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倡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生态景观融入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总结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较高的期望,全国各地的农村也持续实施了相关的建设措施。黎塘镇作为广西南宁市一个重要的美丽乡村建设镇,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为了黎塘镇各个乡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重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并以生态文明理念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我国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乡村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产业延伸型融合模式的应用,积极进行产品类型的重组,促使美丽乡村建设在组织、文化、经济以及制度方面都取得较大成果。但鉴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体制存在机制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为此,要立足农民,推动农村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乡村建设的系统性,实现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济源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村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美丽乡村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建设主体意识薄弱、缺乏科学规划引领、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缺少支柱产业支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培育农民主体地位,三是强化规划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四是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繁荣背后的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提高乡村生态建设水平,弘扬生态文化,能促使农村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探究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转型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空心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空间重构、缩小城乡差距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人口、就业、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现实困境及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难题的对策与出路,以期为探究失衡人地关系走向再平衡的地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逐渐重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即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业污染加剧及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因此,加强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主要从生态文明教育、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环保制度的完善角度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为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现美丽中国离不开实现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如何有机切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去,是当前和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陇西县桦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先期介入,通过生态清洁流域建设搭建美丽乡村建设平台,取得了"水保搭台、文旅唱戏"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建设美丽乡村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只有乡村美丽才能够描绘未来中国的美好蓝图。基于此,对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王家湖村打造宜居生态农村的具体规划措施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村庄规划的意义上探讨了王家湖村品牌规划、景观规划以及要素规划层面的编制内容,并且根据自身规划实践,提出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党中央最近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在此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科学进行村镇规划,内外充实兼修,因地制宜,使群众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0.
正据青浦区消息:近年来,青浦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整治、建设、管理"三管齐下,试点村以环境整治打基础,以项目聚焦强筋骨,以产业文化促提升,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2017年,金泽镇东西村等3个村被评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截至目前,青浦区已累计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极力推进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号召人们在持续改进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美丽乡村。基于此,从统筹规划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强化后期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村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措施,共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目标,以江苏省泰州市白马镇田园综合体规划为例,总结了白马镇田园综合体规划思路以及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为今后其他地区田园综合体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道路。  相似文献   

13.
安远县在官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坚持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强化质量管理,狠抓措施落实,因地制宜,精准布局,有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脱贫人口达500余人,是新形势下同类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生态乡村建设工作能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对生态农村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生态乡村的建设是有效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我国乡村生态建设虽然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乡村地区内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态被污染现象依旧存在,因此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把生态乡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引领农村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审视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现,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此,分析构建"文化-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框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从文化功能承载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因地制宜的深层创新、自然与人文生态的双重平衡的角度阐释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文化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特点,提出了民族村落景观文化空间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农村地区越发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多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比较完善的理论,但是在农村产业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发展方面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产业体制方面的缺陷导致美丽乡村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主要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新华社重庆7月22日专电(记者周文冲):重庆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到2020年建成1000个特色旅游村。根据这一意见,重庆将重点打造城郊风光乡村休闲、渝东北三峡风情乡村生态、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体验三条乡村旅游带,突出"山水重庆、美丽乡村"主题,打造"巴渝人家、梦里老家"品牌,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突出乡村旅游的绿色生态和乡土文化风貌。重庆市将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饮水、消防、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政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湖北省江陵县普济镇朱港村作为江汉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新时期通过寻求机遇和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美丽乡村是村庄规划建设的重要途径。调研了朱港村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产业发展状况,提出朱港村退田还湖、打造有江汉平原特色美丽乡村的规划方案,为朱港村注入活力,促进村庄的产业转型,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类似朱港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游客是否参加乡村旅游的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将文旅融合,让农村的文化得以传承,才能助力"三农"转型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深度挖掘当地乡村文化资源,有效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的高度和品位,促进多元、成体系的文化资源和要素有效且恰如其分地融入旅游产品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定西市通过梯田建设、流域综合治理和沟坝建设为该市美丽乡村建设撑起了绿色发展的新天地。通过对全市1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调研发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在粮食安全保障、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护及农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使用方面,而且在非使用方面也发挥了较大能力和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