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蛋白肽可以通过胶原蛋白酶解得到,其来源广泛、成本较低。胶原蛋白肽分子量小于胶原蛋白,更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调节生理的功效,使其广泛应用在食品、医学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同时阐述了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功效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目前常用可食性抗菌膜,对成膜物质和抗菌剂进行了分类,并阐述了胶体、脂类和复合材料3种成膜物质,以及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等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可食性抗菌应用研究可能发展的方向,为食品品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多糖类可食性膜的种类和应用现状等,提出了多糖类可食性膜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鱼皮胶原蛋白的特性与应用、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对该产品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可食性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可食性膜的主要特性和优点,总结了国内外可食性蛋白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可食性蛋白膜的研究方案,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结构复杂、类型较多,在医药、保健、食品加工、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水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水产品胶原蛋白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鱼皮中的脂肪、杂蛋白严重影响胶原蛋白的纯度。综述了鱼皮的研究进展、鱼皮提取过程中脱脂除杂工艺,以期为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和绿茶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GTE涂膜,研究了膜对圣女果保鲜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圣女果的失质量率、腐烂率、褐变强度、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胶原蛋白/GTE涂层能有效减少圣女果的失质量和腐烂率,抑制果实褐变,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因此,胶原蛋白/GTE涂层对圣女果的保鲜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可食性膜的种类、特性、保鲜机理及其在切分果蔬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可食性膜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对可食性膜的研究探讨提供基础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外消化方法,模拟人体肠道体系,对莲子淀粉可食膜的体外消化速率进行研究,并根据淀粉水解百分率推测血糖指数。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莲子淀粉、莲子淀粉可食膜的消化速率均大于未经热处理的样品;莲子淀粉可食膜的水解速率均高于莲子淀粉,其血糖指数大于90,属于高血糖指数食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鲽鱼鱼皮胶原蛋白制备胶原蛋白肽并对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不同酶解条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优化得到最佳酶解工艺条件:pH 9.5,加酶量1581 U/g,底物浓度10 mg/mL,酶解时间为6 h,酶解温度60℃,最高清除率为75.51%,半数清除浓度(IC50)为7.98 mg/mL。  相似文献   

11.
在食品保鲜领域,可食用天然抗菌保鲜膜是一种重要的可生物降解膜,具有易降解、成本低、来源广等特点。介绍了多糖膜、蛋白膜和脂质膜3种可食性涂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复合成膜技术、纳米颗粒制备技术及添加植物精油在制备可食性涂膜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可食性包装材料在保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可食性膜对草鱼鱼片保鲜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比较了不同可食性抗菌膜对草鱼鱼片的保鲜效果。实验把成膜材料的类型和葱姜蒜混合乙醇提取液添加作为两个因素,制备了6种涂膜液CMC(羧甲基纤维素)、CMCT(羧甲基纤维素+葱姜蒜提取液)、Chi(壳聚糖)、ChiT(壳聚糖+葱姜蒜提取液)、NaAlg(海藻酸钠)和NaAlgT(海藻酸钠+葱姜蒜提取液)。研究发为成膜材料对鱼片的保鲜指标具有显著差异。CMC和CMCT的感官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而细菌总数、TVB-N和pH显著高于其它各组;NaAlg和NaAlgT的感官评分与Chi和ChiT组相近,但细菌总数、TVB-N和pH显著低于其它各组。葱姜蒜提取液的添加可显著降低冷藏过程中鱼片的pH值。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涂膜保鲜鱼片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食品包装是食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在保持食品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糖作为重要的活性物质,因其天然无毒、可生物降解,且对二氧化碳和氧气具有选择渗透性,常被用作生物聚合物材料生产可食性膜,以减少传统塑料包装的污染。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多糖基可食性膜,综述了多糖基天然聚合物的组成、多糖基膜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多糖基膜在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膜对龙眼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可食性魔芋葡甘聚糖膜对“乌龙岭”龙眼进行处理后,分别置于常温(29~31℃)和低温(3℃)下保鲜,并着重研究了其保鲜效果。试验表明:常温保鲜10天后龙眼的好果率达82.86%,失重率为2.56%;低温保鲜60天后龙眼的好果率达88.89%,失重率为2.03%。两者的祸变率均低于对照组,基本上防止了果皮失水、褐变,果肉长霉、腐烂变质,保持龙眼原有风味,延长了贮藏期和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壳聚糖、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复合保鲜液浸泡涂膜处理,研究其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保鲜液涂膜可有效地降低番茄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维持番茄VC含量,保持番茄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且以0.5%壳聚糖+0.8%可溶性淀粉+0.3%羧甲基纤维素钠复配的复合保鲜液涂膜对番茄有较好的保鲜效果,15℃环境下其货架期延长到15 d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相对于明胶含量分别为30∶1、20∶1和10∶1的二氧化钛(Ti O2)添加到鱼皮明胶(Fish skin gelatin,FSG)中,开发出一系列Ti O2-FSG抗菌纳米可食膜,并对其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保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膜液组分中Ti O2的含量越高,Ti O2与FSG的相互作用越强,导致可食膜的厚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外观颜色变白,抗拉强度、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逐渐降低。二氧化钛-鱼皮明胶可食膜对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a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冷藏猪肉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二氧化钛-鱼皮明胶可食膜在食品保鲜包装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钛对鱼皮明胶纳米可食膜理化及保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相对于明胶含量分别为30 ∶1、20 ∶1和10 ∶1的二氧化钛(TiO2)添加到鱼皮明胶(Fish skin gelatin, FSG)中,开发出一系列TiO2-FSG抗菌纳米可食膜,并对其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和保鲜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膜液组分中TiO2的含量越高,TiO2与FSG的相互作用越强,导致可食膜的厚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外观颜色变白,抗拉强度、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逐渐降低。二氧化钛-鱼皮明胶可食膜对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a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冷藏猪肉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二氧化钛-鱼皮明胶可食膜在食品保鲜包装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可食性纸型食品包装.是一种由可以食用的原料加工制成的像纸一样的包装材料。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常用食品原料,如淀粉、糖糊加入一些调味物质,经纸型化处理制成的;另一类是把可以食用的无毒纤维进行改性后.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剂制成的。  相似文献   

19.
胶原蛋白膜由于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热稳定差的问题,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均会导致膜的机械性能、亲水性和阻隔性发生改变。如何对胶原蛋白膜进行改性,提高其性能稳定性成为研究的热点。结合近年来关于胶原蛋白膜改性的研究报道,阐述胶原蛋白膜改性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改性效果,展望胶原蛋白膜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快餐业的发展,也使得快餐餐具,诸如一次性饭盒、碗、杯、盘等的用量与日俱增,尤其是以聚苯乙烯为主要原料的一次性高发泡塑料餐具曾迅速在我国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然而,由于聚苯乙烯难以回收,焚烧后产生有害气体,埋入地下不易腐烂,影响农田耕作,破坏土壤结构,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治理“白色污染”,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聚苯乙烯快餐餐具替代品,主要有可降解塑料餐具、纸质餐具、植物纤维餐具和可食性餐具四大类。其中,以玉米、小麦、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