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溪市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兰溪市毛竹低产林面积较大,影响当地竹产业的发展。对笋竹两用毛竹低产林采取垦复、松土、施肥、调整竹林结构等改造技术措施。实现平均产春笋6141.0kg/hm^2,平均产竹材6569.3kg/hm^2,平均产冬笋435.9kg/hm^2,平均产值16147.5元/hm^2.  相似文献   

2.
谢云玉  丘伟师 《农技服务》2011,28(9):1349-1351
从林地选择、土肥水管理、竹鞭管理、科学挖笋、留好母竹、合理砍伐、新竹标号、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山区毛竹笋材两用林丰产配套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培育毛竹笋材两用丰产林,可产竹笋3 750~8 250 kg/hm2,竹材6~9 t/hm2,比现有竹林产值提高4~7倍。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5,(8)
<正>毛竹单纯用材林,管理粗放,仅利用竹材资源,很少利用竹笋资源,收益较低。毛竹笋材两用林,既有竹笋又有竹材,经济效益比单纯用材林要高几倍甚至十几倍。在现有的毛竹用材林中,选择交通方便、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立竹基础好的竹林改建成笋竹两用林,并采用"一竹三笋"丰产经营技术,可  相似文献   

4.
于2011-2016年开展苦竹林不同抚育措施比较试验,分析不同抚育措施对苦竹林新竹数量和质量、产笋量、产材量、现存竹材量、竹笋象危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冬季间伐、保留立竹数9000株/hm~2、冬季深翻处理的苦竹林经营效果最好,并能有效减轻竹笋象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毛竹林施肥,不但能促进竹笋产量提高,留养新竹数量的增加,还能促进竹林提早出笋,且持续时间长。但是,留养的新竹平均立竹胸径会下降,竹材质量会有所下降。因此,建议通过施肥方式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的同时,应重视加强竹笋的利用、科学留养新竹,建立合理的立竹结构,使毛竹林持续高效生产,稳步提高竹林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省戴云山脉石竹林资源分布、生长现状及经营技术措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荒芜低产石竹林平均胸径大多在1~2cm之间,立竹数一般只有750~1 500株/hm2,竹鞭多盘结在土层0~20 cm,杂灌、杂草较多,林分生产力低下。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石竹林的质量与产量。试验结果表明:经改造,林分的立竹数、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均有大幅度增加,产笋量、产材量、现存竹材量分别为对照的1.6、25.6、27.4倍。综合技术措施处理与对照相比,产笋量和竹材量两者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采取综合经营技术措施处理可以提高石竹林的产量。综合经营技术措施是改造荒芜石竹低产林的有效方法,在戴云山脉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石竹林,建议在戴云山脉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黄竹人工林林分结构与产量。[方法]以广西田东县黄竹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采伐老竹、每竹检尺、单株称重,分析单株竹秆鲜重与胸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年生林分立竹量9 779株/hm2,竹材鲜重18.1~32.7 t/hm2,平均23.5 t/hm2,立竹平均胸径3.9 cm,平均高度7.7 m。单株竹秆鲜重(W)与胸径(D)、高度(H)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135DH+0.001(DH)2,R2=0.969;单株鲜重与胸径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153D+0.325D2,R2=0.955。[结论]在竹林生产经营中可利用胸径、高度及采伐株数进行竹林产量预测,在竹子高度测定困难时,也可利用胸径和采伐株数进行测产。  相似文献   

8.
夏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45-146
研究经营茶秆竹笋竹两用林合理的经营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9000~13500株/hm2密度范围内,新竹平均胸径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在7500~12000株/hm2密度下,新竹平均竹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产材量受到平均胸径大小与立竹数量多寡的双重影响。从培育茶秆竹笋竹两用林经营目的综合分析,茶秆竹以笋竹两用林为经营方向,合理经营密度以9000~10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林福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13-11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糙花少穗竹不同垦复经营措施试验研究,比较不同水平的经营措施对笋发育、新竹秆径、竹高、立竹度以及笋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松土结合施用复合肥或深耕松土,年发笋数达19900~25500个/hm2、年笋产量9145.0~12642.5kg/hm2、新竹立竹度5425~6175株/hm2、新竹秆径2.60~2.85 cm、竹高6.30~6.73m、年竹产量2441~2778.8 kg/hm2。分别比未垦复的竹林提高136.9%~203.6%、372.4%~553.0%、191.04%~231.28%、88.41%~106.52%、47.89%~57.98%和309.28%~365.87%;其经营利润达10905.4~17063.6元/hm2,是粗放经营的4.51~7.06倍,投入产出比达到1∶6.5~6.8。其中尤以深翻松土并配施复合肥的经营措施效果最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0.
笋竹两用毛竹林丰产经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竹是我县林业资源的一大优势,为使之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以适应竹材和竹笋加工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笋竹两用林是在同一林分中既生产竹材又生产竹笋、两者并重的一种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1.
毛竹是我县林业资源的一大优势,为使之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以适应竹材和竹笋加工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笋竹两用林是在同一林分中既生产竹材又生产竹笋、两者并重的一种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退化低丘红壤新造毛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低丘退化红壤区新造毛竹林的促进生长提供科学依据为目标,在竹林林分结构年际变化和生态构件因子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采用定位调查方法研究立竹年龄、径级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和生物量各组分间关系及其特征生态构件因子,结果表明:立竹胸径与竹林其它生态构件因子间呈极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是新造毛竹林林分结构年际变化的主导因子。竹龄对竹林地上各器官含水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龄立竹竹秆、竹枝含水率较1龄立竹分别下降10.3%、9.4%,3龄始趋于相对稳定。2龄叶含水率较1龄叶含水率降低24.6%,相同叶龄竹叶含水率差异不显著。低丘红壤区新造毛竹林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与立竹径级呈一致性增长趋势,各组分生物量构成比例随径级无显著变化,大小顺序与其它土壤类型的毛竹林趋于一致,为竹材>竹枝>竹叶,而地上生物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竹林立竹平均胸径的差异。易于测量的立竹胸径与全竹干质量、竹材干质量显著相关,可作为毛竹林地上生物量分析的特征生态构件因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2 100~2 550、2 700~3 150、3 300~3 750株/hm~2 3个立竹密度和复合肥、饼肥、配方肥3种施肥种类双因素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处理间鲜笋地径、笋高及鲜质量差异,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地区毛竹笋用低产林竹笋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经营措施后,竹林竹笋产量显著高于CK。立竹密度和施肥种类的交互作用对毛竹笋地径有显著影响,其中,以高密度、复合肥处理的地径值最大,为9.65 cm,随着毛竹林立竹密度的增大,其形态特征由"胖、矮"型逐渐变为"瘦、高"型。立竹密度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较施肥种类更为明显,较低立竹密度的竹林更有利于竹笋产量的提高。在不同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低密度、复合肥处理,毛竹笋产量为2 174.40kg/hm~2;产量最低的为高密度、饼肥处理,为1 299.15 kg/hm~2。在自然立竹密度处理中,以配方肥的产量最高,为1 721.55 kg/hm~2,综合考虑经营成本等因素,在该地区毛竹笋用林的经营初期可考虑施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衢县1992 年来历时6 a 结合竹林定向培育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项目的实施, 因地制宜, 把采伐青竹生产造纸原料纳入竹林生产, 开展了毛竹林新型经营模式的试验研究, 生产竹笋、青竹和成竹等主要产品, 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此种经营模式比笋竹二用林更具市场竞争力, 减少了市场风险, 提高了竹林效益。特将生产竹笋、青竹和成竹的毛竹林新型经营模式称为笋材三用林。表6 参1  相似文献   

15.
一、竹产业概要 1.行业的定义及隶属关系 1.1竹产业 竹产业是以竹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竹材、竹笋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行业.竹产业包括竹林种植业、竹材采运业、竹材加工业、竹笋采收及加工业等. 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指竹产业在农业产业和垂直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产品,主要指竹子、鲜笋和水煮笋.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新型经营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省衢县1992年来历时6a结合“竹林定向培育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因地制宜,把采伐青竹造纸原料纳入竹林生产,开展了毛竹林新型经营模式的试验研究,生产竹笋、青竹和成竹等主要产品,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此种经营模式比笋竹二用林更具市场竞争力,减少了市场风险,提高了竹林效益。特将生产竹笋、青竹和成竹的毛竹林新型模式称为笋材三用林。  相似文献   

17.
经营毛竹笋用林的目的是增加竹笋产量提高经济收入。我市有竹林6.67万hm^2,其中笋用林占30%~40%,而且大多数是花年竹林,产量从1980年的500多万t达到目前1000多万t(包括鞭笋、冬笋)。经营花年竹林有以下好处:产量可迅速提高;全年均衡产笋,可为竹笋罐头厂源源提供原料;吸纳多余劳力,提高竹山经济效益,为农村致富服务。经营花年竹林要抓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一、竹产业概要 1.行业的定义及隶属关系 1.1竹产业竹产业是以竹林资源为基础,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竹材、竹笋及其深加工产品的行业。竹产业包括竹林种植业、竹材采运业、竹材加工业、竹笋采收及加工业等。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指竹产业在农业产业和垂直一体化过程中产生的产品,主要指竹子、鲜笋和水煮笋。  相似文献   

19.
对低产毛竹林采取不同抚育经营措施,研究其改造低产毛竹林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深翻施肥能极显著增加低产毛竹林立竹株数、胸径生长量、竹林均匀度、整齐度等,林分结构也得以快速改善,达到笋竹两用林丰产结构指标;越是集约经营,改善毛竹林分结构越快越好。  相似文献   

20.
四季竹叶面积指数与竹笋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四季竹叶面积指数与立竹胸径、密度、枝盘数等因子间的回归经验式,发现其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均是影响竹笋产量的重要林分结构因子,其中叶面积指数与竹笋产量紧密相关,当叶面积指数为10.339时,竹笋产量最高.提出了为达到四季竹竹林高产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应合理调控竹林的立竹度和胸径,使叶面积指数达到竹林丰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