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老师 :据说种植广昌太空莲很有前途 ,真的吗?请您帮忙问一下目前广昌太空莲的销路和价钱怎么样?并告诉我栽培技术 ,劳神了 ,谢谢。读者范孝其范孝其读者:现在请广昌县林业局郑、广昌县白连科学研究所谢克强、张香莲分别为你作答。罗老师回答A太空莲是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研究和培育的新优良品系。此项成果于1999年元月被江西省科委鉴定为太空莲1号、太空莲2号和太空莲3号。在推广种植过程中都表现出良好的品性 ,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尤其是太空莲3号优良品系最佳 ,丰产优质 ,籽颗粒大 ,营养丰富 ,很有推广和栽种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引进4个籽莲新品种在政和县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建选35号、建选17的产量表现突出,经济效益明显,观赏性、商品价值高,适合在政和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应用DTOPSIS法对19份籽莲品种的1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建选35、建选10号的相对接近度排名靠前,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品种,适合示范推广,金芙蓉1号和金芙蓉2号的莲蓬数和结实率等性状符合育种目标,可以作为籽莲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选好莲田,整好地栽培高产籽莲要求选择水源好、阳光足、土质肥、土层厚的壤土田。为了实现优质安全生产,还要求莲田远离工矿污染区,并选择洁净水源。莲田要深耕多耙,尤其是籽莲临栽前要再耕耙一次。二、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经过我们近年的比较试验,太空莲36号表现优质高产。该品种每667平方米(1亩)产莲蓬6500个左右,每蓬平均有莲子19.5粒,平均单粒重1.05克,每667平方米产干莲籽一般在100公斤以上,最高达135公斤。全生育期165天。适宜移栽期为气温稳定通过12℃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3月底至4月初。每667平方米栽160~200株(300~400个藕头),…  相似文献   

5.
鲜食籽莲“早鲜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鲜食籽莲"早鲜多"栽培技术,包括籽莲栽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生长期管理、籽莲采摘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莲鞭又称藕带、藕苫、藕结、藕肠子、莲标等。它由上年的种藕形成的芽鞘内混合芽抽出而成。莲鞭在4月~6月作特种蔬菜食用,有特殊的风味,并正值市场淡季,深受城乡消费者喜爱。同时,可以综合利用籽莲田,提高经济效益。一、莲田的选择一般选择2年以上的籽莲田,它有芽头密、发育早  相似文献   

7.
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赏食兼具的特色保健型水生蔬菜。针对品种退化、腐败病蔓延、产量品质下降等问题,制定了衢州市地方标准规范DB3308/T 030-2016《无公害籽莲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产地环境条件、品种及种藕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促进当地籽莲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我国最具特色、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栽培历史悠久的水生经济作物.栽培上根据莲不同部位的利用价值通常分为藕莲、籽莲、花莲3大类.藕莲生产以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为主,籽莲以江西、湖南、福建、湖北为主,花莲以武汉、北京等地为主.贵州零星栽培有藕莲、花莲.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生经济作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大.2002年,贵阳花溪科技生态园区结合园区实际,有效地利用园区湿地,从武汉水生蔬菜研究所、武汉植物园引进藕莲、花莲、籽莲10余个品种在园区进行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9.
1.选好莲田,整好地栽培高产籽莲要求选择水源好、阳光足、土质肥、土层厚的壤土田。为了实现优质安全生产,还要求莲田远离工矿污染区,并选择洁净水源。莲田要深耕多耙,尤其是籽莲临栽前要再耕耙一次。2.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经过我们近年的比较试验,太空莲36号表现优质高产。该品种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莲蓬6500个左右,每篷平均有莲籽19.5粒,平均单粒重1.05克,每亩产干莲籽一般在100千克以上,最高达135千克。全生育期165天。适宜移栽期为气温稳定在12℃以上,长江中下游为3月底至4月初。每亩栽160~200株(300~400个藕头),株行距1.5米×1.…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湘莲市场上出现壳莲、红莲滞销,淡季通芯白莲紧缺的矛盾,去年我地的一些农民,经过反复试验,用红莲加工通芯白莲获得成功。用红莲加工出来的通芯白莲,颗粒圆壮、肉质细腻、肉色乳白、醇香味美、食用方便。其淀粉含量高于用鲜莲子加工的通芯白莲,深受人们欢迎。据试验测定,每50公斤红莲,可加工成通芯白莲43—44公斤,比50公斤红莲价格增加收入90—100元以上。现将用红莲加工通芯白莲的制作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子将壳莲子去壳后,选用籽粒圆壮的肉莲作通芯白莲;把秕粒籽、开边籽和缺口伤籽的肉莲挑出去。二、浸泡选出来的肉莲放入缸、盆内,用井泉水浸泡30—40分钟。在浸泡中每隔15—20分钟换一次水。三、去皮取出经过浸泡的肉莲,用手指将莲肉上的表皮撕掉。将去了皮的肉莲,用清水冲冼干  相似文献   

11.
<正> 1.选好莲田,整好地高产籽莲栽培要求水源好、阳光足、土质肥、土层厚的壤土田。优质安全生产还要求远离工矿污染区,水源洁净。莲田要深耕多耙,尤其是籽莲临栽前要再耕耙1次。  相似文献   

12.
引进鄂莲9号、鄂莲8号、鄂莲5号、天津大地红藕莲及太空莲36号、蓝天6号观赏荷花品种进行大区示范比较,考察其植物学性状、丰产性及荷花开花期、莲果产量等。示范表明,鄂莲9号、鄂莲5号丰产性较好,鄂莲8号较早熟,天津大地红可作为藕、莲兼顾栽培,太空莲36号、蓝天6号群体花期长,可作为花、莲米兼用型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3.
湘潭县是"中国湘莲之乡",历史上最高种植面积5300 hm2,常年种植4000 hm2,拥有省、市湘莲龙头企业各2家,贸易量达40000 t,贸易额近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莲子集散地和贸易市场。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为本地选育的"寸三莲"、"芙蓉莲"和从江西广昌白莲研究所引进的太空莲3号、36号。其中,太空莲36号性状好、产量高(达110 kg/667 m2),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4.
建选17号和太空莲1号、太空莲3号、太空莲36号是福建省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广昌县白莲研究所选育的莲子新品种,建选17号已于2003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闽认菜2003013)。为了比较这4个品种的生育特性、通心白莲产量及经济性状,作者于2001~2004年对其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建选17号、太空莲1号、太空莲3号、太空莲36号和花排莲5个品种。花排莲为建宁县主栽地方良种,作对照用。2试验方法及结果2001~2002年在建宁县莲子科学研究所将军坑试验基地进行小区品比试验。小区…  相似文献   

15.
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经蜜蜂授粉,结籽率显著提高.纱网内有蜂授粉区比纱网內无蜂授粉区结籽率高31.27‰,死蓬率低14.25‰;比自然对照区结籽率高22.22‰,死蓬率低5.22‰。自然对照区比纱网内无蜂授粉区结籽率高9.05‰,死蓬率低9.03‰。自然放蜂授粉比自然对照区结籽率高24.14‰。推广籽莲花期放养蜜蜂为它授粉是莲子增产的一项重要指施。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建宁县莲科所在继建选17号后,又成功选育出一子莲新品系——建选35号(暂命名)。建选35号系1999年利用太空莲20号/红花建莲杂交优选后代为父本,于2003年与红花建莲再次杂交(回交)选育而成。2007~2008年进行多点区试和生产示范,平均每667m^2产量84.6kg,比对照建选17号增产11%;单粒鲜重4.40g,最大粒可达4.95g,比建选17号高0.45g;结实率82.3%,比建选17号高7.9%;  相似文献   

17.
太空莲是广昌白莲所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通过航天诱变选育的高产子莲新品种。拱桥农技站于2010年开始引进江西广昌"太空36号"子用莲,在上界、下界等地试种,第一年莲子亩产量达85公斤,第二年每亩产莲子120公斤,第三年每亩产莲子达150公斤。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今年我镇扩大示范推广,全镇种植太空莲达380亩,并成立了"太空莲"种植合作社,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8.
子莲新品种——“建选17号”亲本分子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选17号系红花建莲/寸三莲65//太空莲2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子莲新品种。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莲子基因型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莲子亲本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背景;在所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中,建选17号与红花建莲相同的有14个,占25.93%;与寸三莲65相同的有11个,占20.37%;与太空莲2号相同的有32个,占59.26%。但是ISSR检测到1个位点(ISSR-L8-950bp)为建选17号所特有。建选17号97.44%的遗传信息分别来自不同的亲本基因型,并发生了部分遗传变异;与太空莲2号、寸三莲65、红花建莲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467、0.5792、0.6646。从而从DNA水平证实了建选17号确系3个亲本的复合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9.
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邮编:344900.电话:0794—3622582)选育的子莲新品种“京广1号”。前不久通过了江西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20.
春马铃薯-籽莲-兰溪小萝卜模式温光及耕地资源利用率高,且水旱轮作,有利于全年高产高效及农产品安全,年亩效益可达万元。在总结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