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明节     
《新农业》2008,(12)
清明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当天为清明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  相似文献   

2.
清明 谷雨     
《农家参谋》2016,(4):2-3
正【农历】二○一六年二月廿七/星期一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的由来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3.
清明当节过     
严旗  程立铭 《百姓》2008,(4):6-9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5.
4月农事     
<正>4月有"清明"和"谷雨"两个传统节气,"清明"表示春末天气由阴雨多云转为晴朗清明;"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有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栽早秧,季节正相当",表明该月是春耕春种大忙季节。该月的气候特点:气温显著上升、昼夜温差较大、降雨量激增,但天气冷暖变化较大,仍有可能突然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南方地区4月常年平均气温15.2℃,平均降水量118mm,平均月雨日15.5天,平均月日照时数148.5小时。该月农事操作的重点:抓好早  相似文献   

6.
正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雨前茶品质尚好,谷雨后立夏前的茶叶一般较粗老,品质较差"采茶歌里春光老",清明前后,又到了春茶上市的季节。作为国人重要饮品的茶叶,其安全性备受关注。尽管茶叶农药残留危害性在学术界仍有不同声音,但"茶叶农残超标"的相关报道也让不少人疑惑。有没有不打农药的茶树?  相似文献   

7.
4月农事     
<正>4月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有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栽早秧,季节正相当",表明4月是春耕春种大忙季节。该月的气候特点:气温显著上升、昼夜温差较大、降雨量激增,但天气冷暖变化较大,仍有可能突然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南方地区4月常年平均气温15.2℃,平均降水量118mm,平均月雨日15.5天,平均月日照时数148.5小时。该月农  相似文献   

8.
正谚语:清明要清,谷雨要雨解说:人们在春季往往以晴、雨、风的变化等天气现象来预测当年的年景丰歉,人们总结认为:清明节气的天气若是晴天为好,谷雨节气的当天若是雨天为好,如果出现了人们期盼的天气,预示当年是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8月10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与春节、清明等节日相比,七月十五在当今中国的节日体系中已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人对其节俗活动已是语焉不详,仅留下一个神秘背影。鬼节的神秘背影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处境尴尬,常被视作阻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旧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春节、清明等极少数节日在被有计划地予以"革命化"改造之后,允许在现代生活中具有一席之地,很多节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落、轻视甚至批判,七月十五更是被视为"迷信活动"而大受压制。时过境迁,七月十  相似文献   

10.
4月农事     
<正>4月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气温继续回升。时至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作物能够茁壮生长。但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要注意寒潮  相似文献   

11.
清明     
《新农业》2017,(6)
正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2.
<正>4月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今年清明时间为公历4月5日,"清明"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气温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今年的谷雨节为公历4月20日,"谷雨"的意思是从这一  相似文献   

13.
4月农事概要     
4月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谷雨"的意思是从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有"春雨贵如油"说法。  相似文献   

14.
正本报讯(记者吴晋斌)在山西太原,倡导多年的文明祭扫成效初显,鲜花祭祀、低碳哀思成为该市清明祭扫的主流。4月1日,太原市文明办、民政局按照多年的惯例再次发出《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文明祭扫、生态安葬"倡议书》之后,记者在采访的路上看到,节前街巷售卖纸钱、香烛等祭祀物品的小摊已经很少,各鲜花店的插花销售变得趋旺。在去往太原市龙山公墓、永  相似文献   

15.
月内主要农事节气为清明和谷雨,是春播作物播种和小麦拔节期管理的重要时期,主要气象灾害为春旱和晚霜冻。  相似文献   

16.
<正> 清明节,是24节气中的一个。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传说,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陷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流亡国外。有一天,重耳饿得晕倒在地,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忍痛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煮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可介子推不愿争功,便和他母亲隐居在绵山山中。事后,重耳想起了介子推的功劳,  相似文献   

17.
谷雨(GrainRain)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 每年4月19~21 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今年的谷雨在4月20日. 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谷雨     
《新农业》2019,(6)
<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  相似文献   

19.
清明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通过节日、聚会、风俗习惯的传承,它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又到了春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都十分重视。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扫墓祭祖,追思先人,或踏青郊游,享受大自  相似文献   

20.
<正>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