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彭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153-155
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供给和治理现状,以精准扶贫的制度环境与行动者的互动为线索,研究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不仅受制于科层制下的层层加码中的政府政策和政治过程,也受制于非正式制度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勤俭持家和自强不息的社会文化因素消解的影响,由此构成上级政府要求和基层执行扶贫政策之间的张力。治理、纠正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差,提高精准扶贫的治理质量需要完善地方政府扶贫政策,对精准扶贫中的“等靠要”行为更需要建立反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环境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中国的环境治理已进入以利益为核心的政策博弈阶段。通过对流域水污染治理政策博弈的动因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间利益冲突的显性化,流域功能区划的不完善,流域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环境法治有效性的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在流域治理中的政策博弈。根据政策博弈模型要构建在流域治理中的合作行为,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减少信息不对称,推动公众环境参与和提高环境法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制定激励政策,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加大政绩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完善基层就业政策执行机制;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优化基层就业环境;消除户籍制度障碍,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就业"安全网;健全法律制度,增强基层就业法律保障,为河南省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468-2469
剖析了乡村基层政府新旧政策衔接断层现象出现的原因,阐述了乡村基层政府新旧政策衔接断层现象给我国乡村发展带来的危害,并从规范制度建设、完善地方决策权力分配、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地方主要领导科学决策能力的培训和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制几个方面提出了乡村基层政府新旧政策衔接机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惠农政策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极大缓解严峻的“三农问题”,但惠农政策实施也存在种种问题。新时期我国惠农政策面临挑战主要有:地方政府惠农政策落实不够,惠农政策效果发挥不佳;惠农政策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惠农资金作用发挥不够;惠农政策扶持目标不够明确,惠农资金效果不明显。为完善惠农政策、促进惠农政策的贯彻、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应加强惠农政策监督检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加强惠农政策执行检查,提高惠农资金的效果;强化惠农环境优化打造,促进惠农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分析和利益驱动博弈分析,阐述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矛盾,论证了中央政府要想控制农地非农化的最优规模,就必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制力度和加大其违法的处罚成本,得出了当前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违规的原因以及政策改革和制度应协调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立足于对农村征地冲突中不同利益诉求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当前农村征地制度和征地过程中多方利益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运用演化博弈论和实证分析法对高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地案例进行分析,厘清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三者两两之间演化博弈的关系与过程,研究表明:(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失地农民的博弈中,主要考虑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违规时监管尽力的收益、中央政府实施介入的成本、监管失效带来的损失等因素;(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失地农民的博弈中,主要考虑地方政府选择违规的额外收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违规的罚款等因素;(3)失地农民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博弈中,主要考虑失地农民上访的概率、失地农民上访的成本等因素。并提出化解征地冲突可以从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规范征地程序、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督职能和地方政府的权利管制及合理处理争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基层政府的政策执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存在缺乏农民的参与、政策选择性执行、政民冲突等问题,基层政府需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将其纳入有效的监督评价系统;减少政策选择性执行行为,转变工作态度与方式;拓宽农民利益诉求渠道,加强政民互动和向上反馈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从而更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中国耕地保护中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效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际作用远不如其理论设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计划促使地方政府自觉保护耕地,注重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征地过程譬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之间的博弈过程。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在博弈中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目标,现行的中央政府土地收益分配比例、激励机制以及对农户的补偿等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付小鹏  黄柯  梁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58-14461
通过对重庆市的15个试点区县的筹资主体的筹资能力测算,发现部分区县出现了地方财政筹资困难的问题。为了保障新农保基金及时筹集,从而确保新农保政策顺利实施,提出了重新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责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的责任、积极完善基金的管理制度、着重加强政策执行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方面分析,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是理顺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使之法制化,推动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建设;二是从制度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定位,作者认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要以减少财政层级为突破口,合理划分地方各级政府的收支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上下级财政关系,建立起规范的地方二级财政体制,以此来带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虚化市级政府,从制度上保障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技术引进是企业快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在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中,地方政府主导企业技术引进活动,引进企业与技术输出方目标完全不一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总体利益存在冲突.各利益相关主体相互多重博弈的结果使地方政府处于博弈的核心地位,因此,为企业能够合理引进技术,应构建新型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努力限制技术输出方的非合作博弈行为,通过制度创新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结构.  相似文献   

14.
惠农政策的直接执行主体是基层政府。采用街头官僚理论分析村组干部执行惠农政策的适应性,并对惠农政策执行中的失范表现与失范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惠农政策执行失范表现集中在政策替换、政策敷衍、政策抵制和政策附加4个方面,惠农政策执行失范原因则体现在自由裁量权支撑下村组干部寻租空间大、乡村场域下政府与农民交流断层、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3个方面。为提升惠农政策执行效能,需要采取以下改善措施:控制村组干部寻租空间,将自由裁量权限制在合理范围;拓宽政策参与渠道,打破惠农政策供需双方信息鸿沟;搭建“互联网+”云监督平台,构建多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作为保护主体,因目标不同而产生利益冲突,进而导致保护政策失效。基于对主体行为倾向的分析,采用动态博弈方法,构建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农户间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1)中央政府采取监督检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规的收益呈正相关性,与对地方的政绩损失、被查处的概率及罚金呈负相关性;(2)地方政府落实保护政策的概率与中央政府在监管中查处的概率、罚金以及农户保护投入呈正相关性,与中央政府的监管成本、保护补偿额度及基本农田产出效益的增加呈负相关性。(3)农户采取保护行为的概率与对地方的政绩损失呈正相关性,与保护补偿额度呈负相关性。据此提出建议:在中央层面,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及违规处罚力度,在地方层面提高保护效果在政绩考核中的地位,在农户层面构建异质性保护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房屋拆迁纠纷之所以连年发生,根源于地方政府拆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不合理。通过梳理从政策制定到执行过程中政府的目标取向与选择,得出政策制定动机的自利性、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和政策执行偏离性是引发房屋拆迁纠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乡村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智力保障。在了解汕尾市乡村人才政策推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可以发现目前汕尾市的乡村人才政策存在政策的局限性、政策执行机构的效率低、政策目标群体参与低和政策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策框架的适用性、执行机构的执行能力、目标群体的接受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项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谱写新时代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任务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中央政府应提供制度支持 ,保证和规范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应帮助农民增收 ,确保地方产出最大化。基层政府应帮助农民确定结构调整的方向 ,优化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 ,为结构调整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76-12678
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和内在缺陷,从社会治理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主导土地流转的治理成本,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地方政府流转土地的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主导土地流转模式是一种基于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模式,其微观功能和价值主要是激励与约束并重,其宏观功能要考虑国家对政策后果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土地流转制度的政策思路:培育多元农地流转模式,规范地方官员行为;强调构建和谐土地流转机制是中央职责;构建公众对地方政府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秸秆发电项目推广中的问题与政府责任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总体情况的分析来看,我国的秸秆资源丰富,而且政府非常重视秸秆发电项目的发展。虽然现有法律和政策为秸秆发电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法律保障,但政策和激励措施力度还不够。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执行上级政策的积极性,也使得这种政策和激励措施缺乏执行力,反而引发了秸秆资源在收集、运输和储存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当下秸秆发电厂运营面临困难。从分析政府的责任入手,提出包含体制创新和税收激励等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措施,以保证鼓励秸秆发电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能够顺利执行并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