民的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8.
陈子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16-17117
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小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凤梅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1):159-165
为了探寻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依赖路径,构建广东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体系,以实现农民的多元增收,通过对广东省农民与其他省份相比,与广东省城镇居民相比,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收入水平相比结果显示农民财产性收入差异迥异,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和产权强度理论工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房屋、金融财产产权强度差异很大.政府应考虑从合法性、合理性、合规律性、合意性方面采取措施增强产权强度,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促进8亿农民持续增收既关乎乡村振兴的实现,也是今年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据悉,职业农民增收专项激励计划已进入评估总结期,多地申报进入新一轮试点名单。中央和地方有关促农民增收的一揽子新政也将加快落地,包括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进一步增加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升社保待遇等。在收益分享模式上也将有所创新,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