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籽直播前经过催芽,播后可以提高出苗率。但发芽的茶籽幼根在翻检及播种时容易拆断,往往将断根的茶籽丢掉不用。断根的茶籽播后可否出苗,及对它的生长影响如何,我们进行了两年试验观察调查,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茶籽处理为了促进茶籽发芽,提高发芽率,缩短育苗时间,培育出健壮的茶苗,在春季播种前,可先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就是将选好的茶籽浸泡在温水(水的温度为25℃左右)中,每隔4~5小时换水一次,浸泡4~5天后,取出茶籽放在木箱里,茶籽多的放在屋内地上也可以。木箱底层铺厚约5厘米的细  相似文献   

3.
茶籽每年在霜降前后采收,大部分地区都贮藏于土坑内过冬。这段时期茶籽表面上无什么大的变化,实际上其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理活动。若有适宜的条件,一些茶籽就会出芽。1979年,江苏省溧阳竹箦茶场,从福建购进一批福鼎种茶籽,贮藏于向阳、避风的高地土坑中。1980年春天开坑取茶籽播种时,发现坑内部分茶籽已经发芽。对这些发芽茶籽播种后是否能出苗把握不大,于是作了一次试验播种。贮藏茶籽共2500kg,分贮于四个土坑中,已经出芽的茶籽共  相似文献   

4.
茶籽贮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 《茶叶科学》1999,19(1):25-28
对刚采收下的茶籽,进行不同方法的脱水干燥和低温、超低温(-196℃)处理后,用沙播法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茶籽即使脱水至23%的含水率,仍能保持70%的发芽率。将茶籽干燥至8%~10%含水率,在-196℃液氮中贮藏2个月,其发芽率没有变化,表明利用超低温长期保存茶籽有望得到解决。从本试验脱水干燥和冷冻损伤处理结果看,茶籽的贮藏特性应归属于正常型种子。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很多植物种子成熟后,还需通过“后熟”阶段,当种子完成后熟之后,才具备发芽能力。茶籽亦一向被认为有“后熟阶段”。但近期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对茶籽的“后熟”问题已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从已经查阅到的茶作书著看,对茶籽具有  相似文献   

6.
茶子孵芽法     
嵊县囘山公社茶場,是在1958年公社化后建成的。全县茶园面积1250亩,其中有一部分一年生的茶苗已长得一尺左右,生长健壮。茶苗能获得成活率高生长快,是与采取了茶籽孵芽法分不开的。1958年茶場从公社领来茶籽4000斤,不飽满的茶籽,占着相当一部分,为适应发展新茶园的需要,达到发芽齐发芽率高,便采取用谷子孵芽法  相似文献   

7.
茶籽可以在秋季播种,也可以在春季播种。供春播的茶籽,要妥善地贮藏,因为茶籽很容易腐烂、干枯而失去生命力和发芽力。在目前大力发展茶园,而茶籽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茶籽的高度出苗率,已经成为完成新茶园繁殖和旧茶园补殖计划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人在茶区收集到一条茶籽贮藏经验,介绍于后供参考。在较背阴处的略倾斜的地带,选用直径2米左右、高1—1.5米的园坎墩,或宽2米左右,高1—1.5米的土磡,从顶部开口挖1米深,直径0.9米左右的圆筒形坑,坑的大小,视装放茶籽的笼筐之大小而定。抗壁泥土不必敲紧,在坑内放些干草,把坑壁烧热,待冷却后,铺上干燥的羊齿,稻草,藁干,甘诸蔓之类,厚约10厘米,然后把装有茶籽的箩筐置于其中。坑内要烧烤,可能是为了薰杀侵害茶籽的病菌害虫和蒸发一部分水份,以免被病虫害侵害或沾润过多水份,而致腐烂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8.
茶籽从灌浆后期开始逐步进入乳熟期与成熟。在整个乳熟期阶段,种仁随着乳熟程度的逐步提高,其干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等)不断形成与增长,水分含量相应下降,种子逐渐趋于充实饱满与成熟,其发芽能力也就得到加强与完善,这就是茶籽在乳熟期阶段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但不同品种及其在不同的乳熟阶段中,干物质的形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同品系黄籽与黑籽间发芽生理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黄籽油菜中分离出的黄籽和黑籽为材料,测定发芽期间幼苗的发芽、生长、硝酸还原酶(NR)活性、根活力、糖和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品系之间各指标大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黄籽和黑籽相比,黄籽的NR活性和根活力显著低于黑籽,而非还原糖和苗重却极显著高于黑籽,但个别黄籽品系具有较高的NR活性、根活力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
从茶籽油、茶皂素、茶籽粕和茶籽壳等方面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论述,提出茶籽资源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促进我国茶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11.
陆建良 《茶叶科学》1999,19(2):159-160
茶是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饮品,咖啡因和儿茶素是其特征性成分,也是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次生物质。但茶籽中仅含极少量的咖啡因且不含儿茶素。这些物质的产生是茶树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而且与其生长环境息息相关。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茶籽胚芽伸育过程中,咖啡因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供试茶籽采自浙江大学茶学系茶树母本园的玉兰、鸠坑、黄叶早三品种的茶籽。将已萌发的茶籽置于已铺有海绵的白瓷盘中,用细沙覆盖约3~4cm,每个茶树品种两盘,于25℃LRH—250—G恒温光照培养箱中,以…  相似文献   

12.
陶卫民 《茶报》2004,(3):22-22
茶籽可提取茶籽油和茶皂素。从茶籽中提取的茶籽油,与花生油、橄榄油相似,色香味正,除可食用外,还可用于制药和其它化工产品。茶籽中含有10%~14%的茶皂素,它是一种具有良好乳化性能的植物葡萄苷,用途广泛,可作为乳化剂、粘合剂和稳定剂使用。茶皂角苷还可作啤酒酿造中的增泡剂,效果很好,其发泡率大大高于其它发泡剂。  相似文献   

13.
应用HPLC-PDAD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4~5叶初展的福云6号沙培茶籽苗各部位儿茶素类、嘌呤碱、氨基酸(茶氨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主要分布于茶籽苗叶片及嫩茎,子叶下部含量明显降低;EGCG、茶氨酸在茶籽苗嫩叶中含量较高,并随叶片成熟不断减少,但茶氨酸以侧根和主根最为富集,其代谢前体氨基酸(Glu、Ala)在根部亦具较高含量。随着茶籽萌发,茶氨酸在胚根大量合成,初露紫红色嫩茎的茶籽苗根系茶氨酸含量达13.429mg/g鲜重。据此认为培育茶籽及其无性系幼苗,并以幼嫩根系为材料,有望成为茶籽综合利用及天然茶氨酸获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多种植物种子成熟后还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后熟作用之后,才能发芽,这类种子的后熟过程被称为“后熟阶段”。茶树种子亦一向被认为有“后熟阶段”。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以指导生产,给生产上带来许多麻烦与损失,本项研究就是专为探讨“后熟阶段”的究竟。经过两年多来的研究结果,指出了茶籽并不存在有什么“后熟阶段”,在理论上应取消所谓“茶籽具有后熟阶段”的论点。  相似文献   

15.
茶籽象(虫甲)(curculio styracis Roclogs)主要为害茶籽,其成虫幼虫均以茶籽为食(尤其是幼虫),被害后,茶籽残缺或成为空壳。据报道,它的成虫还能蛀食一种灌木长叶冻绿(Rhamnus Creneta Sicb et C)的茶萼和刺锥栗(Casfanopis DC),但未见为害茶树嫩梢的报道。1977年5月,在绍兴县上旺大队留养插穗的茶园中,发现茶籽象  相似文献   

16.
茶树果实的特性、功能成分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明茶树果实的结实特性、化学特性以及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茶籽皂素的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茶树果实中的茶籽油(脂肪酸)、茶籽皂素、茶籽蛋白、茶籽多糖、黄酮苷等功能成分在食品、化工、医药、养殖业等方面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认为限制茶籽越夏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在适宜的湿度下,采用塑袋湿沙包装(湿沙与茶籽按5:1重量比例),放在5℃温度下,茶籽可以越夏,并能较长期地保存茶籽较高的发芽率和旺盛的活力。以5℃塑袋砂荐的茶籽活力指数最高,幼苗整齐强壮。0℃——1℃塑袋砂荐次之,室温砂荐最差。  相似文献   

18.
茶籽是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的有性的个体,利用茶籽进行繁殖的方式又称为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方法简便,茶籽易貯藏和远途运输;后代生活力强,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幼苗主根入土深,抗逆能力较强,茶籽适宜于坡地茶园直播。  相似文献   

19.
茶树是采叶作物,在过去茶树栽培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人们注意到的主要是农业技术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对茶籽的形成和茶籽产量的关系却研究得不多。近年来,随着茶籽综合利用研究工作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人们才开始逐步地注意到茶树栽培技术对茶树开花结实及茶籽产量的影响。现就茶树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对茶籽产量的影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用样本百分数估计总体百分数在茶叶试验研究中,许多试验结果都是用计数资料的百分数表示的。如茶籽发芽百分数,茶苗成活百分数,茶树受病虫害百分数,茶树杂种后代个体分离显性或隐性类型的百分数等等。这类资料是二者必居其一的属性资料。与连续变数资料相同,百分数亦有抽样误差,因此对百分数资料进行统计推断时,也须进行参数估计和显著性测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