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基于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地区的减贫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的减贫效应最显著,这与推行了适宜的农险模式是分不开的;财政补贴力度大的地区中,上海、北京的减贫效应排名前列,河南、安徽等农业大省的减贫效应仅处于中间位置,这表明要通过农业保险达到最大减贫效应,需找到财政补贴的最优值,来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综合兼顾“质”和“量”。因此,政府要分地区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农业保险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行适合当地实情的农险模式,确保有效助推反贫困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保险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然而,现阶段中国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依旧相当粗放,存在效率低下、手段落后、道德风险严重、协保不规范等现状与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保农民的获得感。究其原因在于保险机构的技术手段落后、支撑信息缺乏、基层队伍素质低、风险管控不健全;政府管理部门的保险信息不对称、数据共享难度大、标准规范难制订和核定机制未形成;农村农业的基础相对薄弱,农民保险意识和认识不足,保险知情权未全面落实和科技应用能力有限。现阶段,农业保险亟待推进精确承保和精准理赔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保险机构应加大科技创新应用力度、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和构筑内部风险管控体系;政府部门应建立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机制、加快查勘定损标准规范制订和推进损失核定委员会设立;同时,应增强投保农户保险意识、纠正错误认识并推动科技在农民端普及,进而合力推动中国农业保险的精准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农业保险的公共物品性质,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是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严重滞后.通过分析国外农业保险发展中政策支持的方式、范围、标准和层次,从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组建国家农业保险机构、优化财政补贴方式和层次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20,(16):28-29+66
随着2020年全面脱贫节点的临近,中国的扶贫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历史大考。贫困人口在失去扶贫政策等外缓性因素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返贫,这一点值得深入研究。实践证明,保险扶贫在推动地区金融扶贫与保险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反脱贫时代"保险反贫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渔业产业经济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渔业保险进行风险分散。当前,山东省渔业保险存在保险规模狭窄、保险险种单一、保障方向偏离实际需求等问题,需通过降低互保协会政策依赖度、促进渔业保险市场化、完善法律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失去山东省渔业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确保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业保险的内涵出发。分析政策手段在我国当前农业保险中的应用与绩效情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非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和投资政策及其所呈现的中非减贫合作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并根据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减贫路径,即注重中国农业发展和减贫经验的示范性和启示性,突出非洲国家减贫实践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促进对非洲减贫工作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坚持以"开发性扶贫"推动非洲减贫目标的实现4个方面。同时,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推进中国对非洲减贫合作的制度化和机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对非洲农业政策及其减贫路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析美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农业保险走在世界前列,本文从法律、经济和运作模式三个方面介绍美国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美国农业保险经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发展中国的农业保险,就应尽快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农业保险特点的《农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就应充分利用WTO有关协议提供的"绿箱政策",为农业保险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就应实行自愿保险和法定保险相结合,保证农业保险的承保量,就应建立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规避农业系统风险,保证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以来,中国农村减贫取得巨大成效,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贫困人口减少、脱贫摘帽县数量增加、世界减贫的中国贡献;微观层面上,贫困人口收入、消费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依托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市场、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减贫主体的精准;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贫困地区的财政供给,实现了减贫路径的精准;第三方评估的开展,保证了脱贫质量,实现了减贫保障的精准;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扶志""扶智"政策的实施、"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培育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减贫对象的精准。2020年后,中国面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叠压,可从统筹减贫主体、调整减贫路径、保障持续投入、重视相对贫困4个方面优化2020年后农村减贫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保险,要在政府的力量之下来进行推广和覆盖,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共同参与。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思路的探讨,分析了加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给出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中国的弱质产业,必须用农业保险等办法来保证其发展,但目前国家还未正式出台有关的农业保险法。因此,通过借鉴国外农业保险的一些政策和优良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险体系是当前政府有关部门的要务。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都是非常重要的支农工具,尤其是两者耦合后,通过彼此补充和资源共享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解决农户面临的各项生产资金困难问题,不仅有利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还能促进农村减贫工作的开展.对此,国家多次提出应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和信贷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多数省份也纷纷展开...  相似文献   

13.
凌湄  王卫国  王雪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24-6226,6229
分析了河北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的可行性:有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品牌;保险公司积累了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农户的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旺盛。指出了开办特色农业保险面临的困难:目前河北省特色农业保险存在着农民投保意识薄弱、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政府扶持力度小以及法律法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河北省应采取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农业保险立法等措施发展特色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12,(5):51
江苏省淮安市要求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的通知》,落实三项措施,认真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一是要求认真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工作。全市农机政策保险统一由太平洋保险淮安中心支公司集中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惠农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河东区政策性小麦保险的实践,充分分析了现行保险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由逐步试点到政策升级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运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的面板数据,对农业保险政策渐进式改革与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政策改革通过提高保费补贴和保障水平增加农户预期收入进而激励其扩大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分政策阶段看,具有高保障水平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政策”在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方面优势明显;3)分作物看,政策显著扩大三大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缩减薯类作物种植面积;4)分区域看,政策改革仅在粮食主产区出现种植结构“趋粮化”现象。据此,建议继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优化保费补贴机制,扩大最新政策试点的覆盖面,给予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种植更多保险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弱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作用,加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异,在农业保险换挡期,应聚焦于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问题。基于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遵循收敛性理论假设,运用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构建空间Moran模型,利用2004-2013年农业保险统计数据,分析农业保险密度空间收敛性,探讨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密度Gini系数最小值为2013年(0.459),农业保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业保险发展区域间相互作用明显,具有相同资源禀赋且空间位置邻近的省份,农业保险密度区域集聚性较强;空间滞后模型是最适合研究农业保险空间收敛的模型,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符合收敛性理论假设被证实,先发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增长率低于后发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增长率,收敛速度为0.941,区域农业保险发展将向一个共同的稳态收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在空间上聚集特征显著,区域农业保险收敛发展源于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制定区域农业保险政策以及设计区域性农业保险产品,将有助于缩小农业保险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区域农业保险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践表明,保险作为金融扶贫的代表性工具在脱贫攻坚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后脱贫时代”存在的返贫风险及减少相对贫困的新目标为保险反贫困应用带来新的挑战。对保险反贫困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实践成效予以评议,针对保险反贫困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探讨未来保险反贫困的路径优化。在深挖保险反贫困历史应用的基础上,尝试解决扶贫工作面临的痛点问题,强调保险反贫困中国式应用的社会化、多元化、长久化发展趋势,为保险反贫困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亲贫式支出与减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2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目的)分析财政分权、亲贫式支出与减贫的关系。(结果)得到财政分权不利于减贫的结果,(结论)因为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官员制度使得地方为赢得经济增长的“赛跑”而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类生产性投资,相对减少有利于减贫的服务性公共投资,也即本文所论述的亲贫式支出。亲贫式支出与财政集中结合起来对减贫的作用才能更加明显,因为如果财政分权程度高,亲贫式支出虽然绝对值增加,但是相对值仍下降,会进一步增加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与减贫。财政分权程度对于亲贫式支出减贫的作用存在一个临界值,财政分权程度小于该值,亲贫式支出减贫作用明显;财政分权程度超过该值,亲贫式支出不利于减贫。  相似文献   

20.
我国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渔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保险事业的全面恢复,渔业保险也随之恢复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30多年来,我国渔业保险一方面对巩固和发展渔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安定渔民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渔业保险在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扶持、保险意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其发展进程缓慢,各地业务开展不平衡,我国渔业保险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我国渔业保险行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