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配网环网柜所处环境复杂多样,导致铁质旋转式结构的柜门锁往往易出现锈蚀卡涩的现象,难以开合,大大影响了运维效率,提出一种推拉式的环网柜柜门锁结构,包括设于锁体上用于通过前后向推拉运动带动两根锁杆上下向垂直运动,实现环网柜柜门闭锁和解锁的推拉式驱动机构,该机构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使用时上锁和开锁方便省力,降低了门锁结构因锈蚀发生故障的概率,提高了巡视运维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县域配网改造"新常态"管理实施背景县域配网施工"打包管理"的过去式长期以来,上游网架发展方式的粗放性决定了县域配网投入方式的粗放性,从而也导致了县域配网改造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上长期以来的粗放性,这一特征即是"以包代管"的模式。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管理各自为阵。一个农网工程项目从开始实施到竣工投运,从始至终均由基层供电所主导,由于没有其它形式的管理主体参与其中,使得各供  相似文献   

3.
以配网线路环境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从常规性排查、创新排查治理方法和配网线路运维工作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配网线路环境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及时排除隐患,保证配网线路的正常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网建设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加强营配协同,对于供电企业深化配网运维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供电可靠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加强营配协同的意义,提出配网运维管理易发生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营配协同的创新措施。1加强营配协同的意义加强营配协同是服务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自然雷击、设备老化、外力破坏、运维施工质量4方面阐述了10kV配网故障原因,并以此作为分类标准,对北京远郊地区10kV配网故障进行分析。根据近5年配网故障数据,分析配网故障的主要原因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区配电网技术改造和运维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以往对10kV配网故障的分析往往是基于经验的定性分析,本文对历史信息进行细化统计,得出了配网故障的详细数据信息并作出定量分析,为地区配电网的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为持续提升公司配网运维规范化管理水平,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组建配网运维管理咨询专家组,历时三周,顺利完成省公司配网运维规范化管理提升专项评价工作。专家组系统把脉公司基层单位配网运维基础管理现状,深入挖掘配网运维规范化管理各业务流程、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掘好的一面,并总结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有资料研究,针对高故障率配电网线路跳闸原因进行大数据分析,细究故障成因,从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和管控方案,辅以智能运维手段和新技术,综合配网运维、检修、大修、改造等全过程管控,建立配网故障管控体系,实现以故障管控为核心,提高配电网智能运维水平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于韶华  张帅 《南方农机》2019,(8):149-149
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能源,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电能需求的逐年提升,配网建设的规模也不断增长,配网运维检修任务越来越繁重,特别是农村,配网管理环境十分复杂,只有实现对配网运维检修的集约化管理,才能提高配网管理的效率,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文章主要对农村配网运维集约化管理进行分析,希望为配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蓬莱市供电公司自1996年开始建设配网自动化,目前累计投资2.68亿元,在县级供电企业率先实现了配网自动化的大范围实用。在电网结构、一次设备选型、保护定值间配合、电源方式选择、通信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创立了蓬莱电网的新型配网自动化模式。特别是近几年,蓬莱市供电公司不断将智能配网理念植入配网建设中,使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更趋实用化、信息化、自动化,并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对地区供电企业配网调度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按照"N"、"1+N"、"1"等三个阶段模式稳步推进配网调度集约化建设,并根据配网调度集约化建设程度,考虑系统建设成本和投资效益,提出了配网技术支撑系统功能需求和分阶段建设规划,以满足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层级生态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戈  于强  YANG Di  张启斌  岳德鹏  刘建华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7):258-266,312
以西北典型半干旱城市包头市为研究区,运用复杂网络的评价指标对包头市复杂层级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空间鲁棒性进行评价,提取了第1、2、3级生态源地和第1、2、3层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节点,构建了包头市层级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第1、2、3层生态源地数量分别为8、31、123,生态廊道数量分别为8、35、151,重要生态节点数量分别为7、28、47。通过拓扑结构与空间鲁棒性分析可知:第1层生态网络连通度最低,核数为2,结构简单但重要性最高,其稳定性影响整个层级生态网络的稳定;第2层生态网络由于增加连通性较低的生态节点,可增加小尺度的生态稳定性,但对大尺度层级生态网络稳定性提升没有明显作用;第3层生态网络核数为4,生态网络连通性最高且结构复杂。在第1、2、3层网络恶意攻击比随机攻击的破坏性均更强。第2、3层生态网络中源地节点数量较多,但低等级源地比例高,对增强网络的抗打击能力与恢复能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在网络通讯方面应用广泛,微型计算机是大量微电子的集成产品,但是由于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数据的安全性不能保证.文章介绍了微电子技术与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然后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做出说明.  相似文献   

13.
移动自组网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基于路由的网络安全相比,其具有特殊的安全控制属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信誉度的分簇算法(CIDS),从簇结构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采用信誉度的概念对网络节点属性进行数学抽象,定义节点信誉度的数学表达式,选择信誉度高的节点收集网络数据、检测网络行为.算法与路由协议、通信方式无关,可节省系统资源并保证较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法的空间生态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荒漠绿洲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将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网络骨架的提取算法和空间结构鲁棒性指标根据实际空间生态网络的特点进行改造,对研究区的空间复杂生态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种类型的生态源地节点在较小尺度下均呈现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呈现随机分布,最后呈现均匀分布,这种分布特征保证了小尺度和大尺度上生态网络的稳定。水网廊道的密度范围为0~1.46,路网廊道的密度范围为0~2.27,改造Kruskal算法识别出的骨架廊道符合实际情况。现状生态网络初始的连接鲁棒性仅为0.73,优化后生态网络的连接鲁棒性达到1。经过生态节点布局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节点和边的抗打击破坏能力、恢复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U-Net和特征金字塔网络的秸秆覆盖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田间秸秆覆盖分散、秸秆形态多样,细碎秸秆识别困难,传统图像识别方法易受光照、阴影等因素干扰等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为研究地点,构建田间秸秆图像数据集;对图像进行裁剪、标注后,构建了以U-Net为基础网络的秸秆检测模型。将编码阶段的网络结构换成ResNet34的前4层作为特征提取器,增加模型的复杂度,增强秸秆特征的提取;为增强秸秆边缘识别,在最高语义信息层对深层特征图使用多分支非对称空洞卷积块(Multibranch asymmetric dilated convolutional block, MADC Block)提取多尺度的图像特征;为增加细碎秸秆的检测能力,在跳跃连接阶段使用密集特征图金字塔网络(Dense feature pyramid networks, DFPN)进行低层特征图和高层特征图的信息融合,利用特征图对应秸秆图像中感受野的不同,解决秸秆形态多样的问题;为避免秸秆特征图在上采样时的无效计算,解码阶段使用快速上卷积块(Fast up-convolution block, FUC Block)进行上采样,避免秸秆特征图在上采样时的无效计算。试验表明,本...  相似文献   

16.
5G网络的商业应用使智能电网对移动无线网络安全性、可靠性、低延时的迫切需求得到满足。但同步部署5G网络的初期成本较高,单独使用5G网络难以实现5G应用的连续覆盖。4G网络架构成熟且覆盖面广,将4G网络作为5G网络的有效补充,采用非独立组网架构的5G网络适合现阶段智能电网应用,其能够满足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各环节差异化业务需求,加速了智能电网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FlexRay通信网络是一种新的具有确定性、容错、高速,并能支持分布式控制的总线系统,介绍其背景、技术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温室环境调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温室环境远程调控过程中自动控制参数无法修改或缺少远程手动控制模式的问题,设计了温室环境远程测控系统。系统可分为温室现场测控层、服务器层和用户应用层。现场测控层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温室内外环境信息,并配备了网络摄像头实时监测;服务器层以ARM为硬件平台,采用Linux C语言完成无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和服务器的设计;用户应用层基于Web和Andorid技术,构建提供温室内外即时环境信息查询和自动控制方法选择、控制目标调整、在线视频查看温室内部情况等功能远程终端。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自动测控周期最短为5s,数据传输误码率和丢包率较低,能够满足实时、可靠监测的需求,视频图像流畅清晰,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提高了温室环境测控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分析,揭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和表现形式,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收集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