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数据,通过分析目前山东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水平,比较山东、全国与东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状况,发现山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不仅能化解工业化、城镇化给农村区域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能缓解农村公共医疗卫生资源结构性矛盾,推动基层卫生服务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型发展。农村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农村医疗投入不足、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乏是制约均等化实现的瓶颈。提升农村公共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合理配置农村公共医疗服务资源与创新农村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农村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黎昌珍  叶大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20-15022,15061
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动力,指出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手段,是政府生产的根本性公共物品。公共政策有效供给所形成的农村地区发展能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等,对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条件,结果表明:北部湾经济区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科学、合理与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下,农村有限的医疗资源存在的区域非均等化将进一步降低基层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影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围绕我国农村医疗资源配置区域均等化测度及改革农村医疗体制现状,对我国27个省、自治区农村医疗资源的均等化程度进行指标测度,发现我国地区间农村医疗资源配置均等化程度近年整体呈下降趋势:(1)各地区农村人均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占有差距大;(2)各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3)人均医疗资源占有离散程度增加;(4)东部较中西部农村人均占有更加富集。对此,应构建农村多层次多元化医保体系、引入签约人头预付制激励医生下沉、活用医保杠杆建立农村全科医生“守门人”制度、加快远程医疗建设突破医资配置时空障碍、运用财政手段提升农村医疗机会和质量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公共气象服务的含义及特征的前提下,对现阶段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阐述了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并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探求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治理已然成为了头号难题,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的现在,环境治理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亟待解决.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环境污染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治理过程当中却存在着不少的困难与挑战.当环境治理机制出现问题时,不仅仅是某一个治理环节出现了问题,而是在整个治理的过程中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柳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684-4686
根据我国2006年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数据,利用Topsis法对31个省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省市的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财力的非均等化仍然是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大障碍。最后,对如何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距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宏明 《农业考古》2012,(3):303-305
一、我国农村实用型人才的界定及其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化的新型农民,他们是农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型人才是这些农村人才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尚未对其做出权威的界定,评价标准也不一致,参照全  相似文献   

9.
按照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公共政策分为性别中性、性别平等、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等4大类,它们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各不相同.本研究通过采用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代理变量,首次将实证方法应用于其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分析中,并得出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随女性市场工资率增加而上升,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而下降的结论,即在统计意义上,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飞跃,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满足我国目前的需要并且解决我国现有的矛盾,我们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让全国人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消除地区以及城乡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以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是转移支付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世界各国财政实践普遍存在政府间财政分配的差异性问题。政府间财政分配存在适当的差异,是财政分配效率的体现,但差距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实施任何类型的转移支付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实现地区间的财政均等。因此,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研究对于优化地区间的财政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都具有重大意义。对转移支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影响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因素以及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效果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功能限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政府)功能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失灵或者市场失灵或者个人失灵,政策功能限度的逻辑起点是政府失败,公共政策的负效应的存在。目前我国公共政策的功能领域主要集中于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以及提供社会服务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信息服务均等的重要价值和公共图书馆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的优势,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的兴起,农村公共服务结构非均等化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描述了农村公共服务中社会保障型公共品和生态保护型公共品享有度较高,而经济发展型公共品和公共管理型公共品享有度较低的非均等现状,并从原农村公共服务唯一供给主体——政府角度分析其成因,还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考量了市场、非政府组织、社会企业3种破解路径,最后得出了无论是市场路径、还是非政府组织路径抑或是社会企业路径在改变农村公共服务结构非均等化方面均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在当前环境下改革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元治理”的作用仍是最有利于现实问题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全球已有很多国家基本实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众多发达国家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政策、供给模式、财政投入、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实践为他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了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亟需从创建多元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改善各级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等方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利益固化的财政政策,导致局部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大,且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因地而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应加快扩大国家财政“三农”支出比重、明确地方财政承担“三农”支出的责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影响农民工流动的因素中,公共政策对于民工荒问题的产生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对农民工流动问题的作用机制,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和法律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对民工荒问题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当前公共政策给出了建议,以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使国家的经济、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民工自身生活水平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72-274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秦皇岛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社会保障体系非均等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悬殊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将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以及公共服务供给问责机制不健全等三个方面。最后,从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投入机制以及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秦皇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基本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城乡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有待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客观反映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距,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对策建议,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平等接受社会保障服务的权利,实现我国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孔德新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20-122
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农村环境管理的基础薄弱,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高。采用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提出采取财政投入、招商引资、项目争取等措施,调动政府、农民、社区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投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