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公司绩效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以我国1999-2008年期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激励(高管货币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已发挥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为提高公司绩效应合理地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或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2.
以股权激励动机为视角,研究了两类动机下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动机下的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不同:相比于非激励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却能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资源的特征逐步凸显,人才资源的竞争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与企业高管人员的努力付出密不可分,高管薪酬是影响餐饮旅游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通过对2013至2019年32家餐饮旅游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但高管薪酬增长率与公司的财务业绩表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困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水平;股权激励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148-149
本文对山东省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基于三种理论,分别是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本文从这三个理论出发,研究山东省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取山东省上市公司2012-2013年披露的高管持股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3~2014年发生高管腐败的49家上市公司作为相关样本和未发生高管腐败的49家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高管腐败对经营业绩有显著危害。CEO权力强度、股权分散性、股权流动性与高管腐败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高管腐败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与高管腐败低度正相关,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CEO相对薪酬与高管腐败低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2008~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样本,通过将在职消费划分成正常、超额两部分,研究发现:以薪酬管制、冗员负担为代表的制度背景与上市公司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并且,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损害企业绩效,而正常在职消费则能显著提升公司业绩,证明调和在职消费两种理论的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约束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攫取超额在职消费的力量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外在政治因素,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并未能产生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考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现象,股权激励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对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相应地会降低投资不足行为的产生;高管过度自信是导致股权激励效果弱化的重要原因,股权激励的实施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作用下加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而对投资不足表现出不显著的抑制效果;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有效抑制高管过度自信概率,也是激励效果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0.
股东由于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不同持股目的,进而通过股东大会对上市公司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激励,激励拥有经营权的高管层,使之价值取向与己趋于一致。不同股权结构给上市公司高管层提供了不同侧重的激励组合,通过高管层的经营决策,影响上市公司绩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法人股、流通股比国有股主体更关心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经营收益,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而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更关心上市公司社会贡献;流通股股东更关心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经营状况;适度股权集中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发展迅猛,逐渐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选取了828家上市家族企业2015~2017年高层管理者薪酬和企业绩效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家族企业高管的年度报酬总额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最后,针对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上市家族企业高管薪酬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高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是发挥高管人力资本效用进而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高管人力资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削弱了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但非国有企业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管理层权力加大了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相关性更明显;管理层权力削弱了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部分高管进行访谈,并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声誉激励强度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力资本在两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声誉激励通过与显性激励的交互效应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间接的效用,具体而言,声誉激励与薪酬激励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互替效应;产权性质能够对高管声誉激励效用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9年前上市的235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13年的年报数据,实证检验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复杂不透明的避税交易为公司高管的自利行为提供了机会。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扭曲程度较大,所握权力缺乏监督,当他们从显性薪酬契约中获得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较低时,可以通过避税交易寻租,此时国有上市公司避税程度较大;国有上市公司与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公司发生的异常关联交易、以及对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操纵是国企高管避税寻租的实现途径。但是,“四大”审计并不能对高管避税寻租产生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首次公告股票期权计划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数据,考量股权激励计划契约结构对其激励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中高管激励比例、行权价格、绩效条件严格度、激励强度及激励期限均将对其激励效应产生正向影响。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契约时,应适当扩大高管激励比例、提升行权价格、提高绩效条件严格度,增加激励强度、延长激励期限以增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2011~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薪酬辩护的视角,考察管理层权力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监督约束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高管利用手中权力获取超额薪酬、谋取私利的同时,会通过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为自身薪酬进行辩护,形成薪酬契约合理有效的表象;产品市场竞争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高管的薪酬辩护行为,降低管理层权力对薪酬契约的影响和扭曲。  相似文献   

18.
以2011~2017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密度为解释变量,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公司治理的股东制度、董事会结构、高管团队的相关指标分别为调节变量,研究公司治理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研发人员占比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研发密度对企业绩效则有负向影响。在公司治理调节效应方面,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占比、高管持股比例以及高管薪酬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规模则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9.
将研究背景设定为不同的行业.探讨不同行业的高管流动特征。基于我国上市民营企业年报数据·研究发现行业的差异对公司高管团队流动性有显著影响;具有股权激励的公司高管团队流动性显著低于不具有股权激励的公司;具有股权激励的公司高管团队对流入人员吸引力更强。另外·在IPO当年的公司高管团队流动性大于后续年份。  相似文献   

20.
经理风险厌恶会增加股东使用业绩薪酬激励的成本,然而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经验研究发现,如果经理过度自信,则会减弱风险厌恶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其薪酬中的报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其与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同时研究还发现,非系统风险所占总风险比重较大的公司,相比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会给予过度自信的高管更高的报酬业绩敏感度,这意味着高管的过度自信主要源于其对公司非系统风险认知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