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了掌握“互联网+”对河北省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河北省利用“互联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模式,总结出“互联网+文化政策”“互联网+文化品牌”“互联网+文化旅游”“数字化+乡村文化”四种模式,提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培养乡村紧缺专业人才、突出乡村文化品牌、加强网络宣传规范治理、发展数字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江苏《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有关部署,坚持系统化思维和问题导向,在政校企三方联动的机制下,以江苏省句容市为调查样本开展电商运营情况调研,注重实地走访、案例剖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通过电商孵化载体建设和运作,开展三农创新服务、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贫困主体的精准培育和典型示范,切实提高小农户电商运营的技能,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总结并形成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互联网+农产品服务的新模式,为推进地方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需与时俱进推进智能化,辽宁省发展智慧农业有助于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实现辽宁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智慧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当前辽宁省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政府智慧农业政策等,并对辽宁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辽宁省智慧农业发展“三步走”策略,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智慧农业人才体系、加大智慧农业资金支持等措施的建议。本研究可为辽宁省及其他地区制定智慧农业行动方案及发展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股新的驱动力,也是各个领域各个产业发生巨变的催化剂,乡村旅游应主动顺应互联网大势,积极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互联网+"理念后,乡村旅游也将开启新的模式,除了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外,还将以服务、营销、管理智慧化带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浙江省开化县密赛村为例,...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能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采用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和专访进行实际调研,通过比较分析与实践验证研究大学生运用“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新机制。结果表明,发挥“互联网+”优势,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相结合,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因此,应注重对创新创业视域下“互联网+”服务乡村振兴的一般性规律总结,培养具有深入洞察力和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也尤为重视乡村振兴建设.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其为促进乡村振兴而采取的互联网+民族特色村镇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的农村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能够让金融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村。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金融支持缺位、市场分担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引导其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农村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支持、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提出科技运作机制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相关策略,从而更科学、更高效地推动石家庄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吴磊 《农家参谋》2021,(9):63-64
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是乡村振兴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面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一难得机遇,社会各界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提高了对农业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从农业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农村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互联网+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泰州市采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农牧旺"等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多渠道培养"互联网+"人才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动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泰州市"互联网+农业"仍存在着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不够深入、新业态新模式不够成熟、技术应用不接地气、特色农业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等现实问题。针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不足,省内外各地在"互联网+农业"路径的选择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本文结合泰州市农业发展的特色,采取完善"互联网+农业"科技支撑、创新监管调控手段、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农户"互联网+"应用能力技术培训等举措,对深化泰州市"互联网+农业"发展、促进泰州市农业提档升级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泰州市的落地生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力,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旅游信息化转型路径。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乡村旅游产品升级、经营管理模式升级,实现游客喜好信息的记录存储及乡村旅游的二次营销内容互动共享,升级保障体系,通过“互联网+”建立乡村旅游共建共享模式,实现乡村旅游体验的推广,最后重构乡村旅游产业链,完成乡村旅游信息化转型路径的研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旅游信息化转型路径后,旅游人数明显增多,并提高了旅游产品购买量。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因其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大量村民就业机会、拉动乡村地区经济增长而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在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理论梳理基础上,剖析兰州市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互联网+"发展背景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乡村借助绿色生态进行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本文以靖江市 生祠镇东进村为例,对该村如何构建“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模式进行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 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创新2.0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和新业态,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加强调智能化与电子化。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电子商务逐步发展起来。“互联网+农业”在广大乡村地区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基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从而也带动了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通过研究长春市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打造品牌电商、引进电商人才、加强电商数字化建设等对策和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博 《乡村科技》2020,(8):53-54,56
通过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对浙江省台州市农村地区农户的互联网金融行为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型(UTAUT)等模型及理论,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不同变量对农户互联网金融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结论给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农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参与度,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  相似文献   

17.
李一博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14-116+171
为了研究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作用,以山西省发展旅游的两个代表乡村为典型案例,研究其发展背景、历程、不足和成果,分析认为,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提升乡村知名度,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是提振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未来还要在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优化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乡村资源的高度整合,日渐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让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索的重点问题。为此,从应用效应、聚焦效应等方面系统阐述互联网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互联网在乡村资源整合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互联网+乡村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乡村资源”“互联网+教育资源”“互联网+乡村建设”等互联网促进乡村资源整合的路径,并对具体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互联网+"模式的发展不但在城市建设中显现出活力和创新力,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探讨了"互联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现状,并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互联网+"模式融合实施的方法,希望为我国"互联网+"下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