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水平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建议,以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弥合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2.
朱芸  金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04-15107
选取重庆市2000-2009年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有关数据指标,采用实证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从总体水平、消费结构、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状态,城乡差距明显;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居民;重庆市"一圈两翼"之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都很明显。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羊肉是城乡居民消费中日益重要的畜产品,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于羊肉的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特征。从消费数量、变动趋势、消费结构以及户内外消费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羊肉消费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城乡居民羊肉消费趋势进行判断及展望。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差异逐渐减少,未来城乡羊肉消费将持续增多、差异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层面介绍江苏省城乡居民当前消费现状;其次详细分析了江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最后根据当前城乡消费现状和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寇丽莉 《江西农业学报》2011,(10):183-185,190
通过对二元消费结构的界定,研究了西安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消费比重、人均收入对西安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得出西安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不相符;通过对以消费目的划分的3大类消费类型的进一步分析得出:西安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生存资料的贡献率小于发展资料的贡献率和享受资料的贡献率,城镇居民消费对居民收入的敏感度大于农村居民消费对居民收入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夏淼 《甘肃农业》2004,(12):31-31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近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指出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特征及农村居民消费层次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18-121
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构成要素,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拉动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西藏日喀则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描述方法对该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ELES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日喀则各区(县)不同消费类别的边际消费倾向,揭示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性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居民调查和专家咨询,采用GM(1,1)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变化,城市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趋于稳定,而农村居民的畜禽产品消费将显增加,城乡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均将显增加,在动物性食物消费的结构比例上,城乡居民均在向1/3猪牛羊肉,1/3家禽产品和1/3水产品的比例趋势比较,植物性食物消费中,粮食的直接消费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居民,因此,在中长期内,拉动长江三角洲食物消费总量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城乡居民人口的增加和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是决定居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武汉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接近40%,由于政治、经济上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距,但由于近几年各种支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武汉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选择武汉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消费经济理论,在大量占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武汉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进行比较,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取可能对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产生影响的11个因素,通过LASSO方法分别筛选了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粮食、蔬菜、肉类、蛋、奶、水产品及鲜瓜果消费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物之间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并不相同,不同人群即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宏观经济因素人均GDP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弱;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对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产生影响,对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没有影响;影响城乡居民蔬菜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人口老龄化率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率的提高,肉类消费量增加,而该因素并不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大数据及5G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国内消费增长提供了新的环境和土壤,其通过刺激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为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及消费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利用2008—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信息技术对城乡居民消费总量及结构的差异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普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信息技术对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城镇居民基础型消费的影响更明显,影响程度为0.605;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信息技术普及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总量的影响更为明显。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全面提升城乡信息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提升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华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9-11573
以2008年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及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得出该地区16个城市在7项指标上的因子得分及城市排名;再运用K-Means聚类分析,将长三角地区分为3个层次,分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及其结构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强强  孙小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41-2442,2462
以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初步测算了甘肃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特征;同时,根据此变化特征,将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展变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恩格尔系数波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整体上符合恩格尔系数变化规律.但是利用恩格系数分析居民生活水平状况还应与其他因素相结合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潜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根据2003—2012年京津冀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数据,针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分别从消费增长情况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对10年间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化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从消费水平看,近10年随着经济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京津冀地区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消费结构看,农村居民消费仍以生存型消费支出为主,发展型消费支出比重有所扩大,享受型消费支出比重降低,但近年来增长势头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宏观统计数据,基于理论和实证视角分析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研究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较大且增长较慢,但是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趋同,但是绝对数相差较大。为此,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同时要继续完善落实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对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近20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民收入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重要因素的影响,且通过凯恩斯消费收入关系模型研究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收入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现阶段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征和宏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消费结构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由实物消费转向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析新时期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对于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及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提出应在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丰富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更新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较快地推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对农村支持力度加大和近年来各项援藏资金向衣牧区的倾斜,西藏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消费状况得到改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消费质量不高,城乡差距问题较突出。本文通过对西藏农牧民消费现状的分析,找出制约农牧民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农民消费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孟劲  侯炬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20-12523
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瓶颈。从计量经济模型出发,检验了中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差异,并提出中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但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上升的趋势。造成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原因是:城乡收入结构、消费结构、耐用消费品消费三方面因素存在差异。总之,刺激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心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2-16343,16346
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现状,2004年中央惠农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变迁的推动作用:夯实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改变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社会化程度。提出了培育农村地区新的消费热点的对策建议:引导农村居民树立起现代消费理念;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