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是实现村庄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的关键,其中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建设者、人居环境治理的参与者,政府须保障其主体性地位、农民需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以惠德村为典型案例,从政府、村集体、农民三个层面剖析人居环境治理下农民主体性困境,提出三条优化路径:政府治理模式——从包揽命令式到协调参与式、村集体治理方式——从基层自治能力缺乏到创新基层治理策略、农民角色转变——从无为旁观者到有为参与者。  相似文献   

2.
2003年起,浙江省海宁市实施以“小康示范百村整治”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工程,2004年6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村庄美化洁化等专项治理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在全市构建起了一张“立体化”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网络,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新路子,全市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农民的根本福祉.为摆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暴露出的农民自主治理行为动机弱、合作意愿低、规则效力差等诸多现实困境,在结合自主治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与无结构式访谈对山西省晋中市TG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困境进行分析,并最终从行为动机、合作意愿和规则效力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治理效果关乎广大农民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福祉.为全面了解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深入研究国内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典型案例,借鉴各地切实可行的先进整治模式,以湖南省郴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为基点,提出针对性治理对策,以进一步改善当地农村居住...  相似文献   

5.
目前,荆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村“脏乱差”整治、河湖“清四乱”、农村生态治理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存在部门权责不清晰、“重建轻养”、村民自治意识不强、保洁体系不健全、农村特有风貌流失等突出问题,制约着荆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提升。对此,提出了健全治理权责机制、发动村民共建共治、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聚焦聚力资金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村民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推动生活垃圾的长效治理,创造生态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长久实施.该文分析了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现实情况提出了推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玉溪市通过科学选择改厕模式、垃圾处理模式,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多措并举提升村容村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方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还存在厕所改建质量不高、村庄污水垃圾治理设施不配套、清理整治农村临违建筑和危旧房屋工作难度大、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下一步将着力提升改厕质量、稳步推进垃圾和污水高效治理、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为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农水治理对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的嵌入性是指小农水治理嵌入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之中,即小农水治理与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相联系并受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影响。人民公社制度下,人民公社及村级基层组织拥有的强大农村社会动员及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功能有效提升了小农水治理绩效;但人民公社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小农水治理中诸如集体行动困境等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乡政村治"制度下,乡镇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农村社会动员及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功能的弱化导致了小农水"建""管""用"陷入困境,但随着"乡政村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对小农水治理的积极影响必将充分展现。只有重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环境:构建财政支持小农水治理的长效投入机制、长效激励机制及有效监督机制以强化小农水治理中的国家力量,实现乡镇政府、村级基层组织治水功能的制度创新以强化小农水治理中的乡村基层组织力量,构建农民参与的市场引导机制、组织引领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以强化小农水治理中的农民力量;才能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农水善治。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暴露出了基层治理面临的一些困境与问题。本文从基层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基层治理的困境,从而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农业生产、生活垃圾以及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使得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尽管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但由于尚未形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中心理念,污染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政府的决心不足与职能不清,未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农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够等问题。采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主体,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调研分析,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着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不足、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不足、管护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完善专项资金支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着眼长效治理,健全管护机制、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转化,从而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增强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致使农村的生活用水、土壤、空气质量等都有不同程度污染,环境越来越恶化,必须及早治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中体现为坚持农民主体性。结合对武汉市农村污染治理的分析,农民主体性在农村污染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归纳为治理过程重要的参与者、科学决策不可缺少的制定者、治理结果的最终受益者。当前,在武汉市农村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仍存在农民主体性缺失的现象。从政治、法律和文化三个层面去探究武汉市农村污染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现状,认为只有全面凝聚农民主体力量才是解决武汉市农村污染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大举措之一在于优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此为实现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发展阶段,重庆市紧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聚焦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全面落实村容村貌、厕所革命和农村河道河塘治理等任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取得较好成效。从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主体积极性,多部门协同,完善绩效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新发展阶段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农村环境,才能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出发,对农村的环境问题做出必要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湖北农村污水治理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农村污水治理研究对于改善农村环境、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以及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对湖北省的5个乡镇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湖北农村污水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工业污水是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较弱和政府投入力度不够是农村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的主要原因。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水污染问题。针对湖北省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提出了污水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文章结合工作实践,从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分析了南充市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梳理出南充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群众主体意识不足、后续管护乏力等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强化统筹协调力度、拓展资金筹措渠道、提升群众思想认识、构建长效管护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决策部门和同类地区提供参考借鉴,共同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工作。农村污水治理引起多方关注。本文从污水产生的根源、农村污水的处理现状进行调研,提出相应的方法与措施,改善污水处理现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9.
胡友芬 《乡村科技》2023,(11):123-12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资金、技术模式、主体、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应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应用治理技术模式,推进“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健全治理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广东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前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经全面提升,但治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下一步广东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