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分布式电源光伏并网运行系统,为了减少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随机性问题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利用储能降低预测误差来解决分布式光伏随机波动的问题。基于随机数学中的copula函数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的条件预测误差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设置分布式光伏的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然后将补偿分布式光伏预测误差的区间函数作为约束条件加入储能容量配置的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储能配置模型的经济性和准确性均优于不考虑预测误差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2.
含冷热电联产(CCHP)的微电网具有能源综合利用率高,通过优化运行和容量配置能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的性能。由多种电源数学模型和约束条件组成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使建立的系统更能满足实际情况;将微电网的经济性和污染物排放作为多目标,建立了经济环保的微电网多目标模型,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从微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出发,满足微电网冷热电负荷需求下,以系统的整体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CPLEX优化软件求解,仿真了不同季节典型日的优化运行,从仿真结果可以了解不同电源在不同季节的出力情况和系统最优容量配置,使电源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按流域管理和对比特性分析法,挖掘梯级电站和光伏电站的微调能力,作为局部电网检修方式下的电源支撑.同时精选秒级可中断负荷接入区域和容量,作为分布式电源不受控时的精准切负荷手段,消除分布式电源稳定性不足带来的运行风险.通过建立可中断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在典型检修方式下和局部电网故障时的弹性互动应用流程,指导配网调控机构合理...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微电网的几种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分析了农村偏远地区独立微源类微电网、多能互补类微电网供电模式,根据交直流供电形式、离并网类型、微电源接入形式、微电源类型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偏远地区微电网供电模式配置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使用微网系统优化设计软件和DlgSILENT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农村偏远地区微电网供电模式配置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促进了分布式光伏发展提档加速,同时带来了配电网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而配置储能设备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分布式光伏储能的适用场景、技术参数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适应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的储能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电源用户接入电网对典型供电模式下的线损计算产生了影响,如0.4 kV台区线损率、10 kV配电线路线损率、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均产生了异常,本文阐述如何对模型的重新设计和改进,从而实现全网各电压等级线损模型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智能配电网下,面对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新型负荷的大量发展,提出通过优化配置分布式电源并网容量配置、合理规划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位置以及同步适度的配置储能电站等措施开展城市配电网规划,增强电网接纳力和适应力,提升规划引领力。  相似文献   

8.
正分布式光伏发电因其节能效果好、环境负面影响小、投资效益良好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而迅速发展。这些分布式光伏电源(本文简称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后,配电网由单电源模式变为多电源模式,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容量及运行方式对配电网的线路潮流、节点电压、网络损耗,以及故障时短路电流的大小、流向和分布都将产生较大影响,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控制方式都将发生巨大改变,配电网的控制和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就对已经适应"单一电源方向"的  相似文献   

9.
在部分农村电网中,配电变压器的容量相对过大,而负荷又相对较低,造成了设备利用率低,网损增大。因此,计算和优化主变压器与配电变压器容量比以及配电变压器与用电设备容量比,对农村电网各级变压器容量配置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反映电网的设备利用率及经济运行情况。合理配置和优化各级变压器容量,对于降低网损,提高电压合格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1 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原因分析(1)配电网网架结构.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结构不合理,造成供电可靠性低.部分线路为单电源辐射接线,没有备用,故障时负荷无法转移;部分线路虽为环网接线,但由于导线线径细、联络开关容量小等原因,导致互供能力较差,出现故障时无法转移负荷.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能源入网裕度评估与安全校核方法,旨在提高新能源入网评估效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在收集的基础数据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机组启停时间、机组出力限值、旋转备用容量、二次调频容量等约束的新能源入网裕度评估模型,依据该模型得到机组运行计划和最大接入容量;然后结合随机采样技术和机组运行计划,构造含校正控制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将新能源出力预测场景逐一代入模型中进行校验,再根据校验结果,利用分步逼近的策略逐步收缩安装容量的上下界,直至满足收敛条件,并最终获得新能源的最大安全接入容量,为分布式新能源有序接入、网源协同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正确动作与保护配置关系分析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电子电力工程学院边道深,许跃进对于以10kV供电,单母线运行的重要负荷,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常采用双路电源进线,两路进线开关互投的接线系统。我们在对某厂变电所的设计中,参照了《建筑电气安装工...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根据经验进行容量配置而导致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对风力发电机和光伏阵列的容量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进行配置,抽水蓄能的容量利用整体-局部法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年负荷、年风能资源和年太阳能资源等初步配置其容量;再根据月负荷、月风能资源和月太阳能资源等进行校核、调整;最后,根据典型日负荷及相应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对其容量做进一步完善.以一套海岛孤网风-光-抽蓄-海水淡化系统为例,利用整体-局部法对系统中的抽水蓄能进行了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利用年数据进行初步配置后,配置抽水蓄能机组容量为120 kW;在月校核过程中,根据月负荷失电率的要求,需将容量调整至420 kW;由于日负荷及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的波动性,存在一定的失电率,则需在日校核过程中配置一定量的蓄电池.  相似文献   

14.
<正>1研发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户自备电源(分布式光伏发电、各类发电机)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以国网河南清丰县供电公司为例,截至目前,在网分布式光伏电源共211户,装机总容量4 929.08 kW,用户自备发电机共382台,总容量637.5 kW,400 V线路由原来的单电源供电变成了  相似文献   

15.
分别模拟故障点出现在光伏电源上游、光伏电源下游、相邻馈线、系统侧电源这几种典型情况,研究光伏电源接入对原有继电保护装置分段式电流保护性能的影响,提出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保护的整定方法和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络的运行、控制等都将面临重大变化,使传统的配电网调度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研究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互动机制及协调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主动配电网中小型分布式电源参与互动的协调优化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根据经验进行容量配置而导致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对风力发电机和光伏阵列的容量利用粒子群优化方法进行配置,抽水蓄能的容量利用整体-局部法进行优化配置.通过年负荷、年风能资源和年太阳能资源等初步配置其容量;再根据月负荷、月风能资源和月太阳能资源等进行校核、调整;最后,根据典型日负荷及相应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等对其容量做进一步完善.以一套海岛孤网风-光-抽蓄-海水淡化系统为例,利用整体-局部法对系统中的抽水蓄能进行了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利用年数据进行初步配置后,配置抽水蓄能机组容量为120 kW;在月校核过程中,根据月负荷失电率的要求,需将容量调整至420 kW;由于日负荷及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的波动性,存在一定的失电率,则需在日校核过程中配置一定量的蓄电池.  相似文献   

18.
多清洁能源互补的微电网供电模式是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风光沼储分布式发电系统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微电网能源系统数学模型和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利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优化目标函数以获得最优配置。最后,以某农业园区微电网建模,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粒子群算法搜索能力更强,该优化配置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阶段式电流保护常用于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然而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会改变其短路电流大小、方向,导致保护误动、拒动等。本文以ETAP软件为平台,搭建了含光伏电源的10kV配电网模型,重点研究了一定容量的光伏电源接入后,不同线路上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对短路电流产生的助增、汲流作用,导致保护范围扩大、保护灵敏度降低等影响。基于保护动作的时间电流曲线分析了光伏电源接入对传统电流速断保护及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配合的影响。在不改变原有保护方案的基础上,仿真并验证了限制光伏电源接入容量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配电网一般呈辐射状单端供电,当末端存在小电源接入时,如企业自备电厂等,系统转变为两侧电源供电,增加了保护的复杂性,需要合理考虑保护选择性,使得故障影响最小[1-2]。配电网经常采用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可配置中性点间隙保护作为接地故障的后备保护,以往的中性点保护研究及事故案例分析主要集中在单电源供电情况下,零序间隙保护与线路保护配合问题,缺乏双侧电源下保护配置对应的研究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