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中化学“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其模块化改革模式使得不同省份或同省不同地区高中毕业生化学知识存在差异.因此,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有必要在了解“新课改”的基础上,进行在教育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与大学基础化学课程学习的有效衔接,保证化学课程学习体系的延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其模块化改革模式使得不同省份或同省不同地区高中毕业生化学知识存在差异。因此,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有必要在了解"新课改"的基础上,进行在教育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充分实现"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与大学基础化学课程学习的有效衔接,保证化学课程学习体系的延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茶黄素积累及其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切细红茶生产上,“发酵”应控制怎样的条件,又应“发酵”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制茶品质等,是“发酵”控制的关键性问题,只有依据叶内化学成份的化学反应规律,对“发酵”的化学过程进行准确的定量控制,才能获得预期的制茶品质。茶黄素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切细红茶的品质。因此,如何取得最高的茶黄  相似文献   

4.
五、红茶“发酵”中茶黄素形成机制的讨论茶黄素化学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劳勃茨等对茶黄素的提取、分离,化学结构、和红茶品质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十分有价值的工作。并提出了茶黄素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由儿茶多酚类的前导物偶联氧化形成的机理。为后来茶黄素化学的深入探讨打下了基础。近年来,由于应用了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劳勃茨等对  相似文献   

5.
基础化学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基础化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教学更加合理、教与学能更好的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化学调控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化学调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剖析了化学调控剂对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光合作用、干物质运转、籽粒灌浆的调节作用,在分析了目前稻米品质化学调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观点,从光合生产、籽粒灌浆及相关酶系统特性、物质运转等水稻生产的“源库流”三方面入手,开展化学调控剂对米质作用机理研究,将有可能从根本上揭示米质品质形成规律。同时指出在研究实践中,抓住品质主要制约因素,利用激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开展化学调控剂的复配,将有望改善稻米品质的多个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7.
2021 年两会上首次提出粮食安全指标,说明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种业是农业的基础,在“中国碗”装“中国粮”上发挥着关键作用,种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从种子供应角度,重点分析当前国内种子供给存在的数量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品种结构风险,围绕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社会稳定,提出深化种子供需形势分析、强化制繁种基地建设、严格种业市场管理、优化种子储备与调用 4 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础化学是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重要基础,食品检验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狠抓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学生学习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肖建国  蒋爱湘 《种子》1995,(4):63-64
化学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化学杀雄配制杂种一代技术,与遗传型“三系”法配制杂种一代技术相比,它具有制种程序简便、省工、省时的优点,并能避免优良杂交组合的亲本转育为不育秒、恢复系时,带来不良基因的弊端,因此,化学杀难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上有着极其光明的前景。 天津市农科院作物所从1988年开始,引进美国sogetel公司合成的多种化学杀雄剂,经鉴定筛选出“Sc2053”,此药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可达100%,雄蕊活性不受影响,自然异交结实率可达75%,并完成  相似文献   

10.
红茶制造的萎雕过程中,茶鲜叶内含物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究竟是属“生物化学”还是一般的“物理化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澄清何是何非,对于奠定制茶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制茶技术措施的改革无疑也是很有必要的。所谓“生物化学”也就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作用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课程体系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骨干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是整个食品类专业的支撑或核心课程。在3年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就课程的改革指导思想、性质与作用、课程目标、师资要求、教学条件要求、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8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务实和创新性探索,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适合我国食品安全控制需求的专门化、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体验,就提高高职院校食品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提出了新思路。改革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结合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对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教育质量提升创造了更多可能。基于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过程的应用,以期能够改善园艺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行业自信感,并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其他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院校当前考试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考试模式改革的建议,提出了高职应实施"复合式全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环节较多,教学的组织与安排困难比较大的特点,在深入探讨高职教育推行学分制改革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并思考了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食品类专业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迅速崛起,为食品类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生机。课程改革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需要更加科学完备的考试评价体系。就目前食品类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创新型考试模式,并以食品质量管理课程的课程改革为背景,阐述了新型考试模式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professionals, which is assis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ivory-towered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uperficial teaching contents, inadequate teaching staff, students' poor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and tight professional funds.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ssistance for architecture majors in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ve ideas, the building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knowledg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必修课程之一。结合本校实际,围绕改革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该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通过重新进行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结构重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重新制定,探索切合项目化课程和管理课程实际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模式、方法,丰富了教学手段。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国家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食品专业亟待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改革。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为了构建基于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的适合学校食品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食品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就其课程设置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并就OBE理念和新工科建设在国内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改革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