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4∶2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当地常用品种齐黄34作对照,选择菏豆33等10个大豆品种,综合考量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筛选出菏豆33、山宁24、祥丰4号、中黄39等4个较为适合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为当地农户选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应用AMMI模型对2020年福建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的11个品种、7个试验地点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及试点的鉴别力。结果表明,华夏10号、苏闽夏2号和闽诚豆8号属高产稳产品种。福清、尤溪2个试点对品种鉴别力较强,较适合开展品种区域试验。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AMMI模型中的主成分值,共解释总互作平方和的91.65%,有效地分析了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的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差异,推广合理的轮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连作玉米、连作大豆4种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中大豆籽粒产量较连作大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88%和17.55%,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玉米分别高1377元/hm^2和336元/hm^2,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大豆分别高2279元/hm^2和1237元/hm^2,玉米-高梁-大豆轮作年净收益比玉米-玉米-大豆轮作高1041元/hm^2。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其硫利用的研究不足。本研究评价了云梦六月花叶和沁阳大豆对低硫的耐性,以这2个品种为材料,利用RNA重测序技术分析了对照(+S)和缺硫(–S)水平下根和叶中的表达谱。结果表明,云梦六月花叶对低硫表现为耐性,沁阳大豆对低硫表现为敏感。表达谱分析在云梦六月花叶和沁阳大豆的叶中分别鉴定到9064个和9795个低硫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根中分别鉴定到3185个和5006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2个材料叶中有9个共有途径,仅植物MAPK信号途径富集更多的上调表达基因。2个材料根中有18个共有途径,其中9个途径在2个材料的中对低硫的响应一致, 4个途径包含更多的上调表达基因, 5个途径包含更多的下调表达基因。在其余9个途径中,云梦六月花叶包含更多的上调表达基因。大豆硫酸根转运蛋白基因对硫酸根的吸收和转运非常重要,在表达谱中鉴定到27个硫酸根转运蛋白基因,分属4个亚组,亚组1、2、4的基因多受低硫诱导,亚组3的基因对低硫的响应较为复杂。基于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从植物MAPK信号途径中克隆了一个受低硫诱导的基因Gm EIL1,通过转化大豆毛状根证明该基因参与大豆硫利...  相似文献   

5.
以开花期相近的181个大豆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研究开花后不同光照长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在利用SSR标记构建大豆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日(16 h)和短日(12 h)条件下检测与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光周期敏感度(PS)相关的QTL。结果表明,开花后光照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不同性状的光周期敏感度差异明显,株高>主茎节数>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单株荚数>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2个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等性状及各性状对开花后光周期处理的敏感度相关的QTL,分别定位于A1、A2、B1、B2、C1、D1a、F、L等8个连锁群上。其中,在短日条件下检测到4个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37%~26.63%之间;在长日条件下检测到3个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84%~27.85%之间;检测到5个与不同性状光周期敏感度有关的QTL,可解释相对应性状表型变异的范围在6.15%~21.44%之间。针对同一性状,未检测到在长日和短日条件下均起作用的主效QTL, 说明开花后光周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 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大黄鱼鱼卵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淀粉、食盐、白砂糖、浓缩鸡汁和花生油等辅料,研制大黄鱼鱼籽酱。研制过程中对添加的辅料用量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确定大黄鱼鱼籽酱的最佳调味工艺。结果表明,当淀粉添加量为4%,食盐添加量为3%,白砂糖添加量为1.0%,浓缩鸡汁添加量为3%时,所制得的大黄鱼鱼籽酱感官品质评分最高,具备较优的口感、色泽及质地,该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大黄鱼鱼籽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抑制冷藏大黄鱼肌肉的脂质氧化劣变,将不同浓度(0、0.5%、1.0%和1.5%)的猪骨蛋白酶解物添加到大黄鱼肌肉中,通过观察和分析4℃冷藏条件下鱼肉感官品质及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的变化情况,研究猪骨蛋白酶解物对冷藏大黄鱼肌肉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浓度猪骨蛋白酶解物的各处理组鱼肉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均显著降低(P<0.05),鱼肉感官品质显著提高(P<0.05),但不同浓度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0.5%浓度的猪骨蛋白酶解物即可有效抑制冷藏大黄鱼肌肉脂质的初级氧化产物和二级氧化产物的生成,对控制大黄鱼冷藏期间的肌肉脂质氧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橘皮黄色素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橘皮为原料,从影响橘皮黄色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提取温度、时间和溶剂出发,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对黄色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制备后橘皮黄色素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以1∶8(g/mL)的料液比在温度60℃下浸提5h,得到的黄色素浓度最高,在370nm处的吸光度为1.372,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对光和热的耐受性强,受pH值变化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RT-PCR,获得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罗田分离物28kD蛋白基因的cDNA克隆pUW28-1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的28kD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北罗田和河南潢川分离物在第326,327和336位较四川雅安、江苏扬州及日本分离物缺少3个核苷酸(nt),前两者核苷酸长度为762nt,后三者为765nt;不同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从92.1%到96.9%,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从89.8%到97.3%。  相似文献   

11.
菜籽饼粕中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菜籽饼粕的脱毒以及从中提取蛋白质的各种方法,综述了菜籽蛋白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水相酶解法和膜分离法在提取、分离菜籽蛋白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苦水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水玫瑰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选用80%的乙醇,pH为2,料液比1∶60(g/mL),浸提时间60 min;苦水玫瑰花红色素在pH<6的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在70 ℃以下较稳定,但对光较敏感,食品添加剂蔗糖和VC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色素吸光值变化幅度在10%以内)。该色素对还原剂Na2S2O3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而对氧化剂H2O2的耐受性较弱,金属离子Na+、Al3+、K+、Ca2+对色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而Fe2+和Fe3+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具有保健功能的乳饮料。对嗜酸乳杆菌发酵乳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稳定剂的最佳配方用量是:CMC0.2%,果胶0.3%,柠檬酸钠0.05%或CMC0.1%,果胶0.3%,三聚磷酸钠0.1%,柠檬酸钠0.1%。考察了不同均质压力对产品的沉淀率和口感的影响,并对不同均质压力下产品的颗粒分布进行了测试,确定了最佳均质压力为15~20MPa。测定出活菌型产品在温度4℃下贮藏18d,产品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大于1×106cfu/mL。  相似文献   

14.
以14个绵阳系列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和SDS-沉降值的变化规律,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与SDS-沉降值的关系,为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变幅为7.30%~13.09%,多数品种属于低蛋白质含量类型。多数品种的SDS-沉降值分布在20~30 mL范围内。不同品种籽粒蛋白组分各异。籽粒蛋白质含量、贮藏蛋白含量、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都与SDS-沉淀值成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与醇溶蛋白含量是绵阳系列小麦品种获得较好烘烤品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