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正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发展态势。随着农村改革的全面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窄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农村“谁来种田”“如何种好田”成为了农业发展新常态下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隆重地拉开了中国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序幕,以极其鲜明的语言昭示中国农业问题的杠鼎作用———“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明确指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包容经济问题、科教问题,同样要包容整个中国农村稳定、有序、文明的社会发展问题。因此,探索中国式…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与中国农机化导报报社联合主办了“农业机械化与中国农村改革高层论坛”,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事业新局面”。与会代表、专家回顾总结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规律及其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农机化与农民收入翻番目标、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以及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这次论坛必将对于开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刊特将原农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宝文在论坛上的致词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4.
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成绩显著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农业已不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要,使得农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2000年,一个大幅度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在全市农村展开,市政府制定了“改善种植业,调整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抓两带三突破”的工作思路。即:抓龙头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磐安现已逐步形成以食用菌、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为主的效益型农业产业结构,相继被评为“中国药材之乡”、“中国香菇之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传统农业在磐安农业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效  相似文献   

6.
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推行“分田到户”的农业大包干,正式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到党的十七届二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党中央先后颁发10个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央“1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赋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支农、  相似文献   

7.
农机行业是一个与“三农”息息相关、兴衰与共的行业。由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之地方配套政策力度的加大,并配以税收减免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保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十五”期间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和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农机化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粮食增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物质技术保障和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后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四川经济的思路 ,农业机械化事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引导全省农机系统投入西部大开发 ,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作用 ,全省农机系统要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转变观念 ,广开思路 ,明确农机部门肩负的职责 ,找准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农机部门切入西部大开发 ,切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大改革的力度。在各项农业发展项…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断替代了农村劳力,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拓展了增收空间,缩小了城乡差别,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改变了农村二元结构,化解了“三农”问题,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现代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其本质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从农村改革30年走过的历程来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也推进了我困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1农机试验推广鉴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三个进入”的科学判断,表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机械化事业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途径黄克俭近年来,一个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在中国大地出现并快速发展,这就是人们广泛谈论的“农业产业化”。它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4.
要闻动态     
《山西农机》2011,(1):56-57
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颁奖盛典在广州召开 1月8日,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暨第七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颁奖盛典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峰会共设立主论坛和特色分会两大部分。主论坛中,与会领导嘉宾分别就“十二五”中国农业发展展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趋势、新兴技术下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讨论。特色分会就农业商业网站发展、农业政府网站创新、农业电子商务三大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发展变化必然与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业机械化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新要求,加快战略性调整步伐,在发展中抓调整,在调整中促发展,做到发展与调整两者有机统一,着重在“优、长、强、新”四方面做文  相似文献   

16.
在2011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就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作了主旨演讲。他分析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阐述了对于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三化同步”等问题的一些思考。尹成杰说,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会议的召开,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实现了农业结构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逐渐增加,给农机化带来了十分有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列为第一要素,就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村、农业、农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作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水平、程度和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19.
《农电管理》2009,(10):56-5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两改一同价”工程着眼于农村用电,服务于农业生产,致力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中国农村电气化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李丽颖 《农业工程》2019,(6):115-115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9年中国和全球农业政策论坛暨《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2019年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和《2019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共同聚焦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就中国和全球的乡村振兴问题进行研讨。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硬科学”的支撑,也需要“软科学”的支持,更为农业农村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重大需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对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