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州  华元渝 《齐鲁渔业》2002,19(3):11-13
报道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4-20月龄暗纹东方Tun的生长特征。其中体长、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皆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现指数曲线相关,方程为W=3E-06L^3.3868,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119.56Ln(t)-90.469,W=0.4127t^2.4593。试验表明,暗纹东方Tun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可进行规模化商品鱼养殖。  相似文献   

2.
养殖型暗纹东方鲀生长与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元渝 《水产学报》2004,28(1):8-14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2.5龄后则相反。养殖暗纹东方鲀体型比野生暗纹东方纯肥胖。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皆大于野生型。研究还发现,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不良和肝脏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且两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致使全人工育成的成鱼繁殖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3.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体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为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暗纹东方鲀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开展了两种养殖模式(模式Ⅰ:暗纹东方鲀、南美白对虾和蕹菜立体种养模式,模式Ⅱ: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的养殖对比试验,通过定期测量各阶段鱼的体长、体质量等生长指标,分析比较两种模式下暗纹东方鲀的生长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暗纹东方鲀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  相似文献   

5.
4生长在自然条件下,暗纹东方统生长较快,一般2-3年即可性成熟。5月份繁殖出来的鱼苗,当年体长可达12-17cm,体重可达80-150g,到第2年年底,体长可增至22-3cm,体重达400-600g,此时即可上市。其生长适宜温度为14-28℃,最适温度为20-25℃。在温室条件下人工养殖时,生长速度可加快。5青性暗纹东方是著名的被动毒素鱼类,其有毒的内脏部分的毒量的多少因部位及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卵巢、肾脏、血液、眼睛、鳃等有剧毒,不能食用;肝脏弱毒,经高温油煎后方可食用;精巢、肉及皮肤无毒,但也得新鲜、清洗干净方可烹调…  相似文献   

6.
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首次将史氏鲟从黑龙江南移至长江流域人工条件下驯养,培育成1龄幼鱼,11月龄的个体最大值重为1053克,均重606克,最大体长898毫米,均长569毫米,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19.8℃,在17-21℃水温条件下,生长迅速,1龄鱼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01302L^3.2268(r=0.9996)体重生长曲线公式为W=6.777892e^0.3855t(r=0.9935)。  相似文献   

7.
网湖鲤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网湖鲤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与鳞径的关系为L-4.7402S-4.0194。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112L^3.180.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网湖鲤鱼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Lt-75.16[1-1^-0.1729(t+08029)],Wt=11077.31[1-1^0.1729(t+0.8029]^3.1980。拐点年龄为ti=t.55齿,拐点体长Li=50.10cm  相似文献   

8.
2000—2001年对新丰江水库太湖新银鱼进行逐月采样,用各月龄体长、体重均值研究该鱼的生长特性。体长体重的关系为W=0.002L^3.2813;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其体长、体重与月龄的关系:Lt=8.80[1—e^-0.2172〔t-0.125)],wt=2.45[1-e^-0.2172〔t-0.1250)]^3。体重生长拐点为5.18月龄,拐点的体长为5.86cm,体重为0.65g。考虑拐点后体重月增长量仍保持稳定,故捕捞期应在拐点后至产卵前的秋冬季。  相似文献   

9.
珠江斑鳠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珠江斑鳠的胸鳍和鳃盖骨,研究其年龄特征、渔获物年龄组成和体长、体重组成,并对其体长与鳃盖骨长、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其年轮形成时间为12 月~翌年3 月;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关系式为L= 34 .76 R+ 0 .453 3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 W= 0 .032 L3 .187 2 。生长Von Bertalanffy方程分别为Lt = 156 .75〔1 - e- 0 .089(t- 0 .016 8)〕和Wt = 31 193 .17〔1 - e- 0 .089( t- 0 .016 8)〕3 .187 2 。还讨论了年轮形成原因和生长特性,并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产养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活在湖北淤泥湖中的近太湖新银鱼进行了生长研究。结果为:①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W=2.312×10^-6L^3.00;②全长生长方程:Lt=72.3(1-e^-0.3(t^-0.1)),体重生长方程Wt=0.8738(1-e^-0.3(t^-0.1))^3。③L∞=72.3(mm),W∞=0.8738(g),k=0.3t=0.1,拐点年龄ti=3.7月龄,拐点体重Wi=0.25g。  相似文献   

11.
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转基因鲤(Cyprinus carpio)放流试验的人工湖中鲫(Carassius auratus)的年龄组成、大小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鲫种群由4个年龄组(1 a~4 a)构成。体重(W,g)与体长(L,mm)的关系式为:W=2.597×10-5L3.0133;体长与鳞径(R,mm)的关系式为:L=7.4+29.8R。生长模式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Lt=28.8[1-e-0.254(t+0.307)],Wt=668.9[1-e-0.254(t+0.307)]3.0133,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i=4.04 a。还对转基因鲤放流人工湖泊中鲫的生长数据同其它湖泊中的作了比较。这些数据为今后探讨转基因鲤种群的建立对鲫生长的影响积累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陈建国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可可托海水库江鳕(Lota lota)个体生物学,丰富其基础生物学资料,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4年,从可可托海水库及入库河道采集江鳕样本共196尾,测量其生物学常规数据,以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对其形态特征、生长和繁殖特性及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鳕体长与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1L2.926;von Bertalanffy的体长、体重生长相关方程分别为L_t=101.8[1-e~(-0.132(t+0.594))]、W_t=8 982[1-e~(-0.132(t+0.594))]~(2.926),体长、体重生长速度和体重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3.438e~(-0.132(t+0.594))、dW/dt=3 556.872[1-e~(-0.132(t+0.594))]~2×e~(-0.132(t+0.594))和d~2W/dt~2=469.507e~(-0.132(t+0.594))×[1-e~(-0.132(t+0.594))]~2×[3~(e~(-0.132(t+0.594)-1))];肥满度为0.52~1.34,季节、性别和鱼体大小间肥满度数值基本一致;雌雄比1.4∶1,雌雄个体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性腺Ⅳ期的雌、雄繁殖个体平均成熟系分别为(3.59±0.93)%和(7.93±2.50)%,绝对怀卵量为(274 445.06±98 039.81)粒,相对怀卵量为(417.49±112.30)粒/g。江鳕为肉食性鱼类,小型鱼类在食物中的重量比和出现率分别为94.73%和89.38%,全年平均摄食率和饱满度分别为(86.06±12.51)%和(3.72±3.44)%。人类活动对库区江鳕资源造成负面影响,防止过度捕捞、护幼捕大措施,可使其资源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月生长指标的测定,建立了1龄锦绣龙虾的生长模型。锦绣龙虾的体长(L)—体质量(W)的相关式为:W=0.034 8L3.066 3;体长(L)和头胸甲长(CL)的相关式:L=2.772 2CL+0.337 9,得出锦绣龙虾的体长生长方程:Lt=37.498×(1-e-0.076 77(t-0.055 84)),体质量生长方程:Wt=2 333.24×(1-e-0.076 7 7(t-0.055 84))3.066 3,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2.879 8×e-0.076 77(t-0.055 84),体质量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549.244 3×e-0.076 77(t-0.055 84)(1-e-0.076 77(t-0.055 84))2.066 3。计算出其拐点年龄(Tr=ln3/k+t0)为14.65个月。说明锦绣龙虾体长在前期生长较快,而后期生长缓慢;体质量前期生长较慢,后期较快;体质量增长速度曲线呈不对称的S曲线,并具拐点,在拐点处其体质量增长速度能达到最大值79.24 g/月。本研究旨在为锦绣龙虾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6.
以2017年5 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裸腹叶须鱼优势体长为101~250 mm,占总样本的78.48%,优势体重为0~150 g,占总样本的91.11%。裸腹叶须鱼种群由1~10龄和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5龄,占样本总数的66.22%,其中4龄鱼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7.56%,高龄鱼较少。体长与体重的拟合关系式为:W=2×10-5 L2.8644(R2=0.9893,n=2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699.571-e-0.0615(t+0.842 9),W t=2 816.821-e-0.0615(t+0.842 9)2.8644,生长系数k为0.0615,表明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为缓慢生长型鱼类。拟合生长速度方程,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年龄生长拐点t i为16.27龄,对应的体长l i为455.36 mm,对应体重w i为823.42 g。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域蓝圆鯵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圆鲹在东、黄、南海均有分布,是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本文将分布于东海北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进行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基础材料取自1980年5月到1983年4月浙江海域围、拖网等渔获物中共2727尾渔获物样品,选择其中644尾的鳞片和耳石作了年龄鉴定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蓝图鲹的鳞片和耳石显示的年轮特征均甚清晰,都是一年形成一次,出现年轮的时间大部在5—6月;蓝圆鲹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652×10~(-6)L~(2.947),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描述,求得长度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L_∞=361毫米,K=0.276,t_0=-1.846;求得重量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W_∞=570克,K=0.282,t=-1.80,其重量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2.098龄处。  相似文献   

18.
西藏布裙湖全唇裂腹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仅见于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境内的布裙湖,在物种进化和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分布于布裙湖全唇裂腹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所采集的252个样本中共包含7个年龄组(1~7龄),其中优势年龄组为1~3龄(占72.2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为W=0.015 2 L3.057,属于匀速生长;采用von Bertalanffy模拟的生长方程为Lt=27.150[1-e~(-0.154(t+0.527))],W_t=368.029[1-e~(-0.154(t+0.527))]3.057。全唇裂腹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曲线无拐点,随着年龄增长逐年降低,体重生长具有生长拐点,拐点年龄为6.73龄,所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8.27 cm和109.61 g。初步研究表明,全唇裂腹鱼属小型、低龄鱼类。  相似文献   

19.
东海黄姑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004年2~4月在舟山沈家门市场采集的117ind黄姑鱼样品,对黄姑鱼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目前舟山渔场渔获物中黄姑鱼年龄组成主要以1~2龄的低龄组为主,主要体长在161~263mm之间,主要体重在175.3~354.8g之间;②黄姑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1.633×10-5L3.0357;③体长和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t=529.5[1-e-0.262(t-0.281)]和Wt=2597.4[1-e-0.262(t-0.281)]2.4164;④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138.729e-0.262(t-0.281),体重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1644.4056e-0.262(t-0.281)×[1-e-0.262(t-0.281)]1.4164,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2L/dt2=-36.3470e-0.262(t-0.281)和d2W/dt2=430.8343e-0.262(t-0.281)×[1-e-0.262(t-0.281)]0.4164×[2.4164e-0.262(t-0.281)-1]。  相似文献   

20.
将体质量(0.014±0.001) g的杂交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以流水方式养殖87 d,饲养期间随时观察鱼的体征变化,自第7 d开始,每10 d取样测体质量和全长。试验结果显示,水温7~14℃时,初孵仔鱼躯体纤细透明,头部小且紧挨卵黄囊,卵黄囊椭圆形,约占整个身体的2/3。仔鱼发育至第7 d时始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发育至第9 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完全进入外源营养阶段,第37 d时,仔鱼发育已进入稚鱼期,发育至第57 d时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外部形态和体色近成鱼,进入幼鱼期。仔稚鱼全长日均增长量为1.67 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2.26%,全长(L)与日龄(t)生长关系式为L=0.1546t+1.2357(r2=0.9812)。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25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1%,体质量(m)与日龄生长关系式为m=0.3379e0.0479t(r2=0.9851)。体质量与全长生长关系式为m=0.0289L2.3444(r2=0.993),幂指数小于3,表明杂交鲟仔稚鱼的体质量生长比全长生长慢,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