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搜集了古浪县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实地调查统计了干城乡446户移民农户基本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草原生态移民情况.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古浪县移民具有必然性;该地采取了高海拔山区整村搬迁和绿洲川区部分搬迁相结合的移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移民是古浪县恢复生态和脱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古浪县南部山区作为古浪县的水源涵养地,属于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政府适时把握精准扶贫生态移民政策,对居住在深山区的乡村进行整体搬迁,同时加大封山禁牧和执法力度、争取生态建设项目等有效做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好转,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层面重管理和巩固治理成果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古浪县南部山区搬迁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步伐,促进全县经济全面健康发展,2012-2019年,古浪县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农户投入为辅的方式,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10个移民点(区)逐步建成了"土墙+钢架"日光温室6 808座317.18 hm2.经调查,日光温室棚均纯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4.
古浪县自2013年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南部山区群众6万多人搬迁至黄花滩移民区,共建成11个移民新村和1个绿洲小城镇,全县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紧盯"搬得下、有产业、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有效开发利用沿沙荒漠地,重点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戈壁农业,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04-206
2010年陕西省政府决定用十年时间完成对陕南山区约240万人,约60万住户的搬迁。山区长期被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终年困扰的农民进行搬迁,现阶段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移民"迁得出"的问题初步完成,在政府强力推动之下山区移民搬迁的安置房主体上都已就绪,根据山区移民的不同层面陆续被安置。"迁得出"已基本实现,那么怎样能够"稳得住并最终致富"是山区移民最为关心与渴求实现的长期目标,其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山区移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维度的社会融入之路。基于对陕南山区调研,着力考察山区移民社会融入特征、问题与影响机制以及思考探索山区移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融入的创新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01,(5)
移民迁村是直接改善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利于山区城镇化建设的好举措,也是一项顺应民心的“德政工程”。我市非常重视该项工作,从1989年开始,实行山区移民脱贫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批准搬迁和自发搬迁9000户、36100人,涉及20个乡镇、56个行政村,占全市山区应搬迁户数和总人数的60%和58%;其余的应搬迁户我市已制订规划,准备再通过五年的努力,于2005年前全面完成山区移民迁村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府通过易地搬迁工程解决了高深山区的贫困农牧民基本生活问题,同时又通过移民安置区产业培育,帮助移民群众积极发展稳定增收产业,助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本文阐述了天祝县南阳山移民安置点产业培育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陇原传真     
正武威市8万多农牧民"下山入川"奔小康2011年,武威市委实施高深山区贫困农牧民"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逐步将居住在海拔2 800米左右高深山区的贫困农牧民移居川区。2015年,武威市搬迁1.96万居住在高深山区的农牧民入川定居。至此,全市已完成移民搬迁8.43万人,超额完成五年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移民作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反贫困的重要对策,被广泛采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中。陕西省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已见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当地的城镇化建设。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政府对移民搬迁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农户后续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移民安置点住房空置与空巢老人现象突显等问题。笔者在对陕南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古浪县南部林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乌鞘岭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由于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天然植物较少,生态环境较脆弱。为了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古浪县积极响应国家封山育林号召,对当地生态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改进空间。本文主要介绍古浪县南部山区封山育林管理措施,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