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优质水蜜桃品种高效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熟期、不同着色类型桃品种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套袋对照相比,早熟水蜜桃品种千代姬通过套袋可提高优质果率8.8~11.8个百分点,净增加收益100~200元/667m2;中熟水蜜桃品种日川白凤、良姬通过套袋可分别提高优质果率12~36个百分点、增产优质果500 kg/667m2以上,分别净增加收益1 700~2 300元/667m2、3 300~4 300元/667m2;晚熟水蜜桃品种新白花通过套袋可提高优质果率50%以上,净增加收益4 0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探索了双季稻种植过程中,在等氮代替常规施肥以及在基肥和追肥分别给予减量的条件下,控释肥对比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主要性状、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控释肥(等氮或减氮处理)处理的双季稻总产量和年收益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总产量增加2.46%~8.11%,收益增加2 070.8~3 074.4元/hm2;等氮控释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早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9.57~24.14个百分点),但降低了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6.56~13.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在桃树生长期叶面喷施沼液,结果表明,生长期喷浓度为50%沼液4次,对桃树营养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树体更趋于健壮,平均单果重增加28.0 g,果实硬度增加0.7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0百分点,优质果率增加19.0百分点,增加收益21772.5元/hm2。  相似文献   

4.
干旱丘陵区化学调节剂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马铃薯,对其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美加丰处理较对照比,商品薯率提高了24.7个百分点,产量提高了14.60%,淀粉含量增加了0.83个百分点,干物质含量增加了0.94个百分点.2.保丰素处理较对照比,商品薯率提高了14.36个百分点,产量提高了8.50%,淀粉含量增加了0.5个百分点,而干物质含量增加了1.9个百分点.3.缩节胺处理较对照比,商品薯率提高了12.53个百分点,产量增加了5.12%,淀粉含量和干物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93个百分点和2.04个百分点.整体效果以美加丰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47145、47177、47157、47151、47138、47175共6个自选高淀粉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甘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可减缓这一进程.在17℃条件下,6个材料平均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8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87个百分点;贮藏28 d的淀粉含量下降2.9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87个百分点.10℃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1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8个百分点;贮藏28d的淀粉含量下降1.42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6个百分点.[结论]研究可为甘薯贮藏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让农民得到了实惠。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在土地收益以后再增加一份财产性收入的话,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42元,增长8.8%,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超早钵育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增加1.31叶,带蘖率增加50.8个百分点,株高增加2.87cm,成苗率增加2个百分点,茎基部宽增加2.01mm,地上百株干重增加1.47g,地下百株干重增加0.77g,根长增加0.33cm,根数增加11.2条;超早钵育苗返青期提前4d、齐穗期提前4d、成熟期提前3d,每穴收获穗数增加2.35穗,成穗率增加2.56个百分点、平方米穗数增加55.95穗,穗粒数增加1.7粒,穗实粒数增加5.63个,结实率提高4.4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2g,公顷增产1662kg。  相似文献   

8.
通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完善和发展了适合伊川烟叶生产的"1-7-7S"烟叶采烤分一体化服务模式,有效整合了生产资源要素,推动了烟叶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工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明显提高,减工降本增效成效突出,每公顷节约成本2491.5元;促进了烟叶烘烤质量明显改善,烘烤收益显著增加,上等烟提高10.4百分点,烘烤损失率降低7.98百分点,每公顷增加收益5447.3元.烟叶采烤分一体化作业,是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大力推进,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9.
甘薯专用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品种肥料对甘薯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专用肥Ⅱ号比规范施肥(CK1地方标准)增产14.0%(P<0.01),增收23.9%,而且可溶性糖、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分别增加0.85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和3.60个百分点;与习惯施肥(CK2)比较,效果更为明显,增产达极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76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增加0.41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增加2.9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分别比CK1和CK2提高23.9%和13.0%.说明施用甘薯专用肥Ⅱ号具有明显的增产增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金正大硝基双效肥与当地施肥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在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从抗逆性上看,水稻金正大硝基双效肥空瘪率比常规施肥低1.6个百分点,褐变穗和纹枯病的发病率分别比常规施肥低1.7、4.3个百分点。水稻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在株高、穗长、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都要优于常规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水稻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增产409.5kg/hm2,公顷增加产值1105.50元,去掉成本,公顷净增收益505.50元。  相似文献   

11.
袁霖  毛兰兰  杨俭  刘望  陈艳红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2):1031-1032,1062
[目的]探讨月桂酸乙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从山苍籽核仁油中分离出月桂酸,以磺化炭作催化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用月桂酸与乙醇合成月桂酸乙酯。[结果]当反应温度从160℃升高到170℃时,酯化率增加了8.46个百分点;当反应温度从170℃升高到180℃时,酯化率增加了6.06个百分点。当反应时间从50 min增加到60 min时,酯化率增加了6.30个百分点;当反应时间从60 min增加到70 min时,酯化率增加了2.85个百分点,再增加反应时间,酯化率变化不大。当催化剂用量从0.08 g增加到0.10 g时,酯化率增加了2.61个百分点;当催化剂用量从0.10 g增加到0.12 g时,酯化率降低了0.11个百分点。[结论]微波辐射下,磺化炭催化月桂酸与乙醇合成月桂酸乙酯,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无污染。  相似文献   

12.
晚稻秧田与大田施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田于播后8 d、26 d每次每667 m2用10%益舒宝1.0 kg,Ⅱ优42施药株受害率、株带活虫率分别较对照(不施药)降低17.59、21.71个百分点,稻瘿蚊死亡率增加33.54个百分点;野澳丝苗施药株受害率、株带活虫率分别降低13.96、54.48个百分点,稻瘿蚊死亡率增加85.8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化"不完全"的困局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期。从1978年到2010年,城镇化率提高了29.5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92个百分点。本世纪以来的10年,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4.6亿增加到6.3亿,年均增加1700万人。(1)但是,从2000年开始,官方统计的城市化率中,不仅包括具有城市户口的常住居民,同时也包括没有城市户口、在城市居住6  相似文献   

14.
针对茶树及食用菌栽培模式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2017年9月—2018年4月、2018年9月—2019年4月连续2 a以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为研究对象,开展茶园套种、不套种榆黄菇的田间对比试验,并比较茶园套种榆黄菇与大棚培植榆黄菇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套种前相比,茶园套种榆黄菇可使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10.65%、23.78%、4.31%。与不套种相比,茶园套种榆黄菇处理第2年的茶发芽密度极显著增加144.6个/m~2,增幅达16.36%;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65、0.49、0.52个百分点,茶多酚、花青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4、0.13个百分点。2017、2018年茶园套种榆黄菇的鲜菇产量与大棚栽植差异不显著,但总氨基酸含量比大棚栽植榆黄菇分别极显著提高1.91、3.72个百分点。茶园套种榆黄菇较不套种平均可增加2.45万元/hm~2净收益。可见,投产茶园非生产季节套种榆黄菇能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园附加值,提高榆黄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0-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国际大豆价格的波动趋势,并构建协整模型对国际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大豆出口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际大豆价格则下降2.17个百分点;世界人均实际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际大豆价格则上升4.7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绿色高效施肥技术在当归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展示当归绿色高效施肥技术,2021年在岷县中药材绿色种植基地开展示范性试验。试验设7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当归形态特征、产量、收益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施肥[复混肥料(总养分≥45%,N-P2O5-K2O为20-15-10)75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有机肥(有机质≥45%,N+P2O5+K2O≥5%)1 200 kg/hm2]而言,6种施肥模式当归芦头径增加0.14~0.40 cm、根长增长0.16~3.03 cm、主根径增加0.15~0.34 cm、单根鲜重增加10.67~26.16 g/株;当归产量增加333.90~1 740.90 kg/hm2,产量增幅为2.69%~14.03%,较常规施肥增收3 665~15 159元/hm2。阿魏酸含量增加了0.014~0.020百分点,挥发油含量增加了0.07~0.14百分点,醇浸出物含量增加了0.8~2.9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在当归栽培中,采用覆黑色膜、覆白色膜、沟植、垄作及平作等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进程、农艺综合性状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覆黑色地膜的处理较平作无膜对照、田间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期测定结果:株高增加9.5个百分点,叶片数增多0.44枚/株,地上部干物质增加7.54g/株,根干物质增加12.56g/株,麻口病发病率降低0.1个百分点,特、一等归出成率分别提高22.5和7个百分点,鲜归产量提高4650kg/hm2,增产33.4%.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严格育苗措施和本田管理,结果优质米处理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提高了1.61个百分点,水稻中后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和株发病率分别降低3.98个百分点和5.37个百分点,水稻千粒重增加0.318克、精米率提高2.06个百分点,整精米率提高3.40个百分点,整精米亩产量提高16.17公斤。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播期和优化施肥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大豆品质和增加产量;优化施肥,即适量少施氮、增施磷钾锌硼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适量少施氮,可增加大豆产量136.5 kg/hm2,增加油分0.25个百分点;增施磷钾肥,大豆产量增加148.5~277.5 kg/hm2,油分增加0.11~0.54个百分点;增施锌硼肥,大豆产量增加184.5~216.0 kg/hm2,油分增加0.34~0.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据农业部近期的农情调查显示,2003年全国冬小麦冬前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的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30.4%、39.7%和29.9%。与上年同期相比,一类苗、二类苗分别减少2.5和1.5个百分点,三类苗增加了4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油菜籽冬前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35%、41.5%和23.5%。与上年同期相比,一类苗、二类苗分别增加1.5个百分点和减少2.1个百分点,三类苗增加了0.6个百分点。当前相对有利的条件是全国大部地区墒情好,农作物出苗较好,基本一播全苗,只要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入(春后苗情有望转化升级越冬小麦苗情稍差 油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