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播期对不同生育类型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为吉林省水稻品种播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中早熟品种长白25和中晚熟品种吉粳88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水稻生育表现、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长白25和吉粳88有效分蘖临界期均有所延迟,生育期缩短,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且对中晚熟品种吉粳88的影响更为明显。两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表现为:播期每推迟7 d,长白25平均生育期缩短5~6 d,吉粳88平均生育期缩短6~7 d。播期对两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长白25的影响表现为: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而对吉粳88的影响表现为:结实率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杂交籼稻Y两优1号、扬两优6号和Y两优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播期对麦茬机插籼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同品种机插稻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相对延迟,生育进程缩短,全生育期显著缩短;即播期每推迟5 d,全生育期缩短2.8 d。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构成因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品种间下降幅度不同;受播期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千粒质量,其中播期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千粒质量除外)均呈极显著相关。在播期影响下,Y两优2号产量潜力最高,扬两优6号产量潜力实现率最高;即播期每推迟5 d,3个机插籼稻品种的实产减少613.3~646.7 kg/hm~2。  相似文献   

3.
化学试剂控制牡丹花期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试剂延迟露地牡丹花期技术研究结果表明:B9与PP333以800mg/kg、200mg/kg的浓度混用时,在牡丹小风铃期、大风铃期、圆桃期进行喷叶处理,可延迟牡丹花寿命及延迟花期4~6d;以60mg/kg与240mg/kg的浓度混用时,可延迟花期2~7d;以100mg/kg、400mg/kg的浓度混用时,可延迟其花期4~7d;CCC与PP333以800mg/kg、200mg/kg的浓度混用时,可以显著延长牡丹单花寿命,显著延长其整体花期2d。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重庆豌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不同播种期对豌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期的延迟,豌豆成熟期变短,大部分供试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等农艺性状从第3或第4播期呈下降趋势,播期变化对豌豆荚长、百粒重影响不明显;供试品种都在第1、2、3期产量水平表现最高,其余4个播期产量水平依次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供试豌豆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3~23日之间,生育期不能少于176d。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甬优538在浙北嘉兴的最适播种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秀水134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甬优538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播种期与其齐穂期、全生育期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1、0.71 d;与其株高、总叶数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34 cm、总叶数减0.02叶;与其有效穂数、穂总粒、结实率均呈弱负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043万/hm~2、0.92粒、0.1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03 g;与其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产量最高点播种期为5月23日,过此期随播期延迟产量下降。[结论]甬优538高产稳产,播种期弹性大,单产≥13 0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1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6.
为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条件下筛选出最佳控释期与缓速比组合,以达到提高杂交籼稻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为杂交籼稻高产优质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杂交籼稻徽两优858为供试品种,设置2种不同释放期(60、100 d)的控释尿素按照5种配比(10∶0、8∶2、6∶4、5∶5、4∶6)与普通尿素组合,同时设置普通尿素分施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控释期为60 d的各配比处理产量均高于控释期为100 d的各配比处理,其中60 d控释尿素6∶4的产量最高且与CK差异显著,100 d控释尿素处理下配比为8∶2的产量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60 d各配比处理下较CK显著降低,明显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60 d控释尿素处理的食味值均高于CK,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6.50%~13.94%,60 d各配比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也均高于100 d各配比处理。因此,杂交籼稻徽两优858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条件下,释放期为60 d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采用6∶4的组配方式更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7.
 确定晚稻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由北至南选取金华市3个代表地点(东阳、婺城、武义)近45年9-11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法和t滑动检验法寻找两类晚稻安全齐穗温度的变异年份,籼稻为1999年,粳稻为1991年;并根据生产上常用的籼稻和粳稻安全齐穗期指标,得出近45年籼稻1999年之前、粳稻1991年之前及之后3地晚稻保证率分别为50%,80%,90%的安全齐穗期,发现籼稻在1999年之后各地的平均安全齐穗期较1999年之前普遍延迟5~6 d,粳稻在1991年之后各地的平均安全齐穗期较1991年之前普遍延迟6~10 d,且两类晚稻安全齐穗期的变异明显增大。本研究分析提出由北至南金华3个地点籼稻安全齐穗期分别为9月14日、9月16日和9月14日,比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期延迟约4 d;粳稻安全齐穗期分别为9月24日、9月24日和9月23日,比生产中习惯应用的安全齐穗期延迟2~3 d。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对4个新近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设置中高密(75 000株·hm-2)和高密(90 000株·hm-2)两个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参试品种的耐密性及高密度种植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出苗期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高,部分参试品种拔节期延迟1d,抽雄期、吐丝期延迟1~2d,果穗秃尖增长明显,籽粒百粒重降低;参试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龙作1号在两个密度条件下空秆率均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防空秆能力;4个参试品种在密度升高过程中产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稷秾108呈产量增加趋势,其它品种呈产量降低趋势。其中,利民33在中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稷秾108在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高密度种植;利民33穗位相对较低,更符合机械化收获标准。  相似文献   

9.
近10 a黄淮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品种性状的变化规律,以近10 a来黄淮冬麦区旱肥地区域试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旱肥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品种育成年份的推迟,成熟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327 4 d;抽穗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年延迟0.462 5 d;株高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623 2 cm;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5 6 d;灌浆时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63 4 d。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达到0.538 8;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径系数为0.392 8。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移栽期和采收期对烤烟上六片叶经济性状和质量特色的影响,以主栽烤烟品种中烟100为材料,设计不同移栽期与采收期的栽培试验,对烤烟上六片叶经济性状、感官品质等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移栽期和采收期极显著影响上六片烟叶的经济性状,且二者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移栽期对产量、产值的影响大于采收期,而采收期对上六片烟叶上等烟比例、单叶质量以及均价影响较大,4月25日—5月5日移栽,产量、产值较高,采收期延迟6、12 d均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上等烟比例比正常采收分别显著提高10.66%、15.39%。移栽期与上六片烟叶的浓香型特色密切相关,移栽期不晚于5月5日有利于烤烟上六片叶浓香型特征的彰显,4月15日—5月5日移栽时,随移栽期延迟,上六片烟叶的钾氯比增加,燃烧性较好,中性致香气成分含量均在4月25日—5月5日较高;采收期对上六片烟叶质量的影响较大,采收期延迟,上六片烟叶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糖碱比下降,且在延迟12 d采收时趋于适宜值,上六片烟叶的感官品质整体均呈升高趋势,以延迟12 d采收质量最佳,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整体表现为显著增加。综合分析,移栽期为4月25日—5月5日、延迟采收6~12 d时,上六片烟叶的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浓香型特征明显,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各生育期非充分灌溉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设计13个水稻非充分灌溉处理,于2005~2008年在天长二峰试验站进行坑测试验。[结果]水稻分蘖期水分亏缺主要推迟生育进程,影响分蘖数,导致成穗数不足而减产;水稻拔节期水分亏缺主要抑制植株株高,影响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严重;抽穗期水分亏缺主要降低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严重;乳熟期水分亏缺主要影响水稻千粒重,最终导致减产。[结论]揭示了水稻不同生长阶段水分亏缺的生理机制和减产机理,为水稻在受到一定的水分胁迫而实现节水的同时,也能取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东北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通过在黑龙江省庆安县进行田间试验,控制水稻不同生长期田面水层与土壤水分指标,对分蘖末期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下限控制水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水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重的生长存在正效应,灌水过多或下限过低均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分蘖期前中后低的调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育高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的水稻品种,并配之相应的栽培措施是功能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云南和浙江近期育成的4个水稻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基肥和分蘖肥对水稻的产量、每穗有效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穗肥能增加水稻成穗率、穗长、结实率、千粒重和剑叶、倒二叶长宽.②不同时期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优18的适宜秧龄.[方法]通过相同播期、不同秧龄移栽处理,调查其对浙优18的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结果]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随秧龄增长而延迟,并对分蘖及成穗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秧龄影响浙优18的叶龄增长动态,尤其在生育早期表现为秧龄长叶龄指数增长慢.但在秧龄45d范围内,对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结论]浙优18秧龄弹性较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15.
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水稻生长中期群体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在超稀栽培的较小群体下,于最高苗期施氮肥具有降低苗峰、壮苗大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NDBS增产灵在水稻上不同时期喷施均表现出增产作用 ,对分蘖能力、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都有影响 ,但程度有所不同 ,以“苗期 +分蘖期”喷施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25和30穴.m-2的密度条件下,比较农民习惯肥水管理(FFP)和肥水优化管理(OPT)的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FFP-25产量为8.95 t.hm-2,FFP-30通过增加密度使抽穗期粒重/叶面积提高11.4%(P<0.01),但是分蘖成穗率降低,因此增产不显著;与FFP-25相比,OPT-25通过肥水优化管理使分蘖成穗率提高4.8%,抽穗期粒重/叶面积提高14.8%(P<0.01),产量提高8.5%(P<0.05);OPT-30在优化施肥的基础上增加密度,与FFP-25相比,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提高10.8%,粒重/叶面积提高15.7%(P<0.01),产量提高15.5%(P<0.01)。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密度产量增加不显著,增加密度的同时降低总氮量,增加穗肥中氮素的比例,并采用以水带氮的追肥方式,能够改善水稻群体质量,提高了抽穗期粒叶比,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9.43%~29.25%和8.45%~35.21%;水稻产量增加了1.16%~2.86%、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12%~18.61%、产出与投入比增加了0.09%~3.8%。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PF1(基∶蘖∶穗=60%∶30%∶10%)处理相比,氮肥后移的PF2(基∶蘖∶穗=40%∶30%∶30%)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提高了17.24%和23.38%;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出与投入比分别提高了0.38%、7.06%和0.64%。3)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与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及氮素总累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85*~0.99**之间。这表明,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可通过增加水稻生育期叶片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428和松粳10为试验材料,分别冷水灌溉处理0、3、6、9、12、15 d,分析孕穗期冷水灌溉对寒地粳稻根系形态、伤流强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究孕穗期低温胁迫下寒地粳稻根系生长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冷水灌溉下,寒地粳稻根系形态、伤流强度、根部与地上部干重及产量变化规律一致,冷水灌溉持续时间越长,降幅越大。冷水灌溉加快寒地粳稻生育中后期根系衰竭。孕穗期冷水灌溉抑制寒地粳稻根系发生和伸长,齐穗期根系形态和根干物质量显著下降,不利于生育中后期根系对营养物质吸收,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减缓,地上部向根部运输有机质减少,根系活力降低,根系衰竭加快,致产量下降。孕穗期冷水灌溉下东农428中后期根系形态、根干重、根系活力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变化幅度较小,是东农428耐冷性强于松粳10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