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孔雀有绿孔雀(Pavo muticus)和蓝孔雀(Pavo cristatus)两种.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 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孟加拉、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印度、中南半鸟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蓝孔雀又名印 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绿孔雀和蓝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绿孔雀 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外,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变形态:白孔雀和黑孔雀.中国人工饲养的蓝孔 雀,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做为高档珍馐佳肴,得到食客们的赞赏和好评.  相似文献   

2.
蓝孔雀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雀俗称凤凰、越鸟、南客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可分为绿孔雀(爪哇孔雀)、蓝孔雀(印度孔雀)以及它的两个变种即白孔雀和黑孔雀,在我国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受到破坏,野生的绿孔雀分布越来越少,因而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但经过人工驯化的蓝孔雀除其特殊的观赏价值之外,还是一种肉质鲜美、很有发展前景的肉食禽类.蓝孔雀分布于东南亚沿海地区,属于非保护动物,可以饲养食用.孔雀的经济价值很高,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28%,脂肪1%,富含10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孔雀,鸟纲、鸡形目,俗称凤凰。属高蛋白低脂肪(蛋白质含量28%,脂肪含量1%)、含有10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是世界上价值极高的珍禽之一。目前世界已定名的孔雀仅有两种:蓝孔雀(亦称印度孔雀)和绿孔雀(亦称爪哇孔雀),白孔雀和黑孔雀均为蓝孔雀变异种。  相似文献   

4.
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变形态——白孔雀和黑孔雀。人工养殖的商品指蓝孔雀。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10只绿孔雀和5只蓝孔雀的mtDNA细胞色素b基因516 bp序列, 结合已发表的孔雀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数据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以雉鸡和家鸡的同源序列为外群,采用NJ法和ME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蓝孔雀群体内遗传差异程度低于绿孔雀,绿孔雀和蓝孔雀之间的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数为21.417,净遗传距离为0.039±0.01,推断出绿孔雀与蓝孔雀的分化时间至少为2.96百万年,从而在分子水平揭示出绿孔雀和蓝孔雀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重建的系统树将所有序列聚为支持率较高的绿孔雀与蓝孔雀2大类群,显示云南的绿孔雀至少存在两种类型,且这两种类型可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而白孔雀和杂色孔雀在分类上则属于蓝孔雀类群。  相似文献   

6.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世界上价值极高的珍禽之一。目前世界已定名的孔雀仅有两种:印度孔雀(亦称蓝孔雀)、爪哇孔雀(亦称绿孔雀)。另外还有白孔雀,是蓝孔雀的白化种。饲养孔雀是一项设备简单、养殖容易、投入少、产出多、增值快,集观赏、食用、保健于一体,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种新兴养禽业。一、场址和设备饲养场地宜建在树多荫大、地势倾斜、半沙半土的半山坡上,环境要僻静。种灌木,植牧草,使活动之地绿草成片,尽量模拟野生环境,以利孔雀的驯化及饲养。孔雀可按雄雌比为1:5同笼饲养,也可大范围内放养,但需要…  相似文献   

7.
孔雀的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我国新兴的特禽品种。我国饲养的孔雀有蓝孔雀、绿孔雀和变种的白孔雀;蓝孔雀数量最多,白孔雀次之,绿孔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数量少。  相似文献   

8.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中鸟类,可分为绿孔雀、蓝孔雀及白孔雀3种,而白孔雀实质是蓝孔雀的白化突变种.在我国,绿孔雀被列为国家1类保护动物,但驯化的蓝孔雀和白孔雀除其特殊的观赏价值之外,也可作为高档的美味佳肴.孔雀养殖业目前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特种养殖项目.张家界特种禽类养殖中心于1999年底从广州引进了一批孔雀,为帮助其解决孵化问题,作者在2000~2001年就孔雀人工孵化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现将孔雀人工孵化技术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孔雀属于鸟纲,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品种。我国主要饲养的孔雀品种是蓝孔雀、绿孔雀及白孔雀。其中蓝孔雀数量最多,目前我国蓝孔雀的养殖已发展为商品化养殖。绿孔雀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蓝孔雀的肉制品可供人们食用,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饲养孔雀所需要的设备较简单、前期成本较低,既具有食用价值,也可供观赏,还能作为保健品,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农家顾问》2008,(7):22-22
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绿孔雀为国家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蓝孔雀为半草食性非保护动物,集食用、观赏、保健为一体,可以商品化饲养,具开发价值。蓝孔雀全身是宝,属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享用。蓝孔雀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药用功能也很好,是馈赠亲朋好友、吉祥祝福的上佳礼品。如在庭院饲养蓝孔雀,不但可以美化生活,令人赏心悦目,还可产生经济效益,增加一笔收入,备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绿孔雀(Pavo muticus)也叫爪哇孔雀、龙鸟,是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7000~8000g。雄鸟全长约140cm,雌鸟全长约100cm。雄鸟尾特长,头部冠羽竖起,颈、上背及胸部具绿色光泽,尾上覆羽特长并具闪亮眼斑而成尾屏。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光。绿孔雀产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主要发现于云南和西藏  相似文献   

12.
一、孔雀的用途与效益孔雀俗称凤凰,是百鸟之王,又是富贵和吉祥的象征。孔雀品种有绿孔雀、蓝孔雀两种,但用蓝孔雀与绿孔雀杂交,可育成白孔雀和钯灯孔雀。孔雀的用途:一是观赏。孔雀羽毛绮丽华美,鲜艳夺目,尤其公孔雀开屏更加美丽;二是肉用。孔雀肉属高蛋白低脂肪...  相似文献   

13.
<正>孔雀是世界上观赏价值较高的珍禽,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吉祥、美丽、华贵的象征。孔雀属大型鸟类,分为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白孔雀是蓝孔雀的人工变种。蓝孔雀颜色鲜艳夺目,在羽毛上有大而带金属光泽的眼状斑,鲜艳美丽。孔雀不仅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还是食用、药物、保健为一身的养殖珍禽,许多动物园把它作为珍禽观赏鸟类展出。孔雀在全国各地有广泛的养殖,民间也有较多的饲养。现简单介绍一下蓝孔雀的饲养管理技术,供初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孔雀,属鸡形目,雉鸡科。古称孔爵、孔鸟,俗称凤凰,被视为“百鸟之王”,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孔雀分为三种,绿孔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白孔雀是杂交变异种;蓝孔雀属半草食性珍稀动物,属非保护动物,可以人工饲养和食用。我国蓝孔雀于1987年引种繁殖,现正大量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孔雀分为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其中蓝孔雀可以人工饲养食用,其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是野味珍品。目前,孔雀养殖已成为畜禽养殖的新项目,市场前景广阔。一、环境消毒人工养殖孔雀应确保环境卫生,做好消毒预防工作。清扫、冲洗、消毒要细致认真,一般先顶棚、后墙壁、再地  相似文献   

16.
龙凤谷蓝孔雀养殖基地是中国大型蓝孔雀养殖基地之一,是专业从事蓝孔雀育种、繁殖、销售的多元化养殖企业;是响应农业现代化,集孔雀养殖科研、育种、改良、培训与指导于一体化的企业;在规模上、品种上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孔雀养殖基地。孔雀,原产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是  相似文献   

17.
正蓝孔雀,又叫印度孔雀,主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蓝孔雀是百鸟之王,是少有的山珍美味,属于非保护动物,集美食、药用、观赏价值于一体。蓝孔雀肉鲜味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有滋阴清热、平肝息风、软坚散结之功效。另外,孔雀羽毛可加工制成高级鱼漂及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如今,蓝孔雀已成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兴特养禽类。现将其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8.
孔雀在动物分类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和白孔雀。绿孔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若要进行饲养,需在林业部门办理驯养许可证。一、场地栏舍准备孔雀人工驯养场应选择在交通方便,但又离主干道和居民点较远的地方。要求电源和水源方便,场地本身的自然状态良好,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易排水和向阳背风,场内要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应多种树木花草,保持环境条件隐蔽而幽静。其中1/3应为遮阴避雨的栏  相似文献   

19.
蓝孔雀属鸡形目雉科 ,原产印度、锡兰 ,故又名印度孔雀 ,是一种观赏、肉食兼用禽 ,它易饲养 ,数量较多 ,不属于保护动物。为提供更多的食用蓝孔雀 ,就必须进行人工饲养。蓝孔雀易饲养、成本低、见效快 ,是农家致富的一条捷径。但是 ,蓝孔雀人工饲养与开发利用在国内刚刚兴起 ,市场潜力极大 ,有很大的发展前景。1 蓝孔雀的生物学特性蓝孔雀野外多生活在树林比较茂密的山区 ,也到水源附近较高的草丛中活动。警惕性很高 ,人们不易接近。由于尾长而双翼不发达 ,飞翔能力不强 ,因而常遭食肉动物的袭击。其食物杂 ,野果、草籽、嫩芽、五谷、昆虫…  相似文献   

20.
孔雀的人工饲养繁殖技术饶华昌近年来,孔雀人工饲养正在悄然兴起。由于孔雀已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诱人。现将孔雀人工饲养技术简介如下:一、孔雀的生物习性: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之分,前者又称印尼爪洼孔雀,后者又称印度孔雀。而蓝孔雀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