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饲养的人工扬子鳄已有近万条,且每年以1 500~2 000条幼鳄递增.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扬子鳄雌雄生长有一定的差异.为此,2004年5月~2005年6月,对3龄以上的扬子鳄雌雄生长率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野生扬子鳄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一直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鉴于此,扬子鳄保护区在21世纪初开展了人工饲养扬子鳄的野外放归工作,2003年以来在扬子鳄栖息地(湿地)上放归人工饲养的扬子鳄,放归后的扬子鳄能适应栖息地,成功地繁殖、孵化出幼鳄,野外放归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由长兴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承担的省重点攻关科技项目──“扬子鳄第2代的繁殖及其配合饲料的研究”,1997年11月15日通过专家鉴定。扬子鳄是世界濒危物种,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保护物种和国家工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的保护和繁育的研究,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野生扬子鳄主要产区之一的长兴尹家边,自70年代起成立自然保护区,在经费、人员、设备极困难的条件下,经过艰苦创业,取得很大成绩,繁殖子l代190余条。1094年承担省科委“扬子鳄第2代的繁殖及其配合饲料的研究”课题,经…  相似文献   

4.
信息博览     
正王学军省长到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指导工作。9月22日,省长王学军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指导工作。王学军强调,要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在做好扬子鳄物种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合理进行开发利用,实现保护与开发良性循环,把扬子鳄保护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自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创建于1979年,1986年又以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20多年来,扬子鳄繁殖研究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难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是世界上23种鳄中7种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只有300~500条。八十年代初,安徽省政府在皖东南有扬子鳄分布的地方建立了保护区来加以保护,1986年,扬子鳄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对缓解野生扬子鳄的生存压力和遏制其数量快速下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野生扬子鳄在这片最后的栖息地上存活下来。但由于多种原因,野生扬子鳄的数量仍呈逐渐下降趋势,1999年和2005年的调查显示,野生数量分别为不足150条和不足120条,  相似文献   

7.
《安徽林业》2001,(5):1
2001年8月25日至28日,由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主办,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六个国际组织协办,安徽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2001年中国·合肥·扬子鳄保护及放归自然国际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和国内外专家努力多年的、将扬子鳄这一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返归野生环境的放归和重引入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8.
《安徽林业》2006,(3):F0004
4月28日,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将6条扬子鳄放进了郎溪县高井庙林场的一个大池塘。这是我省自2003年将3条鳄成功放归自然后的第二批放归的人工养殖鳄。  相似文献   

9.
扬子鳄回家     
"回家了",随着研究人员一声口令,12条扬子鳄被逐一放入水塘中,经过短时间"发呆"后,开始缓慢游"回家"。5月29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精挑细选12条人工繁殖的扬子鳄,在郎溪县高井庙扬子鳄野外放归区放归自然。这是我国实施的第10次扬子鳄扩大野外种群放归自然活动,也是单次放归数量最多的一次。野外放归扬子鳄添丁兴旺享有动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被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公约组织列入濒危动物保护名录。扬子鳄原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干扰,其分布范围渐缩,种群数量锐减。加上野外栖息地遭受人为破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自然死亡和人为捕杀等原因,导致扬子鳄野生种群走向衰落。目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利用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的基础上,研究了饲养温度、密度以及容器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白蛾最适饲养温度为26~28℃;1~3龄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1头·cm~(-2),3龄以上幼虫最佳饲养密度为0.2头·cm~(-2);1~3龄幼虫宜选择塑料养虫杯和塑料养虫盒等较为封闭的小型饲养容器,3龄以上幼虫可转移到木制周转箱等透气性较好的大型饲养容器中饲养。研究结果为建立美国白蛾室内繁育体系以及为其深入研究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82年,为了拯救我国所特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安徽扬子鳄省级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18565hm2,涉及宣城市的宣州、郎溪、泾县、广德和芜湖市的南陵5县(区)。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醒了     
3月25日,阳光灿烂,春风和煦,冬眠了4个月的扬子鳄醒了,被工作人员从室内搬送到室外水池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安徽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将大小不等的冬眠扬子鳄按不同鳄龄,分别搬送到室外不同的水池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扬子鳄物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2001年国家林业局根据专家的评估,提出通过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实施再引入,来恢复和扩大野生扬子鳄种群的战略;2002年启动扬子鳄野外再引入工程,并在安徽和上海两地实施。经过再引入地的选择、改造以及人工养殖扬子鳄的筛选和野化训练等工作,再引入活动在安徽省郎溪县高井庙林场连续实施12年,共野外放归99条扬子鳄;在上海崇明东滩实施2次,放归12条扬子鳄。所放归的扬子鳄在野外生存成功,并繁育出了116条后代。实施再引入工程初步实现了扩大野生鳄种群的目的,并为以后大规模实施活动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野生动物拯救项目之"扬子鳄保护与放归自然工程",经过三年的筹备和运转,开始驶入快车道.目前,野外放归试点取得初步成功,野生扬子鳄最佳生境调研、人工繁殖对生境适应能力监测以及扬子鳄野生资源现状调查均告结束,种鳄繁殖区、谱系鳄养殖池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外业调查工作亦接近尾声.  相似文献   

15.
经1994~1998年林间样地调查和饲养观察,查明了云杉球果小卷蛾在祁连山北坡林区的成虫羽化进度、卵孵化进度、不同发育时期的物候现象、雌雄性比及各虫态的死亡率,依据有效基数法,得到发生量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6.
人类第一双扬子鳄皮鞋诞生记文/图/李郁夏1997年12月22日,是中国和世界环境及野生动物保护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人类第一双用人工保护繁育的扬子鳄皮制造的皮鞋,在安徽芜湖华侨皮鞋厂试制成功!它的问世,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只用了短短20年时间,...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扬子鳄上餐桌以来,扬子鳄很快又能走路(去年9月开始批量生产鳄鱼皮鞋)了,今年6月,在扬子鳄的家乡——安徽宣城,更出现了奇闻——扬子鳄拉车。  乍听上去,这是胡扯,因为这既不必要也不现实,但在宣城你就可以听见这样的说法——鳄鱼拉车,地方致富,还可以看见这样的宣传牌——鳄鱼搭台,经济唱戏。原来,这是我国惟一的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所在地——宣城市把拉动地方经济的车辕套在了扬子鳄的头上。  按宣城扬子鳄综合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的计划:投资2.97亿元,以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为基地发展鳄鱼综合产业…  相似文献   

18.
时讯     
保护力度逐渐加大安徽扬子鳄种群数量增加今年以来,安徽省扬子鳄人工繁育保种和野外保护工作并举,扬子鳄的种群数量不断提高,野外放归和保护得到加强,旅游开发呈现新气象。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加强扬子鳄越冬管理,采取合理、多种饲料搭配喂养的方案,使越冬鳄的成活率在98%以上,也促进了种鳄的繁殖能力,今年已产蛋54窝,孵出幼鳄850条。他们稳步实施扬子鳄野外放归工程,据无线跟踪监测显示,去年4月份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场扬子鳄栖息地放归的6条成年人工扬子鳄现在生长良好。由于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野外栖息环境的改…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12日上午11时40分,天空下着淅淅细雨。安徽郎溪县高井庙林场一口水塘边,6条体格健壮的扬子鳄在省林业厅、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宣城市、朗溪县领导、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缓缓游入池塘中,回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5年生加勒比松人工林旱季 (2000年10月至2001年2月)树干液流特征、耗水及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边材不同位点的液流密度由外到内呈低-高-低的态势;观测期间林分日液流密度变幅为411~4 120 L·m-2·d-1,日平均液流密度为2 084 L·m-2·d-1;旱季无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饱和蒸汽压差、气温及湿度相关性显著;有雨时,加勒比松日液流密度仅与饱和蒸汽压及湿度相关性显著;单株日耗水量变幅为6.4~169.5 L,日平均耗水量为55.5 L,林分日耗水量变幅为0.35~3.52 mm·d-1,日均耗水量为1.71 mm·d-1,旱季总耗水量为257.7 mm,占同期降水量的7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